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特色民间艺术品“应疫而生”
2020-07-17孟可心
本报驻秘鲁特约记者 孟可心
新冠疫情使得秘鲁经济几乎停滞,旅游业遭受的打击尤其大。对于一大批靠传统旅游商品为生计的手工艺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但秘鲁的传统手工艺者并没有放弃,他们把抗击疫情的元素融入传统的艺术品中,打造出独特的风格。
应疫情而生的艺术口罩
阿亚库乔位于秘鲁中部安第斯山区,海拔2400米,这里是秘鲁民间艺术的摇篮。在这块质朴的土地上,孕育了许多民间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其中陶塑、木盒子艺术、葫芦雕、绘画、彩色木板连环画等,这些带有浓郁安第斯山文化气息的艺术品都出自这里,也成为秘鲁旅游纪念品的招牌。
谁也不会料到2020年口罩竟然成为全球人类的生活必需品。疫情之初,秘鲁口罩缺口很大,大部分人只能自制口罩,有的用棉布,有的用头巾和围脖代替。在亚马孙地区,当地人没有口罩,只能用芭蕉叶代替,一时成为奇谈。阿亚库乔的民间艺人们独辟蹊径,将当地丰富的传统民间艺术元素与口罩结合起来,使口罩变得既美观又实用。原本是绘制在当地传统的面具、服装上的具有浓郁民风、民俗的线条、花卉、人物、动物等精美图案,采用刺绣和绘制的方法移植到口罩上。古老的民间艺术与现代口罩完美融合,从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艺术口罩。
设计者有的用纯朴的语言在口罩上写着:“NIUNAMENOS”(意思是一个不能少),表达了人们在这场疫情中勇敢、坚韧的信心;有的把安第斯传说中的神话图腾,如山鹰、太阳神等绣在口罩上,表达与疫情抗争的决心。
艺术口罩一面世,就受到了秘鲁人和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图案漂亮的口罩也给严重疫情阴霾下的秘鲁带来一股清风。艺术口罩价格在20索尔到30索尔(相当于40元到60元人民币)。一些购买艺术口罩的秘鲁人说,这些棉布制作的普通的口罩在手工艺者的手下立刻变身成一件精美的传统艺术风格作品。不仅精美,而且很实用,他们希望这些手工艺者尽快熬过难关。中国朋友在记者的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了这些漂亮的口罩图片,纷纷表示希望购买留作纪念;还有在秘鲁工作的中资企业朋友,也表示想要收集不同图案的口
罩作为艺术品收藏。
传统木盒子再现抗疫场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木盒子,在秘鲁非常出名,也是秘鲁著名的旅游产品之一。木盒子艺术诞生于阿亚库乔,是殖民时期的宗教产物,早期在没有教堂的偏远地区,宗教人士为方便携带,把教堂浓缩在一个木盒子中成为神龛,这样即使去偏远的地方传教也能带着了。
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秘鲁手工艺人把这种木盒子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工艺品,除了盒子外观仍保留着传统的教堂尖顶造型,盒子里面的内容则千变万化,盒子有大有小,大的一人多高,小的可以放在手掌中。盒中塑造的各种人物、动物、植物造型等都是用面与泥制作的,内容也非常接地气,有表现丰收场景的、有表现市井风情的、也有表现欢乐喜庆节日的,盒子里表现的各种彩色泥塑栩栩如生,仿佛让人置身其中。
新冠疫情期间,秘鲁抗疫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军人和警察,成为风险最高的人群,他们中有许多人因抗疫而失去了生命。手工艺人为此特别创作了许多抗击疫情的木盒子作品,以表达对逝去的医务工作者、军人和警察的敬佩之情。木盒子有的表现医生抢救患者场景;有的表现军人、警察、医生在一线抗击病毒。记者看到有的木盒内容是一位有着天使翅膀的医生张开双臂,站在一座草房前,挡住恶魔进入这个家庭;还有的表现一户高原人家的居家隔离生活。盒子中的一幕幕生动场景仿佛发生在身边。
泥塑以抗疫为题材
阿亚库乔的泥塑历史久远,作品主要以宗教题材居多,以夸张的教堂造型为主要表现形式;还有表现现实生活场景的,形态各异、表情夸张的人物造型,与中国的民俗泥塑有异曲同工之妙。
新冠疫情在秘鲁出现后,阿亚库乔的工匠们塑造了许多抗击疫情的作品。记者看到,一位名为玛格诺·华萨卡的泥塑工匠的作品塑造的是阿亚库乔的一个医疗站里,一名医务人员正在照料被感染的病人。另一件作品是,一只枯竭的手,握住一只布满新冠病毒的排箫。作者路易斯·卢扬说,他用排箫代表饱受新冠疫情困扰的拉美各国。
记者还看到一件雕塑描述的是一座布满了密密麻麻民居的山城,有些房子的小窗口里有人头向外张望,冷清的街道上只有懒洋洋的流浪狗。作者表达的是秘鲁正在经历最艰难的疫情期,秘鲁人遵守国家隔离措施,只有每个家庭团结起来,共同抗击疫情,才能使疫情得到控制。
秘鲁政府也对遭受重创的当地民间艺人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他们寻找商机,并通过各大媒体广泛宣传、网络销售、电话直接订购等方式为这些民间艺术产品推广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