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 脱贫路上绽放绚丽民族花

2020-07-16王斯琴

老区建设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互助组畲族全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年来,江西省民宗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和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党建+精准扶贫”理念,确立了党建引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工作思路,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人民。目前,江西省民族地区3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一、党建+公开,支部创先推动集体创收

南康区赤土畲族乡杏花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辖41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1411户5327人,村“两委”干部 7人,党员63人。该村确定为江西省民宗局定点帮扶村后,局党组高度重视,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国慶和副局长王希贤、马哲海等每年定期赴该村实地指导。驻村帮扶工作队以“双亮双公开”的创新举措,推动党员亮身份、干部亮承诺、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全村111户贫困户共395人顺利脱贫,杏花村顺利摘掉贫困村帽子。

党员亮身份。要求全村63名共产党员胸前佩戴党徽,主动亮明党员身份;62户党员门前张贴党旗,亮明党员家庭身份,激发党员和党员家庭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干部亮承诺。每年年初,7名村“两委”干部结合自身分管工作,向群众承诺工作计划和具体服务事项,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党务、村务公开。设置了8块党务和村务公开栏,将干部承诺、党员信息、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党务事项,扶贫项目、贫困户奖补、低保、建房审批、意见诉求办理情况等村务事项进行公开,并即时更新,主动接受群众评议,通过评议倒逼工作成效,增加群众满意度。

通过党建+公开,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增强,不断涌现出党员模范典型。如退岗不退志的老村长黄名芳、三十多年扎根乡村投身教育事业的老校长巫资斌、孝老爱亲模范李永红、风雨兼程的环卫员曾秀英、祖孙三代党员文明家庭张宜吉等。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支部创先推动了集体创收、百姓创富、环境创优,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6.64万元。

二、党建+抗疫,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江西省民宗局党组坚持把防疫期间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多措并举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针对民族乡村防护器材物资比较紧缺和乡龙头企业复工复产难度较大等实际情况,局党组书记曹国庆牵头,积极为全省8个民族乡筹措了5吨84消毒液及医用口罩、手套、防护服等物品,由党员先锋队及时送往各民族乡,较好地缓解了民族乡防护物资短缺的问题。局领导班子积极协调、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返程返岗和外出务工,利用扶贫车间、公益岗位等,促进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同时,指导和支持各民族乡村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唱响了一曲曲畲乡战疫之歌。

“你们辛苦了!为了守护全村人民健康安全,你们每天值守在村里排查过往车辆,有力减少了病毒传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安远县龙布镇新村畲族村老党员赖文华一边从口袋掏出300元现金,一边深情地对值守党员说“我捐点钱给你们购买防疫口罩,买点茶水”。

“李师傅,你要的东西我都给你买好了,有需要可以再跟我说。”青塘村党员干部吴光辉正对着代购清单给自己的“客户”一个一个打电话,配送着采购回来的各种物资。“疫情防控期间,大家出门越少越好。我们帮他们跑腿,既减少了人员的流动,又保障了村民的生活需求,让他们能安心地居家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吴光辉说道。疫情期间,南康赤土畲族乡18个村、社区,都组建了由党员、干部、志愿者组成的义务代购队伍,化身既贴心又准时直达的“代购员”、“外卖员”以及“跑腿小哥”。

像这样的抗疫故事在民族乡村每天都在重复上演。

三、党建+互助,脱贫路上你我同行

省级贫困村永丰县龙冈畲族乡表湖畲族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5户188人,因病、因残、因灾、缺劳动力等致贫人口占总贫困人口的87%。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该畲族村创新推行“党支部+互助组+贫困户”党建促脱贫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协调和保障作用,走出了一条以党支部为核心、以互助组为依托、以贫困户脱贫致富为目标的党建促脱贫新路子。

“党建+互助”的帮扶机制,重点帮助“等靠要”的“失能弱能”贫困人员,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村党支部在全村范围内划分6个片区,每个片区推选1至2名脱贫成效好、责任意识强、百姓信得过的贫困人员担任该片的负责人,推选出9名建档立卡户人员出任互助组成员,同时推选组长和副组长各一名,组成“表湖畲族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互助组”。

“我文化水平低,受教育少,脾气暴躁。村干部来好心相劝,我还不服气,经常跟他们顶撞。”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钟克华深表悔意地说,驻村的苏玉生书记不但没有“抛弃”他,还带领村干部不厌其烦地上门跟他谈心、做思想工作。去年3月份,村干部推选钟克华为村里互助组组长。

互助组在村“两委”指导下,实行每周一例会、每周一汇报工作机制。通过党支部引领、村干部推动、互助组联动,全村45户贫困户的家庭动态都能第一时间反馈到村“两委”,从而做到因户施策、贴心帮扶,将问题和矛盾化解在一线,最大限度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实现助力精准扶贫的良性互动,凝聚磅礴向上的社会正能量。

四、党建+产业,书记直播红了乡村

在这个疫情肆虐的春夏,第一书记直播带货成为了新时尚。陈红军是省民宗局派驻南康区赤土畲族乡杏花村第一书记,在局党组的支持下,他先后引进农业发展公司承接百亩蔬菜大棚基地、民族食品厂入村,引进投资建设了30多亩葡萄基地、40多亩小龙虾基地,扶持壮大酸枣糕生产基地,利益链接贫困户75户,带动就业26人。为扩大产品销路,陈红军积极参加江西广播电视台第一书记好产品推介展销,参加在绿地博览城开展的第一书记好产品对接活动中直播带货,让杏花村的农副产品在广播里有声音、电视里有画面,大大拓展了杏花村产品知名度和销售渠道。

无独有偶,龙南县连续三年举办畲族旅游文化节,通过节庆直播营销扶贫产品,推动脱贫攻坚再上台阶。今年五一期间,通过直播带货形式创新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周活动,线上帮助畲族村乃至全县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共直播上线产品43种,参与直播互动人数65万,实现农副产品网络销售30余万,线下实地销售10余万,带动消费扶贫步入快车道。

五、党建+旅游,民族村变身网红地

全国人大代表兰念瑛是江西省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5年前,她带领全村人民广种苗木走上致富路。如今,走进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一路都是青瓦白墙的楼房、精美的畲族雕窗和独具风情的民族彩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畲族民俗引来络绎不绝的游客,新月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村,成为资溪旅游的亮丽名片和网红打卡地。

“我们探索‘党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旅游发展模式,依托苗木产业和乡村旅游,新月村村子美了,人气旺了,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兰念瑛介绍,新月村由村委会领头发展集体经济,加快苗木、畲酒、畲茶等品牌开发,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畲族特色产品,让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如今,新月村整村实现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增加到1.7万元。为更好巩固脱贫成果,新月村村委会还将加大创业帮扶力度,鼓励村民办农家乐、民宿旅游,促进旅游扶贫与产业振兴无缝对接。

作者简介:王斯琴,江西省民宗局机关党委。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互助组畲族全村
柳青的创业史
畲族颂
全村唯一收件人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祖孙“互助组”创业温暖人生路
国际小母牛项目实施中农业综合服务探讨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