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批评视角探析国产电影《宠爱》的叙事特色

2020-07-16尤旖芸

艺术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生态批评叙事策略

尤旖芸

摘 要: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生态一词逐渐成为不少国产影片共同探讨的话题。生态文明意识的强化催生了生态批评视角,而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国产电影有着各自的特点。电影《宠爱》在叙事上将视角集中于人与动物,通过审视人与自然生命的关系,强调生态完整与平等主义。为深入分析影片《宠爱》的叙事特色,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出发对其进行探析。

关键词:《宠爱》;生态批评;国产生态电影;叙事策略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5-00-05

0 引言

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经济的日益繁荣,也导致生态危机愈演愈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强调经济发展振兴全国,却忽视了生态的重要性。直至荒漠化、耕地资源退化等现象屡次出现[1],方对此提高重视,除有关部门立法行政外,部分文学作品也开始围绕生态进行创作。

近年来我国多部生态题材影片陆续上映,如《美人鱼》《流浪地球》,它们大都借助后期特效呈现主旨,将生态理念暗藏其中。反观国外同题材影片则大不相同,较多选择直接呈现人与动物相处的画面来传达主题,如《一条狗的使命》《一条狗的回家路》。国外媒体较早便开始关注生态问题,因此其影片表达方式对我国生态电影行业的运行及发展具有较为深刻的借鉴意义。

生态批评理论起源于20世纪后期,将生态学的视角应用于文学中,重点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生命的关系以及人类的主体性问题[2],对探析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电影《宠爱》于2019年12月在中国大陸上映,讲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宠物的陪伴下,收获爱、发现爱、更重新学会爱的故事。影片通过展现人与宠物的相处细节,强调生态完整与平等主义,既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也为重新审视二者关系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因此,本文旨在从生态批评视角出发,结合生态完整与平等主义,对国产电影《宠爱》的叙事特色进行探析。

1 研究发现

科学技术在为人类提供生活保障的同时,也使人们对自然的敬畏越来越少,甚至不断做出伤害自然生命、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对此,影片《宠爱》通过呈现人与宠物的多个暖心故事,隐晦地传达了人与自然生命平等共生的观念。

1.1 将人与动物紧密结合的生态完整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狭义的观点,把人类看作所有价值评判的出发点[3],甚至不顾自然规律的约束。在此观点指引下的行为,无疑会对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造成伤害,导致人与自然对立[4]。

生态完整主义由生态批评视角衍生而出,强调人与自然生命平等共生,和人类中心主义截然相反。该理论认为人只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应多关注自身行为,避免对生态圈的其他成员造成伤害[5]。只有当人能做到与其他成员和谐共处时,整个生态圈的良性发展方可得到保障[6]。

《宠爱》共讲述了人与宠物间的6个小故事,有不善言辞的父亲为与女儿有共同话题而养猫、有为帮助失明朋友而培养导盲犬的初中学生、有因不识路而与流浪狗结缘的外卖配送员……在这些故事里,每一对主人公都与他们的宠物发生了让人啼笑皆非而又暖心的故事。

由钟汉良饰演的股票经理人李响,为使自己的宠物猪小叮当在家可以活动得更方便,特地为它安装了电梯,并将电梯按钮放置在小叮当可触碰的范围内;空姐方欣从小便养了一条名叫豪七的黑狗,他们相互陪伴度过了十余年,直至方欣嫁人,豪七始终陪伴着她、保护着她,他们有亲人般深厚的感情。

《宠爱》中的每个故事都展现了人与自然生命间的暖意,体现了生态完整主义。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忽略自然生命的存在及意义,《宠爱》将人与自然生命真实相处的细节呈现在镜头前,有利于使人们意识到生态完整主义的重要性。

1.2 尊重动物权利及生命的生态平等主义

生态平等主义指人与包括动物在内的所有自然生命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应当尊重动物的权利及生命[7]。动物权利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彼得辛格、汤姆雷根等人提出,该理论强调动物同人一样能感受到痛苦[8],也是从这时起,动物同样具有生存权和自由权的理念,开始被人慢慢接受。

人类仅是生态圈中的一员,为避免对其他成员造成伤害,人类应严格警惕自身行为[9],并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生态平等主义强调动物权利,《宠爱》中关于抓狗吃狗肉的情节正体现了这一点。

影片中,小狗巴顿的经历十分坎坷,它最初的主人是一名社区邮递员,每次主人工作时,它都会紧紧跟随,逐渐认清了社区各栋楼的地理位置。后来它的主人因病离开,不得已将它托付给宠物医院,可它常常思念主人,便自己逃了出去,再次回到主人原来工作的社区,成为了一条流浪狗。

过了几年,它与一名不熟悉社区地形的外卖配送员相识,并逐渐产生感情。当时正有狗肉店的人打它的主意,外卖配送员与宠物医院的工作人员为了避免巴顿被狗肉店的人抓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它,最终外卖配送员成为了巴顿的新主人,巴顿又有了可以依靠的家。

此外,股票经理人李响因女友接受不了宠物猪小叮当,便狠心将它送去农场,并拜托农场的人好好照顾它。然而,小叮当却意外地被杀猪场的人带走,李响与女友得知后,立马前往杀猪场营救小叮当,幸好小叮当由于身材规格不符合要求,被杀猪场的人发现了异常,才没被杀掉。在经历过这场闹剧后,李响与女友都决定将小叮当保护在身边。

我国之前的生态电影大多从宏观视角出发,向人们讲述不尊重自然生命的后果,如地球毁灭、火山喷发等,《宠爱》则选择从微观入手,把视角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人与宠物的相处细节进行拍摄,从而增添了真实感与冲击力。该片表面看来只是讲述了几个简单的小故事,实际上深入思考了人类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既给观众带来了感动,又促进了生态意识的崛起。

2 结论与讨论

在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后,我国逐渐开始重视生态保护,着重解决生态问题。由生态文明意识催生的生态批评视角主要包括生态完整主义与生态平等主义[10],为更好地宣传生态理念,国产电影遵循生态批评视角,萌生了新的发展趋势。

2.1 中国生态文明意识下的生态批评视角

在我国,与生态批评相关的理论从21世纪开始正式构建[11]。有学者指出,我国的生态批评是兼具中华民族传统生态审美与现代生态文明的前沿学科[12],即中国的生态批评在西方理论传入前就已存在,并尤为重视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内涵。

西方的生态批评理论大多是在发达国家学者的引导下产生,其生态环境已基本稳定,且社会对生态的认可度较高[13]。而中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批评所面临的现实局面比西方发达国家更为严峻,因此我国的生态批评应更加注重本土的现实指向[14]。

在我国电影市场尚不发达时期,传达生态意识的途径通常表现为文字书写形式。我国较早的文学作品大多涉及工业文明和消费文化给生态带来的威胁以及人类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命运[15],作家们以文字书写的形式,提醒人们对生态环境进行反思。

在当时,我国人民并未普遍具有生态意识,国家层面也尚未对此进行大范围宣传报道[16],因此这些作家的生态文学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自觉行为与自觉意识[17],作品中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为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对自然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伤害,更使人类的心灵世界遭到无限侵蚀[18]。

在很大程度上,现代文明的发展影响了以往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作家以此为切入点,创作出了一大批以自然生命与生态问题为题材的优秀生态作品。

此外,部分生态作品也反映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19],因此如何既确保经济得到发展,又保障生态不受严重威胁,是我国与世界各国必须长期坚持攻克的重要问题。

2.2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国产电影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生态问题的愈演愈烈,相关部门纷纷开始颁布政策并大力倡导生态保护。为响应号召,我国近年陆续上映了多部生态题材影片,它们都传达出了追求生态完整与平等的理念。

西方生态电影发展时间早且长,与之相比,我国国产生态电影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我国国产生态电影的主题面较为狭窄[20],影片内容主要是介绍生态危机的表面问题以及环境污染的直接危害,如沙尘天气、物种灭绝,很少展现国外影片《后天》《生化危机》中的温室效应、物种变异、瘟疫等更深层次的灾难[21]。

此外,早期国产生态电影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并不深入,没有像西方先进生态电影一般,将生态与人类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相关联。近年来随着人民意识的普遍觉醒,国产生态影片开始将二者挂钩[22]。如2004年上映的《可可西里》,讲述了巡山队员为保护藏羚羊而顽强斗争最后牺牲生命的故事,突出地表现了巡山队员内心的生态意识与外界生态破坏间的矛盾,强调了人类精神世界中的生态建设,以呼吁保护藏羚羊的生态环境。

生态电影的意义不单单是传达人与自然平等共生的生态理念,更重要的是揭露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即人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贪婪[23]。现阶段,我国国产生态电影对生态恶化所进行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保护生态多样性与完整性的倡导,都反映了在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发展新趋势。

3 结语

动物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从实践意义而言,保护动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24],而大规模爆发的非典以及相关疫情,便是人类肆无忌惮虐待和捕杀动物、不尊重自然生命所受到的惩罚。

关注动物权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25],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不应为一己私欲而剥夺其他生物生存的權利。只有改变动物权利观念,敬畏生命和自然,绿色地球的理念才能落到实处,人与自然才能真正和谐相处[26]。

近年来,我国上映的多部生态影片,如《宠爱》《美人鱼》《流浪地球》等,都借助不同的表达形式,生动形象地呼吁人类打开动物牢笼[27],归还原应属于它们的生存权利,使它们可以自由地与人类共存。

我国国产生态电影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同时国外大量成熟的生态影片对我国电影制作人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相信通过不断地借鉴与反思,我国国产生态电影的质量及其所传达的理念都将走向更高层次阶段。

参考文献:

[1] 冯俊苗,郑英明.简析生态纪录片《家园:生态多样性的中国》的叙事特色[J].东南传播,2019(03):119-121.

[2] 黄霁风.后启示录类型电影框架中的生态警示寓言[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9(01):69-77.

[3] 鲁晓鹏,唐宏峰.中国生态电影批评之可能[J].艺术评论,2010(07):92-98.

[4] 高兴梅.中国生态电影发展30年[J].电影文学,2017(21):34-36.

[5] 梁轩赫.当代生态纪录片《王朝》的叙事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19(30):98-99.

[6] 刘希瑞.《一条狗的回家路》的生态批评解读[J].电影文学,2019(15):126-128.

[7] 于晓风.生态电影:当代中国生态批评对象的延伸与拓展[J].电影艺术,2016(02):94-99.

[8] 黄霁风.议程设置理论下的电影话语分析[J].东南传播,2019(01):40-43.

[9] 崔辰.生态批评视野下的中国电影研究[J].电影艺术,2013(01):114-118.

[10] 冯俊苗.国产生态纪录片解说词策略分析——以《森林之歌》和《自然力量》为例[J].大众文艺,2018(22):188-189.

猜你喜欢

生态批评叙事策略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