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是新媒体的核心
2016-12-26余忠
余忠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媒介生态格局经历着深刻而广泛的变革。本文以“看度”客户端为例,浅谈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近年来在发展新媒体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成果,阐述了城市广播电视台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与国家政策、产业环境、实际情况相结合来发展新媒体。
【关键词】新媒体 媒体融合 商业模式 功能模块 智能采编系统 内容共享系统 产业发展
201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成都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资金、技术、人力等先天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成都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成都台)新媒体发展迎来了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成都台自2009年启动新媒体发展战略以来,大力推进城市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发展生态体系的建设进程。2011年,更是将新媒体业务划归台全资控股企业成都广电视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该公司自2011年至今连续五年盈利,2015年实现收入近1亿元,利润1000余万元,公司团队人数已有170余人,吸引了全国200多家媒体机构实地调研。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划时代的变革与创新。随着Web4.0时代的到来,信息共享与共建、知识传承与分配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完成奠定了技术、信息与知识等多方面的支持。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呈现出不断冲突但又相互融合的态势。
那么,什么是新媒体?我认为,网站和移动客户端是渠道、是产品,不是新媒体。新媒体不仅仅指技术,更包括与新的内容生产流程和产业链相结合的新的商业模式,而技术只是实现商业模式和产品的手段,是基础承载的平台。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新媒体与传统的广播电视产业以及宣传工作相联系,将新媒体嵌入产业链。媒体融合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依赖于新媒体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资源整合、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新媒体要与市场及用户相结合、与产业和技术相结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而成都手机报4G版“看度”就是这样做的。
2014年10月31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主管,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成都市网络新闻信息中心与成都广播电视台联手打造的“看度”移动客户端上线,并运营至今。在我看来,“看度”的成功秘诀是商业模式为核心,辅以新技术。“看度”自上线至今,一直围绕“成都入口”的定位和成都台提出来的“构建新型城市公共服务传播体”的目标在构建自己的商业模式,广告收入只占到整体收入的不到2%。很多来到成都台调研的城市台都提到自己虽然上线了网站和客户端,但还是在原来广告加活动的模式里保持运转,这算不上真正的媒体融合,媒体融合应该是对具体商业模式思考之后提出来的媒体融合。
一个客户端绝不应单纯地把广播电视内容装进去,应该装更多的应用和服务模块,一个模块可能比客户端大得多。我们全台一千多台服务器在支撑“看度”,因为“看度”的任何一个功能模块都比客户端还大。客户端无非是手机上可用的一个插件,而调用背后的模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看度”的整体运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看度”的首要任务一定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和舆论引导。“看度”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营部门,突破传统采编形态,转内容生产为产品化综合运营。同时,我们自主研发了很多系统集成商不可能提供出来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采编系统和内容共享系统,大大提高了采编效率。
“看度”第二个定位是应急发布。应急发布并不仅仅是传统广播电视的任务,新媒体也可以通过电子地图、语音提示、文字图像等方式给用户传达应急信息。
“看度”第三个定位是互动桥梁,新媒体一定强调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互动性。
“看度”第四个定位是立足产业,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代表了丰富的产业链。2013年成都电台提出了“构建新型城市综合服务传播体”的战略目标,其宗旨是“影响成都每一天”。这句话该怎么理解?我认为:第一个就是对党委政府的服务,第二就是对公众的服务,而对党委政府的服务里面还有便民服务、宣传服务等,这些都会形成产业链。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喉舌”之一的城市台,拥有内容生产、信息播出安全、视听许可政策等优势,无疑在建设“智慧城市”中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随之而来的还有新的商业合作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融合产业链的形成,以及利用新的信息网络技术,跨越地域和行业拓展新的传播和服务领域,建立新媒体全方位融合生态体系。
经过六年多的发展,成都台已拥有全媒体内容采、编、审、播、分发和全流程管理的“云”服务平台,集数据分析、舆情分析、智能采编、个性推荐、信息管控和应急响应于一体的舆情大数据管理平台,具备覆盖全球、高频发、大流量连续推送能力的内容分发网络,拥有虚拟化的云服务器集群1000余台,数据存储空间500余T,三个数据交换中心总出口带宽10G以上,构建了行业领先的技术支撑与云服务能力。利用这些优势,面向各级党政机构、企业集团和广电同行广泛开展了平台建设、产品运营、宣传策划及活动执行、大数据及舆情服务等各类新媒体传播和技术服务。目前服务机构已达30余家,积极参与到了党委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大型企业集团的新媒体综合运营服务中,并获得了连续性收入,而这也正是“看度”能够保持持续运营的关键。
目前看来,“看度”虽然初步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取得了一定影响力,但媒体融合毕竟是一个大课题,“看度”的探索还只是一个开端,未来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前进。
(本文编辑: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