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工作(连载九)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南、建设西南之一

2020-07-16薛庆超

民族大家庭 2020年3期
关键词:野战军西南贵州

文/薛庆超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向全国进军的战略部署,派遣第二野战军向西南地区进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毛泽东看到《南京解放》的捷报后,挥动如椽巨笔,为庆祝南京解放而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 年4 月20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战局发展极为迅速。毛泽东审时度势,于5 月23 日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渡江战役总前委并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负责人,部署向全国进军的战略计划:

(一)“粟(裕)、张(震)养午电悉。你们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六、七两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入闽部队只待上海解决,即可出动。”

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

(二)“二野亦应准备于两个月后以主力或以全军向西进军,经营川、黔、康。二野目前任务是准备协助三野对付可能的美国军事干涉,此项准备是必需的,有此准备即可制止美国的干涉野心,使美国有所畏,而不出兵干涉。”

(三)“四野现在有两个军渡江,尚有六个军已至陇海、长江之间,约于六月上旬可渡江,另有四个军正由新乡、安阳地区出发,约六月中旬可以渡江,四野主力(六个军及两广纵队)于七月上旬或中旬可达湘乡、攸县之线,八月可达永州、郴州之线,九月休息,十月即可尾白崇禧退路向两广前进,十一月或十二月可能占领两广。一野(四个兵团三十五万人)年底以前可能占领兰州、宁夏、青海,年底或年初准备分兵两路,一路由彭率领位于西北,并于明春开始经营新疆;一路由贺率领,经营川北,以便与二野协作解决贵州、四川、西康三省。”

(四)“如果上海、福州、青岛等地区迅速顺利解决,美国出兵干涉的可能性业已消失,则二野应争取年底或年底以前,占领贵阳、重庆及长江上游一带,并打通长江水路。”

(五)“胡宗南全军正向四川撤退,并有向昆明撤退消息,蒋介石、何应钦及桂系正在做建都重庆、割据西南的梦,而欲消灭胡军及川、康诸敌,非从南面进军断其退路不可。”

毛泽东关于派遣第二野战军向西南地区进军的战略决策,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多方面因素,深虑远谋,极为英明。西南地区属于中国少数民族重要聚居区之一,全国56 个民族中众多少数民族在西南地区生活、劳动和繁衍。其中有:布依族、蒙古族、基诺族、白族、德昂族、满族、阿昌族、羌族、彝族、傣族、纳西族、傈僳族、苗族、回族、土家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布朗族、景颇族、藏族、哈尼族、仡佬族、瑶族、独龙族、水族、壮族、佤族、拉祜族、侗族等。

因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分布十分广泛。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南,熟悉和掌握西南地区的民情风俗非常重要,熟悉和掌握西南地区的地理形势非常重要,熟悉和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非常重要。在这些方面,第二野战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皆为四川人,对四川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军事、民情、风俗,都十分熟悉。

其次,第二野战军的前身为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曾于20 世纪30 年代进军四川,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与四川军阀多次血战,熟悉四川的地理环境。同时,红四方面军吸收大批四川籍的中共地下党员、干部和进步青年及人民群众参加红军,因此在第二野战军指战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四川人。

其三,渡江战役结束后,在没有出现帝国主义国家派军队直接干涉中国革命的情况下,第二野战军是中央军委掌握的一支最大的战略机动部队,宜于执行进军大西南的战略任务。派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人地相宜,有许多其他部队所没有的便利条件。

7 月17 日,第二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在南京召开扩大会议,讨论执行进军西南的任务和加紧各项准备工作。7 月18 日,第二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发出进军西南的指示。

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大力培训干部,奠定进军西南、建设西南的重要干部基础

第二野战军政治部门在准备进军西南地区期间,专门在南京召开了组织工作会议,讨论关于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加强各级党委和基层党支部建设等问题。这次会议以及其他政治工作为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作了组织上、思想上、政策上的充分准备。

进军大西南,既有军事问题,更有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接管问题、建设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有刘伯承、邓小平这样人地两熟、身经百战的第二野战军统帅,有从晋冀鲁豫地区一直打到江南地区的几十万精兵强将,歼灭西南地区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必然如疾风扫落叶一般。接收、管理、建设西南广大地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大批懂政治、懂经济、懂工业、懂农业、懂文教等各个方面,又善于管理的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干部。

对此,邓小平棋高一着,早有考虑。提前从华北地区的太行根据地和太岳根据地挑选了一批干部,准备用于第二野战军解放西南各省后的接管和管理工作。但是,这批革命老区的干部到了南京后,华东有的负责同志向邓小平提出,福建缺少干部,要求把从太行、太岳带来的这批干部全部调给福建。

邓小平考虑问题,处理工作,总是从党的全局出发,顾全大局,服从大局。他很痛快地答应了华东方面的要求,说:可以,西南需要的干部我们再另想办法。为了补充赴西南的干部,邓小平建议,可从中央和革命老区选调一部分,再从上海、南京等地吸收一部分知识分子,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作为吸收人才,培养干部,锻炼干部的储备库。历史证明,这是一个英明决策。

这时,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第二野战军政委,要同时兼顾和考虑华东和未来西南的工作。他高瞻远瞩地指出:干部是完成党的任务的决定性力量,没有大量的干部,要在大西南地区开展工作,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是不可思议的。但由于形势发展很快,需要的干部量特别大,从哪里才能找到这么多的干部呢?再请中央从老解放区大批抽调干部显然已经非常困难。

怎么办?邓小平指出,要在新解放的南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通过中共地方组织的帮助,在广大青年中选拔一些学生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等知识分子,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跟随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以适应今后经营西南的需要。为保证把干部选好,邓小平指定第二野战军副政委、南京市军管会副主任宋任穷任西南服务团团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按照邓小平的指示,宋任穷率领第二野战军政治部的同志,在上海、南京等地人民政府和青年团市委、学生联合会的积极配合下,很快便以在校的高中学生和初中学生为主体,招收了政治素质较好的2 万余名团员。7 月,这批新招收的人员先后到达南京集中。

邓小平十分善于从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接管苏南、皖南的过程中,他发现,文化较低、知识面窄、缺乏专业技术的干部很难适应新区政权建设和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为了使进军大西南的干部结构更趋合理,邓小平请中央特地从老解放区抽调了一部分公安、新闻、广播、邮政等专业骨干,这批干部于7 月到达南京集中。

大量青年学生进入西南服务团后,脱下学生装,换上了人民解放军的军装。但换思想不像换服装那样简单。邓小平深知这一转换的艰巨性,指示西南服务团对青年学生加紧进行培训。为了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他多次到团里作报告,讲政治理论,讲胜利形势,讲党的政策,讲斗争任务,讲思想改造等。

1949 年8 月21 日,邓小平在一次报告中指出:党中央命令第二野战军到西南去,任务很重,革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后代。你们这两万多学生,必须好好学习,加强锻炼,早日成为革命的有用之才。他在一次讲话中还专门讲了参加革命的动机问题。

他说,你们两万多名团员,是抱着不同动机参加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的。他风趣地把西南服务团成员的思想分为“革命团、吃饭团、恋爱团、回乡团、游山逛水团和升官发财团”6 种类型,用具体而生动的事例,对每个“分团”都作了分析解剖,教育大家端正入伍动机,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说:“要把六个分团合流成一个革命团,团结起来,为解放大西南、建设新西南而努力奋斗。”

9 月20 日,邓小平又亲临西南服务团驻地,并发表讲话。他说,这次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是8000里路的小长征,概括起来说就是8 个字:“前途很大,困难很多。”对每一个困难,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具体有效的办法,而只要搞好以下3 件事,克服困难就有了基础。一是会好师,搞好内部团结。这次到西南去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志,如果内部团结不好,就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干部们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准搞小山头。团结搞好了,工作也就好搞了。二是团结依靠西南人民。我们为西南解放后准备的2 万名干部,力量还不强,人数还不够。这次去西南,人人都要抱着为西南服务的态度去工作,不是去当统治者,不应以解放者自居。人民的解放主要靠人民自己的力量。我们干部不够,要从本地想办法,要依靠当地地下党。特别是云南,有9000 名地下党员,2 万多名游击队员,解放区人口300 多万,建立了专区、县级革命政权二三十个。所以,到云南的部队更要依靠当地游击部队,与当地人民建立血肉关系,共同搞好工作。三是把统一战线搞好。把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好,不要树敌过多。

9 月21 日下午,邓小平又来到原国民党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广场,给西南服务团的全体同志作报告。没有讲台,也没有扩音设备,广场中央摆着一张课桌,在热烈的掌声中,他以特有的浓郁的四川口音,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老实”。一个革命者,是不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就看他是不是老实,是不是实事求是。对党要老实,对群众要老实,老老实实说话,老老实实办事,老老实实学习,一辈子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正讲着,国民党的飞机来袭扰,四周响起一阵又一阵的警报声,广场上听报告的人群中有人惊动起来。

可是,邓小平却全然不顾国民党飞机袭扰,诙谐地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是老朋友,敌人的飞机经常来,已成‘老朋友’了,哪有怕‘老朋友’之理。”说罢,他又镇定自若地继续侃侃而谈:“知识青年刚刚参加革命时,往往背着各式各样的包袱,你们各人摸摸背上,有没有包袱?”大家面面相觑,哄一下笑了起来。

1949 年9 月12 日,二野三兵团某部在南京下关上船过江北上,向西南进军

邓小平继续说:“没有吗?不见得。我看,有些人可以因为自己聪明能干而看不起老年人,年龄变成了包袱;有些人可以因为其家庭出身不好,有自卑感而背上包袱。”“其实,家庭出身不好和犯错误这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他还特别提醒青年学生:“你们要尊重老解放区来的干部。他们的文化水平可能不高,但实际工作能力比你们强。要承认他们比自己强,才会团结一致。因为有一点知识而骄傲,而轻视工农干部,也是青年容易背的一个包袱啊!所以,知识青年参加革命,一定要丢掉这个包袱。”

在邓小平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下,1949 年9月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组建工作,为进军大西南、建设大西南做好了充分的干部准备。以后,西南服务团的同志在西南地区的城市接管、建设人民政权、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西南战役,摧枯拉朽。邓小平耐心细致对南下干部做思想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解放大西南的任务由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兵团和第四野战军一部承担。

1949 年8 月19 日,第二野战军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治委员发布向川黔进军作战基本命令。9月初,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由芜湖、南京等地向常德、江陵地区进军,第五兵团由上饶经湘潭向邵阳地区进军;第四兵团于9 月下旬由吉安向广东方向进军,配合第四野战军解放广州。

10 月20 日,第二野战军领导机关乘火车离开南京,10 月22 日到达徐州。与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归来的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治委员会合。23 日,专列到达郑州,正是第二野战军解放郑州一周年,郑州市召开欢迎刘伯承、邓小平及第二野战军的群众大会,刘伯承、邓小平与郑州各界人民见面,刘伯承司令员在大会上讲话。

当天晚上作了新闻报道,佯示第二野战军将由郑州西进由陕西进入四川。从此日起到第二野战军进入四川前,为隐蔽第二野战军作战的主攻方向,保证对西南地区的敌人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突然性,刘伯承、邓小平和第二野战军领导机关的行动,没有公开报道。

这是一次中央军委统一部署的成功的战略佯动。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前,位于陕西的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曾对胡宗南集团发动攻势,活动于陕南和鄂西北之十九军也实行佯动,以示人民解放军主攻方向将是由陕入川,同时第四野战军进行的衡宝战役和广东战役也掩护了第二野战军的进军和在湘西的集结。这些行动都造成了敌人的错觉,为第二野战军主力从川黔边突然以大迂回的动作进军到敌人后方创造了有利条件。

11 月1 日,人民解放军发起进军西南作战,到16 日,相继解放湖北、湖南、四川、贵州 4 省 41 座县城。在进军大西南过程中,贵州省的解放与接管由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承担。随军行动准备到贵州建立省、地(市)、县、区政权,并担负地方领导工作的是一批从北方解放区南下的地方干部。

进入西南地区后,这批北方干部不断听到贵州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一些具体情况,兵燹匪祸,疠疫灾荒,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形形色色的“土皇帝”、豪绅地主、官僚军阀,敲骨吸髓,为所欲为,贵州各族人民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贵州地处边陲,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等等。这些说法,对于这批北方干部来说,不免对于赴贵州担负解放、接管工作产生一些畏难情绪。有的干部甚至要求更换地方,有的干部流露出不愿到贵州的思想。

邓小平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非常重视。在军政要务十分繁忙的情况下,抽出时间对这些干部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地对西进支队负责同志说:贵州同样是中国的土地,贵州人民同样是中国人民,他们同样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样需要解放。必须按全国的战略部署,随军南下的干部一定要随军西进贵州,尤其是区以上的干部更要去,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要去。

在邓小平的严肃认真开导下,西进干部义无反顾地踏上进军贵州的征程,勇敢地担负起解放和接管贵州的重任,为贵州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了青春、智慧和金色的年华。

在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急速西进、贵州解放在即之时,11 月12 日,邓小平为第二野战军前委起草了给第五兵团杨勇、苏振华、徐运北的电报《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对接管贵州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邓小平明确提出“在进入新区后,一开始就要注意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中立一切可能中立的人,分化敌人营垒中一切可能分化的人”的团结多数、打击少数的方针。对部队进入城市后将会遇到的许多问题,如城市中的货币、物价、工资问题,农村中的粮食、治安问题,邓小平指出,要尽早召开各界代表会议解决,这比仅在党内解决好。对地方各种杂色武装的处理问题,邓小平要求:要依据不同对象,权衡利弊,审慎处理,要有策略、有步骤、有方法地达到全部的改编和掌握。对所接收的国民党机构和人员,邓小平指示要按照中央的明确规定把他们全部收容起来,一个也不能遣散。

这份电报对解放贵州,接管贵州,稳定贵州局势,解决各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指明方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受到中共中央高度评价。中共中央认为这份关于贵州新区工作策略问题的电报很值得注意,对新区工作有普遍重要意义,立即转发各中央局。

11 月15 日,贵州省城贵阳解放,揭开解放大西南序幕。同时,标志着国民党在贵州统治的彻底覆灭。从此,贵州各族人民挣脱被奴役、被剥削的枷锁,成为新社会的主人。

中共中央西南局成立,邓小平任第一书记,刘伯承任第二书记,贺龙任第三书记。

蒋介石险象环生,仓皇逃离

政治攻势与军事打击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解放大西南,也必须采取政治攻势与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野战军对大西南地区实施军事进攻时,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治委员于1949 年11 月21日向四川、贵州、云南、西康4 省国民党军政人员指出:“国民党残余力量经我人民解放军在华东、华中、华南、西北各地给予接连不断的歼灭打击后,现已接近最后覆灭之期。”对西南国民党军政人员提出4 项忠告:(1)“国民党军队应即停止抵抗,停止破坏,听候改编。”(2)国民党政府机关人员,听候接收,分别录用或适当安置。(3)“国民党特务人员,应即痛改前非,停止作恶。”(4)“乡保人员,应即在解放军指示下,维持地方秩序,为人民解放军办差事。”对上述4 种人员均规定“有功者奖,有罪者罚”。

11 月23 日,中共中央西南局在常德成立,邓小平为第一书记,刘伯承为第二书记,贺龙为第三书记,宋任穷为副书记。

贵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继续疾进,11 月下旬在重庆南部的南川地区歼灭国民党军队宋希濂集团5 个师和罗广文兵团。蒋介石曾经幻想保住西南一隅之地,以便等待国际形势变化,卷土重来。因此,当人民解放军兵锋指向重庆和四川时,蒋介石收到“行政院”和一些“立法委员”请他“赴渝坐镇挽救危局”的电报后,于11 月14 日从台北飞到重庆,妄图挽救危局。

蒋介石原想依靠宋希濂集团扼守川东,结果宋希濂集团很快大部被消灭,最后溃不成军,宋希濂率领残部拼命向川西逃去。蒋介石想依靠罗广文兵团扼守重庆以南,罗广文兵团也被人民解放军大部分歼灭在南川一带。蒋介石调动胡宗南集团的第一军来增援重庆,结果亦无济于事。最后形势十分危急,蒋介石困守愁城,昼夜绕室徘徊,终无回天之力。

11 月29 日,国民党“行政院”逃往成都,重庆市内的国民党军政人员人心惶惶,无处可逃,社会秩序大乱。

对这一天的情况,蒋经国在《危急存亡之秋》中作了较为详细记述。蒋经国写道:

父亲乃决心于明晚撤守沿江北岸之指挥部署。午间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新的作战计划,对第一军之后撤准备,亦有详细指示。但前方已传匪部在江津上游二十里之处渡江矣。

前方战况猛烈,情势危急,重庆已受包围。而父亲迟迟不肯离渝……下午十时,林园后面已枪声大作,我只好向父亲报告实情,希望早离此危险地区。同时罗广文自前线回来报告,知其军力已被匪部击散。而周围之兵工厂爆炸之声又四起,连续不绝。

此时山洞林园前,汽车拥挤,路不通行,混乱嘈杂,前所未有。故不能再事稽延,乃决定赴机场宿营。途中为车辆阻塞者三次,无法前进。父亲不得已,乃下车步行,通过后改乘吉普车前进,午夜始达机场,即登中美号专机夜宿。据说:当依复恩驾驶的“中美号”专机临空之际,由江口过江的解放军,距白市驿机场仅十公里,战时陪都,半小时后失陷。

这是蒋经国在《危急存亡之秋》中的真实历史写照,从中不难看到蒋介石穷途末路的困境实况。

猜你喜欢

野战军西南贵州
古城西南两座桥
“潮”就这么说
传承千年文脉,匠筑美好西南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Country Driving
韩国防改革取消野战军编制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野战军”父亲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中央如何统一各根据地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