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酉阳县Z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0-07-16陈真

学理论·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

摘 要:产业发展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近年来,酉阳县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文章选取酉阳县的Z村为标的,在分析该村村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其产业发展存在的跟风布局、品牌缺乏、管护粗放、经营管理不足、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必须科学优化布局产业、打造产业品牌、加强农业产业管护、激励产业发展主体、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等,以此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关键词:产业发展;产业品牌;乡村产业

中图分类号:F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7-0070-02

发展乡村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途径,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鉴于酉阳县Z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亟须因地制宜,重新调整优化现有产业布局,规划发展其他适宜的種养殖业和第三产业,加快推动实现村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Z村村域基本情况

1.村情地域情况。Z村由原来的大枝村、大田坡村、原银岭乡、白云村(6、7组)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来,其东部与酉阳县桃花源街道的凉风村3组接壤、南与梁家堡村、西与城东社区、北与凉风村相邻,与县城一山之隔,幅员总面积21平方公里,有耕地6 102亩,林地18 778亩,辖11个村民小组,832户,总人口2 987。

2.自然环境情况。Z村地处山区地带,海拔在650m—1100m间,地势性气候较为独特,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240天,年均气温17℃—20℃,年均降雨量达800毫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高达98%,森林覆盖率为51%。Z村所在的酉阳县是全国第一个“中国气候旅游县”。

3.脱贫攻坚现状。截至2019年12月,Z村共有贫困户212户897人,其中致贫原因主要是因学、因病,两项分别占46.7%、21.7%,贫困户享有公益性岗位共计105人。现有低保对象132户共191人、五保21户、困境儿童2人、残疾人67人。

4.产业发展现状。Z村以农业生产为主,2018年,该村粮食总产量种植优良杂交水稻近100亩,玉米700亩,优质水果近80亩,绿色蔬菜100亩,养殖家禽近4 000只,出栏生猪500头,山羊120只,牛40头。

二、Z村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在进行产业种植布局时,没有因地制宜地选择品种,存在有林无果、有种无收的情形;有的产业发展未严格按照满足市场、技术等需求规律进行风险评估和可行性选择,盲目跟风发展产业;“撒胡椒面”现象较为明显,主导产业不够突出,经济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布局有待科学研判。

2.品牌及效应未凸显。从调研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农产品是没有商标也没有品牌的,有的虽有商标但无实体或规模较小,大多农业产业生产主体无生产标准,农业产业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不强。比如,该村2019年发展了120亩金荞麦、300群蜂业等,特别是林业经果林、畜禽产业尤为突出,但抱团意识差,未形成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名优农特产品,农业产业的增值效应未得到体现。

3.产业管护较为粗放。Z村对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和管理保障较为欠缺,特别是种植后的后期管护。县里虽然出台了农业特色产业管护指导办法,但在客观上,该村对产业的管护相对是比较缺位的,加之村与县城距离相对较近(约12公里),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或到县城务工。经初步统计,全村约2 000人居住在县城周边区域务工,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及儿童,他们大多不能胜任管护工作,农业产业管护较为粗放。

4.产业经营管理不足。从现有的农业组织现状来看,村农业企业(个体户)、专业合作社不仅规模较小,并且管理也极不规范。现有产业企业及合作社在土地流转、种植规模及品种选择等的研判不够科学,对市场的引导较少,存在市场狭小、效益不足等情形,农业经营主体活力不够,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农业产业发展较为落后,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另外,科技投入的不足及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匮乏也严重制约着产业的发展,现代农业转型面临严峻挑战。

5.产业发展机制不完善。目前的产业发展多为政策性的,现有的农业产业项目由村专业合作社和私有企业(个体户)主要通过租赁或以土地、资金入股形式组织实施,大多经营主体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有的为建基地而建基地,套取国家补助的动机较明显。从已有的主体来看,其市场化运作方式较为欠缺,内部运行也缺乏规范的制度约束与监督,与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也未真正建立,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严重不足。

三、加快Z村产业发展的对策

经深入调研,结合Z村地域自然条件、人力成本等因素,Z村应以“一心四片”产业规划发展布局,走“农旅”发展模式,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即:以大蒿坝旅游扶贫点为中心,在公路沿线、沿寨布局油茶片2 000亩,脆桃、板栗、核桃、李子等经果林片1 200亩,适度养殖土鸡、黑猪、黑山羊等畜牧家禽,建设大棚蔬菜、高山白菜等蔬菜400亩,逐步推进全村产业发展,解决全村群众可持续增收问题。

1.科学研判布局产业区域。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果则果(脆桃)、宜茶则茶(油茶)、宜牧则牧(草鸡),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村域主导产业,特别是要注重沿路、沿寨进行选点和布局,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农业产业品种,加快推进油茶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升级改造已形成规模但效益发挥欠佳的核桃、板栗、李子等产业,选择适宜的农业品种对其进行补植,大力发展林下养鸡等“短、平、快”的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产业价值与效益。

2.着力打造产业品牌。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得有品牌。要按照“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理念,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积极扶持产业发展主体重点围绕油茶、脆桃、核桃、高山蔬菜等打造绿色生态的农产品品牌。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积极组织开展“三品一标”的申报认证工作,同时对同质同类农产品品牌进行有机整合、规范。强化农产品品牌的包装与宣传,有效提高知晓率和知名度,大力推广“农超对接”、定单营销以及电子商务等模式,逐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3.加强对农业产业的管护。加大对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及包括农户在内的各参与主体的宣传培训教育及组织动员力度,用好用活现有的创业、培训等政策,引导农村青壮年及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特别要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产业规划与发展,给以一定数额的发展启动资金,对验收合格的产业项目,及时全额兑现落实好强农惠农等各项奖励补助,以有效保护和激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及农民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4.激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是否增效、农民是否增收。要对现有的私有企业(个体户)、专业合作社以及种养殖大户进行专业化指导,强化督促管护,同时分類排查,精准施策,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制定完善产业发展激励优惠政策,引导经营主体加强内控管理,以制度管人管事。特别是在成本核算及财务管理上,要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建立完善私有企业(个体户)、专业合作社等与农民间的利益共享机制,激活经营主体造血功能,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加快推进实现乡村振兴。

5.强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村域油茶、经果林、高山蔬菜等农业产业发展的生产管理、加工物流和市场销售等中心环节,加大人才培育及科技投入。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以及产业生产经营管理技能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有机结合的方式,把农服中心技术人员、村乡土人才、产业发展经营主体管理人员选派到发达地区或农业院校培训学习;同时,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或技术能人到酉进行现场培训指导,以提高县域农业从业人员运用农业实用技术的水平。强化与西南大学、重庆市农科院等有关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油茶、经果林、高山蔬菜等产业的技术研发,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6.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新引擎推动村域产业发展,大力推广“‘三变+农业特色产业”“‘三变+生态旅游”等模式,大胆探索多形式相结合的农村股份合作制,利用金融资本股权杠杆,同时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村民等通过土地、技能、资金等资本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强化农业经营主体、村民等的市场意识,加强对民生项目及财政、审计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制度,将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引入村规民约,逐步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新机制。深化落实“三变”改革,让“三变”在贫困家庭实现全覆盖,让“三变”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源。

四、Z村产业发展的延伸建议

1.宏观规划层面。结合周边的板溪镇、龙潭镇、麻旺镇、涂市镇与钟多街道的现行地理位置条件,Z村位于相对的中心地带,四镇一街道围成的中间区域人口居住较少、土质和自然条件适合油茶以及脆桃等经果林生长,以现有的城市“H”型发展格局,其两头的涂市镇、板溪镇作为后续的城市空间拓展区域,建议实时规划板溪镇至涂市镇、钟多街道至龙(龙潭镇)麻(麻旺镇)区域的6.5米以上道路,沿公路沿线、寨子布局建设油茶基地,以板溪油茶深加工厂为加工基地,形成“田”字型的产业发展格局,做到“产景、产城、产园”三结合,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与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2.微观操作层面。以钟多街道Z村现有的“一心四片”发展布局,走“农旅”发展致富途径,解决贫困群众可持续增收渠道。以板溪镇职教中心为公路起点,避开巴尔盖国家森林公园,依托现有的4.5米农村通畅公路,投入少量资金实施改扩建6.5米道路工程,解决产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依托Z村5至10组的油茶发展基地2 000亩,引导洞底村、梁家堡村发展油茶基地1 000亩,连带发展涂市镇银岭村、龙潭镇和麻旺镇相结合的渤海村、长兴村发展油茶基地2 000亩,形成沿路、沿寨油茶基地5 000亩的产业观光带,利用油茶花期3个月的花期较长优势,与桃子、李子等经果林花期结合,互补桃花源景区提升,解决区域群众脱贫致富可持续增收问题,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向涓涓.乡村振兴背景下陇木洞村的产业发展[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71-77.

收稿日期:2020-02-19

作者简介:陈真(1985-),男(土家族),重庆酉阳人,研究生,讲师,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
商业模式是新媒体的核心
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达州市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海南省热带花卉文化研究
哈尔滨市国际货运大通道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思考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一带一路下产能转移视角的高职教育国际化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