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导师团队建设研究
2020-07-17周银于晶晶
周银 于晶晶
[摘 要] 当前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对学生加大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实施导师团队指导其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进行研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应用型本科院校;导师团队
一、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当代的工科大学生改变原有的就业理念,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急需重点研究的人才培养问题。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提出了组建导师团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模式,希望导师们能够对工科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从而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促使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的工科专业大学生都能有更好的就业发展前景。
二、导师团队建设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双创背景下,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导师团队就必须要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导师团队建设在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1.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导师团队基本都是由各个专业的老师组成,如机械专业的老师组成一个团队,电气专业的老师组成一个团队,等等。他们仅仅能够在自己专业方向的某一领域给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往往忽视了很多其他的问题。如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学科交叉问题怎么办,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挫折,内心受到打击怎么办。这些问题都会严重阻碍学生在创新创业道路上前进的脚步。
2.在国家倡导创新创业方针的指导下,本科院校的导师团队也意识到了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从形式或政策上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但是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导师团队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并不能准确把握创新创业的要点和内涵。
3.很多导师团队的教师们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指导缺乏科技创新性,就只是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些毕业、就业等相关指导。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过于简单化。很多时候导师团队把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误认为就是指导学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办公司,其目的就是缓解学生们的就业压力。
4.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目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等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都是由专业辅导员老师来给学生讲授的,而作为给学生教授专业课程的导师团队却很少涉及,这就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课程教育相脱节。
三、完善导师团队建设的举措
1.导师团队的师资结构多元化。为了让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解决学科交叉的问题,也为了避免出现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身心受挫,一蹶不振的现象,导师团队的师资结构必须进行调整,由原来的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对于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可以为每个导师团队成立一个博士辅导员创新创业工作室。在原有导师团队师资中,增设博士辅导员一名。博士辅导员既能从专业上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指导,又能在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遭遇挫折、内心苦闷时,给予他们进行心理安慰和疏导,同时还可以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们参与到导师团队中来[1]。
2.导师团队要明确培养目标不动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导师团队应对新形势下的工科创新创业人才需求进行相关的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对本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2]。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而明确要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要对他们创新创业的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思维。一旦明确了培养目标,就必须坚持下去,不可随意动摇。
3.导师团队对学生要加强科技创新性指导。在双创背景下,为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求,本科院校的导师团队不能再为了解决工科学生的就业压力而仅仅局限于给学生提供一些毕业、就业等的相关指导。而是要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对他们加强科技创新性的指导。比如说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科技能竞赛[3]、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导师团队中的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参加竞赛无论获奖与否,都能让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查漏补缺,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学科竞赛本身也是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是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平台,导师团队的指导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
4.导师团队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而服务的。为了解决目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主力军的导师团队,要在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教育相融合。要做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融合,需做到三点:一是要做到在讲授专业课程的全过程中都有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每一门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导师团队的教师们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利用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创新,给他们讲解专业的发展前景,激发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而不是仅仅靠辅导员用一两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二是要为工科大学生构建创新创业实训体系。改变过去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利用专业实验室资源。要减少结论验证性实验,多给学生增加一些创新性、探索性的实验。同时要为学生创建模拟职场的创新创业实验室,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三是要在专业课程以外,开设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工程技术、财务管理等选修课程[4]。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能掌握多元化的知识。这样学生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人文精神,有利于发现创新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四、结语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导师团队在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理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从师资结构、培养目标、科技指导以及课程体系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导师团队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应有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桐彬.輔导员如何开展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8(13).
[2]郝晓亮,高云,方志刚.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工科专业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20):3-4.
[3]姜蕾,高云莉,王庆春,等.基于导师工作室的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9,21(1):60-63.
[4]孙建梅,刘丹妮,于茜.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8(29):29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