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写作如何做到“眼高手低”

2020-07-16谢婷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眼高手低新闻写作

谢婷

摘要:记者必须要具有“眼高手低”的基本技能,眼高指的是眼界、思想和认识要有高度、深度和广度,手低是指实践的观察力、判断力与立足基层写作的水平。唯有真正践行新闻采写中“眼高手低”的要求,才能写出既有格局又有细节的好报道。

关键词:新闻;写作;“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一直以来被贯以贬义。但对于新闻报道来说,一定意义上必须“眼高手低”才能写出更有深度、更有价值的文章。在新闻写作中,

“眼高手低”不仅要做到,而且还要做透、做足、做细,做成硬功夫。

一、关注全国政策,吃透地方方案

网络时代,众声喧哗,主流媒体必须成为舆论压舱石、社会黏合剂、价值风向标,引导群众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地方主流媒體要提高政策解读的舆论引导能力,就必须时刻关注、解读好国家政策,并吃透地方的具体方案,将最准确的信息解读带给读者,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政策解读是主流媒体的责任与突破口,做到“人无我有”很难,但可以在“人有我深”上下功夫。在政策内容选择上,要坚持站在“高端”求“贴近”,抓住对地方实际部门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对群众生活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进行重点解读,同时关注中央政策在地方的“落地”。在具体操作层面,要将中央决策里的专业术语进行转化和翻译,用图表、图形、三维制图等方式进行解读。同时,对地方方案的出台既要有前瞻性的追踪分析,也要有阶段性的“回头看”,追踪热点、抓住重点,释疑解惑,努力形成舆论先声,引导社会各界形成共识。

二、着眼发展大局,挖潜基层“小事”

作为新闻媒体工作者,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同国家、民族命运休戚与共,敏锐地响应时代召唤,振聋发聩地发时代先声。与此同时,要深刻认识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新闻宣传的使命就是到基层中去,到百姓中去,从中探寻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基层是新闻写作的源头活水。小岗村的“红手印”、后池新愚公精神、“枫桥经验”……这些新闻富矿都藏在基层,考验记者的“脚力”,不到一线,就无法发现这些“微改革”做出的“大文章”,更无法见证历史、记录历史。

与此同时,新闻素材往往以零散形式出现。一个成熟的记者要有敏锐的时代嗅觉,善于以小见大,将散乱的素材归类提炼,从这些素材中找到客观事物的核心问题,关注其现实的借鉴意义,并给决策层提供思路和做法,这样才能让报道发挥良好的社会和历史效应。

总之,以小见大著文章,高度和深度来自大局意识。但在写法上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并且“小处”选择的事例应有一定的典型性,让“小故事”反映“大时代”,“小人物”展现“大情怀”。

三、寻找情感共通,着手个性表达

“共情”是指进入并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他人的一种技术与能力。一篇不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感情共鸣的作品,将失去传播的价值。

新闻作品不但要有编辑记者的策划、采写、传播,也要有受众的接受、共鸣、回应,形成共生状态下的“共情”。要秉持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把采访和写作的焦点放在当下社会的热点和痛点上,见微知著、由表及里,探索和引领通向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与此同时,宣传报道的季节性、规律性等特征很容易造成写作的“套路”,这种“套路”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影响报道的效果,舆论宣传工作在人民群众心中走深走实更无从谈起。要避免以上隋况出现,首先要更新新闻观念,对司空见惯的经常性工作进行立体思考,通过挖掘本质,横纵对比,提炼出不一样的“新闻眼”。其次在表达上,要从“我要说”“我想说”的主观思维转化为读者思维,摈弃照本宣科,着手个性表达,站在读者的立场,考虑读者的需求,写出读者想看的、读者有回味余地的、读者能深入思考的文章。

四、结语

总之,“眼高手低”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法宝。在新闻写作中,我们必须全面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新闻、分析新闻、判断新闻,用放大镜把新闻工作视野和站位提高;再用“显微镜”去观察、去搜索、去思考,了解各地的实际做法及其百姓生活的变化,了解党的决策与部署的落实情况,让新闻工作成为紧密连接党和群众的纽带,让主旋律更高昂,正能量更强劲,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作者单位:福建日报)

猜你喜欢

眼高手低新闻写作
数学教学中如何避免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
英语Reading教学不妨“眼高手低”
如何克服数学教学中“眼高手低”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