APP下载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及综合防控的研究

2020-07-17马娟娟

医学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综合防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马娟娟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膳食结构、运动方式、工作压力等慢性病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持续上升,致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首位,给国家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也给居民身体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因此,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对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概况、主要危险因素及综合防控作一综述,旨在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综合防控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0.11.016

文章编号:1006-1959(2020)11-0049-03

Abstract: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s a general term for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morbidity, high disability, high mortality, high recurrence rate, and many complication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continue to improve, and exposure levels of chronic disease risk factors such as diet structure, exercise patterns, and work pressure continue to rise, resulting in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mortality, causing a huge economic burden on the country and families, and also on residents. The body caused irreversible damage.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prevalence an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or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main risk factors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Key words: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Risk factors;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由于社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习惯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暴露于静态生活和工作、大量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生活压力等危险因素的机会越来越多,致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因此,探索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危险因素以及综合防控措施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就以上内容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与防治该疾病提供参考。

1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概况

据报道[1],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达2.3亿,其死亡占总死亡的41%,已成为我国居民首要的死亡原因。相关研究显示[2],2017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2.9亿,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病死亡人数高达438万,死亡原因分别占城市和农村的42.5%和44.6%,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超过2岁,仅心血管病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负担超过8500万,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如何有效防控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1疾病因素

2.1.1高血压  研究表明[3],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关联密切.罗苑瑜等研究显示[4],收缩压(SBP)每升高10 mmHg,脑卒中的危险增高49%(包括缺血性卒中增高47%,出血性卒中增高54%);舒张压(DBP)每增高5 mmHg,脑卒中危险增高46%。相关调查显示[5],18岁以上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3.2%,知晓率为46.9%,治疗率为40.7%,但控制率只有15.3%。以目前的患病率测算,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7亿,由高血压带来的直接经济负担估算超2014亿元[6]。因此,高血压防控工作十分关键。

2.1.2血脂异常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在发生较大的转变,体内脂类代谢紊乱,血液中的胆固醇、磷脂、甘油三酯等逐渐使动脉血管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管弹性,导致血压增高,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因此血脂水平和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7]。2012年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显示[8],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清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4.9%,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13.1%,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一般血脂异常患者中,50%患有高血压,37.5%患有冠心病[9]。

2.1.3糖尿病  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2013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4%[10]。研究表明[11],我国有50%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并会出现糖代谢紊乱、血脂异常、尿酸代谢异常的现象。另有研究显示[10],我国35岁以上成年人空腹血糖控制到<5.6 mmol/L(100 mg/dl),心血管病发病可减少8.0%。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指出[12],对糖尿病患者开展血糖监测、健康教育、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对心血管病开展一级预防十分重要。

2.1.4超重与肥胖  肥胖往往是由遗传、少动、能量摄入过多以及代谢紊乱等共同导致的结果,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13]。《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14],2012年我国成年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0.1%,11.9%,两者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成年人腹型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尤为密切,其患病率从18.6%增长至37.4%。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5.1%,4.1%。因此,控制超重與肥胖,要从膳食结构、运动总量、遗传因素等综合去考量。

2.2生活方式  心脑血管疾病除了遗传、年龄、性别等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外,有数据显示[15,16],90%的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可控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相关。

2.2.1膳食因素  2017年我国约263万心血管病死亡与膳食因素相关,较2007年增长38%,造成约5600万的早死或伤残病例与不合理膳食相关[2]。膳食的不定量、不定时、高脂、高盐、高热量、食物单一、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17]。其中,高钠饮食与高血压呈正相关[18],而髙血压又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19],建议人均每天食盐摄入量低于5 g,利于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2.2.2运动  随着社会产业的逐渐转型、科技信息的进步,电子产品的使用人群越来越多,人们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大幅度降低。大量研究证明[20-22],久坐、缺乏身体活动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并已成为心脑血管患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10],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每周保持≥150 min或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周≥75 min,可减少成年人1.4%的心血管病发病,身体活动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和活动总量与心血管健康之间关联显著。

2.2.3吸烟、饮酒  中国是自产自销的烟草大国,其烟草生产量和吸烟人数均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群的吸烟人数达3.16亿,男性、女性吸烟率分别为52.1%和2.7%,被动吸烟人数近7.4亿,其中儿童约1.8亿[23,24]。研究表明[25-27],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吸烟年限、吸烟数量、吸烟剂量、吸烟起始年龄成正相关。被动吸烟同样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及死亡风险[28,29]。此外,过量饮酒也会显著增加血压水平、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30-32]。

2.2.4心理因素  由于工作压力或者心脑血管疾病长期难以治愈导致的经济及身体负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长期抑郁、焦虑等或心理问题都会增加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

3心脑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控

通过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概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控的,探索国内外的防控经验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防控措施:①政府主导和政策支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上下联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体系;制定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免费体检等惠民政策;整合心脑防控各个层面的防、控、施、治的队伍,建立心脑防治绿色通道;颁布落实心脑防控核心知识,不断更新的防控策略及指南等;防控端口前移,增加财政支出用于一级预防[33]。②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强化对全人群的健康教育,各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充分开拓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途径,提高人们对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的知晓率。③不断扩充基层健康教育防控队伍:为每个村、街、学校、机关单位、乃至企业等培养高质量的卫生服务团队或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组织成立自我健康管理小组,并定期开展心脑防控小组活动。④加强疾病监测:其是统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的数据基础,也是评价疾病防控效果的数据保障。在全国范围内,规范报病流程,统一电子信息化报病系统,能使国家实时掌握全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死亡及防控效果情况,为制定防控方案及政策提供保障。⑤对重点人群实施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制定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针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和患者统一进行规范管理、用药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⑥患者的规范管理:由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规范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的控制率、管理率、知晓率在稳步提高,这些危险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死亡情况也会较以往有很大的改善。⑦应急施救: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成立脑卒中和心脏病诊疗中心,并配备高精尖的业务骨干。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建设120应急救治中心,并在社区周围就近设立120急救处置分中心,能在最短时间内,为周围居民提供最快最有效的救治服务,提高对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等疾病的救治时限,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4总结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高患病率、高病死率与个体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早期综合干预其致病危险因素是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这就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群防群策,不断完善防、管、治体系,将防控端口前移至一级预防,规范、科学管理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王淼,曹明丽.2012年天津市河西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3):238-240.

[2]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8,33(1):1-8.

[3]Siddiqui MA,Mittal PK,Little BP,et al.Secondary Hypertension and Complications:Diagnosis and Role of Imaging[J].Radiographics,2019,39(4):1036-1055.

[4]罗苑瑜,陈磊,万妮娜.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再评价[J].医学新知杂志,2013,23(5):367-369.

[5]Wang Z,Chen Z,Zhang L,et al.Status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2012-2015[J].Circulation,2018,137(22):2344-2356.

[6]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11):1041-1048.

[7]关乐林.中老年人高血脂对心血管病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08(8):17-18.

[8]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9]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4(7):487-491.

[10]Han C,Liu F,Yang X,et al.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incidence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Chinese adults:the China-PAR project[J].Sci China Life Sci,2018,61(5):504-514.

[11]卞金陵,何旋芳,倪海莱,等.中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风险与干预[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2):142-143.

[12]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编写联合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J].中国循环杂志,2019(1):4-28.

[13]陈伟,江华.2016年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5):430-433.

[14]Zhang B,Zhai FY,Du SF,et al.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1989-2011[J].Obesity Reviews,2014,15(S1):2-7.

[15]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al.Effec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 (the INTERHEART study):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4,364(9438):937-952.

[16]O'Donnell MJ,Xavier D,Liu L,et al.Risk factors for ischaemic and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ic stroke in 22 countries (the INTERSTROKE study):a 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10,376(9735):112-123.

[17]周文華,张亚芳,周玉兰.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与健康教育[J].吉林医学,2007,28(14):1592-1593.

[18]He FJ,Li J,Macgregor GA.Effect of longer term modest salt reduction on blood pressure: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J].BMJ,2013,346:f1325.

[19]刘云章,刘于媛,赵金萍.健康人文:在推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12):1507-1510.

[20]He FJ,MacGregor GA.Salt reduction lowers cardiovascular risk:meta-analysis of outcome trials[J].Lancet,2011,378(9789):380-382.

[21]Rubin R.Profile: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WA, USA[J].Lancet,2017,389(10068):493.

猜你喜欢

综合防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构想分析
黄淮海冬小麦田杂草发生现状、防除难点及防控技术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
幕燕森林公园植物病虫发生动态及防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