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小孩”会把小孩教坏吗
2020-07-17廖瑜
廖瑜
最近热映的网络剧《隐秘的角落》改编自小说《坏小孩》,讲述三个孩子无意间用视频记录下一起凶杀案,以与凶手周旋为主线,同时孩子的原生家庭、成长经历、学校教育、人性善恶等诸多线索和元素交织在一起的故事。片中男主角秦昊刚开始并不太乐意出演,原因是担心女儿看到爸爸演坏人会有不好的影响。
秦昊的担心是否多余?我们知道,人的学习和社会化过程从一出生就开始了。相关科学研究显示,人类大脑发育及其认知水平要到十七八岁才能趋于成熟,而在这之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继续形成和完善之中。在这一过程当中,孩子会受到其所接触环境的影响,让孩子接触积极健康的、正向的环境,显然能够更好地确保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幼年观看暴力影视作品与成年后的攻击行为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毋庸讳言,文学和影视作品也是孩子成长环境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需要正视这些素材对孩子的可能影响并尽量削减其中的负面因素。
在世界上一些国家,通常是通过影视作品分级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而我国采取的则是审核制度,对于包括《隐秘的角落》在内的网络电视剧,我国在前两年也已经实现线上线下统一标准、统一审核的制度,这就意味着网络影视作品也要经过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核才能在网络播映,这也可能是该剧对原著进行一定修改的部分原因所在。
我们同时注意到,“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也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希望该法通过后的相关条款能够对包括影视作品在内的网络视频中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部分,进行更为清晰的界定和规制。当然,未成年人是否适合观看,是否需要陪同观看,由作为监护人的父母来最后判断可能是更为切实的举措。
在网络新技术高频活跃,媒介整体下沉,移动屏幕高度“移动”的今天,信息有更高的能力越过制度指尖,过往可能被认为形成强刺激的内容,在网络时代可能被稀释成寻常。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继续以广播电视环境下的思维,约束互联网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可能会遭遇不“对口”或者起到抑制孩子创造力的反作用。对此,三方也没有必要过度焦虑,问题的核心在于严不等于关爱。如果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够给未成年人正确的引导,施以爱和生命的教育,化“严”为爱,那即便未成年人偶尔接触了该类作品,他们也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甄别,把可能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让内心不再隐秘,在国家、社会和家庭的一体呵护下健康成长。▲
(作者是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