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2020-07-16周道君
文∕周道君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交通领域的发展。在公路工程项目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沥青路面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这不仅能保证路面结构的安全性,使其达到运行平整度的要求,还能降低路面噪音,所以该形式有着非常多的优势。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对于其运行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施工要点,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以此提升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水平。
2 沥青路面的特点
沥青路面和其他形式路面对比分析,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 防滑性好
沥青路面可以增强轮胎与地面的抓合力,即使雨天行驶也会有较大的摩擦力,从而保证刹车效果,不会出现刹车失灵的情况。
2.2 柔软性比较好
沥青路面柔软性比较高,能够有效预防车辆在高速行驶状态下出现爆胎的情况,从而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
2.3 快速投入使用
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对比分析,建设完成后可以在短时间内投入使用,因此综合效率比较快[1]。
3 沥青路面的常见问题
3.1 路面变形
这是极为严重的沥青路面病害形式,它会导致路面不平整以及使其产生波浪、不均匀沉降、车辙等严重的情况。从实际情况分析,常温路面沥青路面在运行中会出现上述病害问题,尤其是高寒地带,受到地形条件、气候环境的影响,土壤长期处于冰冻状态下,经过反复冻融的作用就会出现内部结构损坏,因而导致沥青路面出现严重的病害问题。
3.2 路面裂缝
路面裂缝也是非常重要的病害形式之一,具体包含道路横向开裂、纵向开裂、龟裂等情况。裂缝是比较普遍存在的,其分布多数都是有规律的,其间隔距离可以达到某种要求,一般会处于5~20m 之间,而且很多情况下都是在整个路面宽度内贯穿存在的。纵向开裂的问题对路面有着严重的影响,一般都是发生在路肩边缘位置上,如果不能及时修复处理,其影响则会更加严重,甚至有时长度可能达到数百米。因此,我们应该做好路面病害处理,保证路面性能合格。道路龟裂问题的发生,相对来说发生率较低,但这种危害更加严重,对此我们要提起足够的重视;一般其会在受到地表比较大的压力之下快速扩散,从而导致路面大范围损坏,造成公路运行无法继续进行,人们出行也会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3.3 路面松散
沥青路面松散很多都是细节部位出现的问题,以小范围发生为主,管理者极易忽视。该问题的发生多数都是由于轮胎与路面压力超标而导致的,从而出现表面材料的分散、承载力比较低,造成集料外露出去、表面比较粗糙的情况,并使其路面平整性较差,凹凸感比较强烈,路面视距不稳定,同时还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
4 沥青路面施工的技术要点
4.1 公路基层的准备
4.1.1 在路面基层质量检测时,应检查是否达到工程技术要求。该环节中,主要是通过自动弯沉仪检测基层结构密实度。
4.1.2 在检测基层结构平整度时,如果不能达到平整性的标准要求,则需要根据标准要求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实与填平处理;但这种方法并不能应用到不平范围较大的坑,它对于基层结构部位的质量问题有着很好的效果。沥青表面进行沥青混凝土铺设施工时,为了防止填补材料过多的情况,应该在路面铺设一定的炭石,使其及时将多余沥青吸掉,保证沥青基层的质量合格。
4.2 选择合适施工材料,提高质量水平
沥青材料对于路面的质量影响比较直接,且关系到运行的安全性水平,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沥青材料,切实提高质量水平,比如可以选择使用改性沥青、煤沥青、石油沥青等。
4.2.1 在工程实施环节,要结合路面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如道路等级、路面结构、现场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等方面,分析其需要应用的施工材料,保证沥青材料技术合格,且经济性达标,为提升工程综合效益奠定基础。
4.2.2 从实际情况分析,考虑到煤沥青的性能和特性,不能选择该材料作为面层结构的施工材料。乳化沥青材料主要包含阴离子与阳离子两种沥青材料,在具体的实施环节,施工人员要结合石料酸碱度方面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乳化沥青材料。
4.2.3 选择粗骨料与细骨料。从级配性能方面出发进行选择,分析骨料的硬度与纯度方面,并检测含泥量是否达到要求,将杂质含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还要选择使用合适的骨料材料,尤其是抗滑层,禁止使用风化石、砾石等材料。
4.3 检查拌和质量,确保摊铺到位
4.3.1 加强拌和质量管理。从实际情况分析,沥青材料主要是在拌和场内进行拌和制作。在开始拌制前,相关人员要控制好时间、材料使用量、出厂温度,以此保证拌和质量合格。在材料检查环节,应该确定其是否达到均匀性的要求,如果存在结块等问题,或者粗细骨料分离严重,则禁止使用到工程中。每班都要组织人员进行质量抽查,如果发现有着严重的问题,应立即做出调整。
4.3.2 确保摊铺到位。面层铺设施工前,相关人员应该做好路基层结构的清理,保证不会有任何杂质存在,且要及时检查基层结构的厚度,保证密实度达标。一旦存在坑洼或者松散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基层路面修整处理。在铺筑之前的4~8h,应根据1~1.2kg/m 的标准进行施工,把透层沥青洒布到沥青表面,从而使面层与基层的连接性能合格,确保其粘结力达标。除此之外,旧沥青路面铺筑前应该在表面洒布一层粘层沥青,以确保粘结性能符合技术标准。摊铺机开始摊铺作业前,要做好横坡与平整性方面的控制;多层混合料的铺筑施工,上下层接缝应该交错设置,一般来说需要保证交错距离在1m 左右即可,纵向缝的交错距离应该为15cm。
4.4 加强碾压管理,保证碾压质量合格
4.4.1 摊铺施工后要进行初压作业施工,此时可以选择二轮压路机完成,碾压2 遍以上,根据路线进行碾压施工,禁止碾压过程中存在突然停车、转向等情况,同时也不能出现表面沥青材料推移的问题。
4.4.2 初压施工达到要求后,技术人员要做好路面性能的检测,保证路拱平整度等符合技术标准。如果检测后不能达标,则要进行返工处理。
4.4.3 复压施工时,要保证碾压施工的力度符合要求。首先可以应用振动压路机进行施工,通常碾压达到4 遍左右即可;然后应用轮胎压路机碾压至少5 遍。
4.4.4 上一阶段碾压完成后,要通过使用双轮钢筒压路机进行终压施工,并对复压质量不合格的部位进行必要的修整处理,保证各个位置都达到碾压标准的要求;此外,在整个施工环节都要做好质量管理,避免存在任何质量缺陷问题[2]。
4.5 做好表面处理,确保路面平整
4.5.1 沥青路面进行表面处理时,要保障薄层路面厚度符合要求,一般来说应使其控制在3cm 以下;通常选择使用层铺法进行施工,从而保证各个颗粒之间的挤压力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内摩阻力符合技术标准,路面结构强度也能达到标准要求。
4.5.2 在工程实施环节,首先应该根据需要进行基层表面的清理处理,保证洁净度合格且没有任何灰尘等杂质;然后把透层油直接喷洒在路基表层,在全面渗透后就可以开始沥青材料的喷洒施工。在该环节施工后,要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如果有部位没有达到均匀铺设的要求,则应该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补充喷洒作业施工。在喷洒施工后,就可以进行石料的铺设施工,并准备充足的施工材料,同时进行均匀清扫处理,保证各个位置厚度是一致的。除此之外,还要应用轮胎压路机或者6~8t 双轮压路机碾压至少3~4 遍,按照先两侧后中心的方式进行碾压,相邻部位轮迹重叠30cm以上,且各个层都要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以提高各层质量标准要求[3]。
4.6 加强接缝处理,提升路面质量
4.6.1 切缝处理。摊铺施工即将结束时,摊铺机料斗内的沥青材料会逐步减少,熨平板也会随着纵坡而逐渐下降,这样就会导致路面厚度逐步缩小。为了使横缝接头的质量符合要求,此时可以进行切缝处理。
4.6.2 横缝碾压施工。该环节要保证材料的温度符合要求,一般来说,沥青材料温度不能低于110℃,以保证碾压施工质量合格。
5 结语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是我国公路工程的主要结构形式,本文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了解了施工工序和质量控制要点,并且加强了现场的控制管理,以此能够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合格,满足交通运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