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库恩“范式与自然”的关系

2020-07-16陆一琼甘雪慧

学理论·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库恩自然观范式

陆一琼 甘雪慧

摘 要: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库恩是反实在论者,但当细读库恩的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时,发现库恩既强调范式也重视自然。本文试图厘清库恩的范式与自然的关系,从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反常和危机时期到科学革命时期这四个阶段,去探讨和分析库恩对范式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认为库恩始终在关注科学与自然的对话,关心理论与自然的相互一致,同时,库恩认为,范式的危机源于自然界的反常,而范式的转换基于科学革命。据此,本文得出结论,认为库恩不仅仅强调范式,实际上一直在强调自然界的重要作用,库恩是一个“自然-范式准(或二重)实在论者”。

关键词:库恩;范式;自然观;实在论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7-0052-02

纵观研究库恩的文献,大多数学者都在强调库恩是反实在论者,如我国学者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中就明确声称:“库恩……主张反实在论。”此种论调是基于库恩对于范式的重视和关照。但库恩强调范式的同时,就需要摒弃自然吗?在库恩的观点里,范式与自然是一个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关乎如何理解和认识库恩的问题。为了弄清这一问题,笔者细读库恩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寻找其对于范式与自然关系的判断,认为库恩在注重范式的同时,也很强调自然在科学中的作用,库恩对二者的看法更多是“自然与范式”同等重要,只是因为担心学界忽视科学中范式的作用,才在范式概念上着以更多笔墨,因此,库恩不是一个反实在论者,而是一个“自然-范式准(或二重)实在论者”。

一、前科学时期:科学家必须与大自然直接对话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开始,库恩即提出,要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要理解科学的本质和发展,就必须考察“研究活动本身”,这说明库恩认为科学研究可以作为考察对象,承认科学研究是真实发生过的,科学观要与之相符合,这种观点即科学史观实在论。库恩说:“从这种新的(科学)观点出发,能够给那些(关于)科学的意见以最大的内在一致性,并且可能与自然界更紧密的契合。”从这里可以看出,库恩强调科学与自然是密切联系并发生关系的。

在谈到信念(范式的一部分)或世界观(自然观)的形成或改变时,库恩强调了观察和经验的重要性。“在那些合理合法的可能性之间,他所得到的特殊结论可能是由他先前在其他领域内的经验决定的……观察和经验能够并且必须大幅度地限制可容许的科学信念的范围,不然就没有科学了”。虽然库恩认为信念问题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决定因素”,但他也认为信念的形成离不开观察和经验,观察作为科学研究方法,经验作为自然事实,促进信念的形成和产生,信念的呈现必须有与大自然直接对话这一基础和前提。

随后,库恩首次提出范式概念,“意欲提出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它们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在这句描述中,“定律”显然是指自然定律,即自然界活动规律的抽象和概括,是科学家和大自然直接对话的结果。“应用和仪器”则明显指向科学的实验方法,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未必按人类的意志而行动。“理论”则“部分是从实验和观察中推导出来的”,特别是范式的约束能力“将研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理论的功能也是说明自然界的现象,“……简便的说明所有这些极相近的效应……”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库恩的范式概念里,自然占据重要的位置。

二、常规科学:达到理论预言与自然相互一致

库恩认为,常规科学的本质是解谜,其所解之谜却正是上帝所讲的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这个“谜”则源于自然界。“正是这种理论与(观察与实验所得)资料间的吻合程度的不完备和不完美,才界定出许多表征了常规科学的谜题”。谜是自然界提出的,科学就是要通过研究自然从而获得迷之答案,范式只不过是使其更明确而已。也就是说,常规科学只不过实施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将理论应用于改造自然界的实践之中。

常规科学的首要任务是“确立重要事实”,这使得科学家忽视了“没有装进(范式)盒子内的现象”,只对一部分所谓的“重要事实”进行细致研究,他们改进实验仪器以增强观察效果,提高科学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其中包括模仿范例得到實践中的知识、技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尽可能地搞清楚这些重要事实,“力求增进已知事实的准确性,扩大其范围”。而当研究结论与范式预言不相符,则认为是研究工作的失败,而“失败的责任不在自然界,而在科学家”。科学家要做出艰苦和有创造性的劳动,而这一过程“要达到理论预言与自然界的一致,在理论方面也存在类似的困难”,这就要求对范式进行重新表述,从而“阐明理论”。

既然范式有对自然界的作用,那不同范式与自然界有什么联系呢?我们认为,不同范式是对自然界的不同部分、不同层面或不同角度的反映。两个不同范式对应的不同常规科学不可看作是对自然的逼真性反映,且不可通约,但所有已出现过或将来可能出现的范式对应的常规科学之总和,是否比任何单独一个更能接近自然界的真相呢?就如盲人摸象的寓言提示我们,每个人的结论都不全面,不“正确”,但六个盲人如果能将各自的结论整合起来,则会比较正确地反映大象的真实整体形象。如上述推理成立,那我们是否可以说,范式与常规科学的对应之和,几近于逼近自然界的真相?

三、反常引起范式的危机

库恩通过三个例子——即氧气的发现、X射线的发现和莱顿瓶的发现——说明反常的出现。莱顿瓶发现后电学才有范式;而氧气和X射线则能更好地说明反常的出现,但这两种反常并非范式为科学家提供的现象,而是自然界提供的且尚未被旧有范式包括的现象。因此,自然界固有的不同于范式预期的运动规律才是反常出现的根源,库恩也承认这种规律性,而这些发现被认为是科学家的个性或偶然性因素起作用时完成的,故反常是自然界和范式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反常的积累导致了危机的出现,即“一般都有一段显著的专业不安全感”。在这一段时间,范式不能真实地揭示自然界,不能解释这些反常现象,当然,范式也在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增生和变形,其结果往往是变形后的范式虽然可以揭示这一现象,但却衍生出更多反常现象的出现,以至于范式无论怎样调整、增生和变形,都不能与自然界相符合。19世纪后期物理学中的危机,如托勒密天文学、燃素说等都是这样的例证。在这样的反常下,科学家都感觉到了理论(范式)和自然界之间的不一致。

面对危机,有的科学家表现出对旧有范式的效忠,坚持不改变自己一贯的想法和做法,库恩认为,究其原因是科学家相信“旧范式终将解决它的所有问题,自然界终可塞进那凡是所提供的盒子之中”。但事实上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是对自己过去成就的迷恋和自身思维的懒惰,科学家看到了旧有范式与自然界的不一致,但没有勇气和信心去正视问题,去进行修正和更新,在这一博弈过程中更多的是自我因素在起作用,而非对于范式的信任和坚持。

四、作为范式转换的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的到来与自然界密切相关,“必须是自然界本身首先破坏了科学家的职业安全感,使得以前的科学成就成为问题”,“自然界提供辨别新旧理论的依据”是科学革命的必然性所在,从而通过科学革命带来范式的转换。

那到底什么样的新现象才有可能引发新范式?库恩认为有三类现象:第一类是如公元前三世纪阿里斯塔克对哥白尼日心说的预见之类的现象,但这类现象最终没能引发现实的新范式,其原因在于自然界那时没能提供辨别新旧理论的依据;第二类是完善已有范式的现象,但它只提供了反常而没有大的危机,故没能成为现实中的新范式,反被已有范式同化;第三类是公认的反常现象,是范式不能同化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才是促使新理论产生、引发新范式生成的根本。库恩又一次证明“自然”在范式形成中的根本地位和重要作用。

库恩还断言,“范式也是自然界的构成要素”。他将范式描绘为一幅地图,与自然界一起在科学研究中起作用。当范式地图变了,科学家的世界观也发生改变,但科学的研究对象依然是自然界,只是角度变了,得到的结果仍是世界多面体不同面向或同一面向不同角度的结果。

纵然范式的出现是科学成熟的标志,但大多数范式的最终命运是被修改、被否定、被抛弃,而自然界却是屹立不动,弃之不掉的。

五、关于科学进步与真理

库恩承认科学进步。“‘科学这一名词在很大程度上是留给那些确实是以明显的方式进步的领域的……我们必须学习去把通常当作结果的东西看作原因。只要我们这样做则‘科学的进步,甚至‘科学的客观性这类用语就可能显得多余了”。由此可以设想,库恩是想说明“进步”“客观性”是科学本身就包含的意思,不用专门去谈。

但库恩不承认“真理”。他讲自己的进步观类似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一进化目标不朝向任何目标……一个理论的本体与自然界中的‘真实对应物之间的契合这种观点,现在在我看来原则上是虚幻的。”

但笔者认为,这一论断与文章其他部分不完全符合,存在彼此矛盾之处。他说:“……科学一定会向深度发展……本书所描述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原始开端出发的演化过程,其各个相继阶段的特征是对自然界的理解越来越详尽,越来越精致。”可以认为这就是科学要达到的目标。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要符合适者生存,强调适应环境;而库恩的科学进步,也要适应环境,其范式也是适应自然界者生存。起碼库恩承认科学有本体论,而这个本体就是“自然界-范式”。纵然范式与自然界是不可分离的,但从前科学到常规科学,再到反常、危机,以致科学革命,他一直在强调自然界的作用,哪个环节也没脱离自然界,而这正是本文所强调的,也是本文的结论所在。

综上所述,库恩的科学观一直强调自然界与范式的一体性以及自然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科学发展要符合自然界和范式的共同要求,而不是撇开自然界只讲范式。库恩通过科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前科学时期强调科学家必须与自然界对话、常规科学时期关注理论与自然的相互一致、反常时期旧有范式不能解释自然界的现象从而导致范式的危机、反常现象引发新的科学革命以及新范式的出现,不管在哪个阶段,如同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自然界和范式都难以分离。所以,若用实在论观点讨论库恩,我们或许可以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库恩应是一位“自然-范式准(或二重)实在论者”,这个新的观点值得探讨和深思。

参考文献:

[1]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19-12-23

作者简介:陆一琼(1981-),女,内蒙古包头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政治社会学、社会哲学研究;甘雪慧(1984-),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民族社会学、民族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库恩自然观范式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
布莱克·库恩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互联网背景下科学共同体的变革与发展
《江泽民传》作者库恩传奇
《红楼梦》的德译者库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