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战略定力护航“一带一路”
2020-07-15史志钦
进入2020年,正当中国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迈向高质量共建之际,—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深深地影响全球经济与政治格局,也对“一带一路”倡議造成冲击。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前所未有的疫情导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在这个不稳定、不确定的国际局势下,中国应坚持战略定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开放、绿色、惠民生的理念,通过交流化解各国误解,通过开放推动世界经济增长,通过高质量建设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为健康之路、合作之路、发展之路。
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获得成效,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一带一路”倡议在疫情之后如何高质量推进,成为未来“一带一路”工作的重点。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一带一路”政治经济环境
疫情对“一带一路”的影响具有局部性以及阶段性。
第一,世界经济衰退影响“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目前,世界经济遭遇严重冲击,供给需求两端同时萎缩,金融市场大幅震荡,贸易投资明显下滑。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部分金融领域合作被这次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所影响。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致使全球金融市场发生巨大动荡,美股在3月份出现四次熔断以及熔断后反复出现的暴涨与大跌,都充分说明全球金融环境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出现了不可预期的市场发展前景,反复震荡的金融环境对国际经济秩序形成直接冲击,“一带一路”融资困难将进一步加大。
第二,疫情导致全球价值链区域化,进而影响“一带一路”设施联通。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部分国家重新调整产业结构的内外布局。在内部建立相对独立经济发展体系的同时,对外选择与周边合作为主、区域优先的发展思路。在此情况下,—方面,区域化、平行化的产业政策将直接导致欧美在制造业回归方面采取更为激进的政策,如日本、美国等国提出的将支付搬迁费用使本国外移的产业链回归国内;另—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世界工厂”的全球分工地位进行污名化,对“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无端指责,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逻辑。
第三,逆全球化导致政策沟通与贸易畅通的难度增加。政策沟通是贸易畅通的基础,贸易畅通是政策沟通的表现。在因疫情所导致的逆全球化以及经济衰退的双重因素作用下:—方面,部分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与中国政治互信降低,加剧中国与部分地区进行政策沟通的难度,甚至会出现原有已完成的政策沟通成果难以履行乃至不履行的后果;另—方面,贸易通道的建设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虽然在疫情期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保持了_一定的增长,但是部分贸易通道出现了减量、暂停等情况,如何在未来保证贸易畅通成为难题。
第四,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更深层次上的“民相亲”,但疫情客观上阻碍了国家间合作和人民间交流,导致“民心相通”的不确定性增加。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欧美发达国家错误信息的诱导下,可能会对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的表现产生错误认知;美国不仅在舆论上对中国污名化以及横加指责,而且还会通过限制美国企业参与、阻碍盟友加入、提出对立战略等手段直接阻挠“一带一路”的推进,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冲击已有合作的民心基础。
第五,新冠肺炎疫情使“一带一路”建设直面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更大冲击。全球扩散的疫情致使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国际治理中凸显。本次疫情所导致的非传统安全不仅仅是卫生安全问题,由疫情引发的能源安全、经济安全以及粮食安全等系列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也集中出现。疫情之后非传统安全常态化、概念扩大化、合作困难化等特点对“一带一路”构成重大挑战,要求“一带一路”作为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需不断创新。须提供新的公共产品,以有效应对一系列新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坚持战略定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通过科学有效的防疫措施在短时间内控制了疫情,并在疫情传播之际通过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疫情发生国积极进行援助,为全球抗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这是中国政府从对外开放的高度再次肯定“一带一路”在未来发展中的定位与作用。在后疫情时代,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必须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抗疫合作建设健康丝绸之路,重视国际环境变化对“一带一路”的影响,坚持多边主义、促进国际组织改革,通过数字丝绸之路促进世界有效防疫以及经济复苏。
首先,通过“一带一路”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注入动力。中国作为世界排名GDP排名第二的经济体,现阶段中国疫情已经得到基本的控制,疫情后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增长无疑会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注重“一带一路”的国内建设工作,通过以为我主、内外结合的方式扩大开放,促进外贸迅速恢复稳定,打造优良的外资环境,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保证中国经济的复苏,为世界经济稳定贡献力量。
其次,坚持抗疫国际合作,构建“健康丝绸之路”。疫情期间,中同抗疫经验的国际推广和中国主导的国际抗疫合作援助机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后疫情时代,因防控将继续长时间存在,所以通过分享中国疫情防控经验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意义重大。“健康丝绸之路”应在“一带一路”规划对接的基础上,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与完善自身防疫体系。
第三,通过差异化政策,深化不同区域的“一带一路”合作,消除逆全球化影响。根据疫情在各区域的不同影响以及区域的自身情况,对东盟、非洲、“17+1”等地区采取差异的区域化政策提升“一带一路”合作水平:以经贸合作为重点,通过10+3模式的深化与日韩共同在加强防疫、抗疫以及第三方市场合作,提升“一带一路”在东盟的效果;积极与欧盟政策沟通增加互信,以中欧班列为抓手深化“17+1”的合作;对非洲扩大防疫物资援助,在帮助非洲建立防疫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非洲工业体系建立。
第四,开发公共产品推进全球治理。在此次疫情中,由疫情引发了如能源、粮食、经济安全等系列非传统安全问题。这些由疫情所导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影响巨大、相互交织,对未来全球治理构成重大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应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中国自身的实践经验提供新思路,开发公共产品以应对全球治理过程中的非传统安全挑战。深化与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的合作,为非传统安全的全球治理提供有效方案。
第五,重视数字丝绸之路建设,通过新兴技术为世界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此次疫情期间,数字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中国通过云端会议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跨境电商保证贸易、通过物联网保证物资供应、通过远程医疗进行防疫等数字活动保证防疫与复产复工的顺利实施,取得良好效果。后疫情时代应以中国数字化方案为基础,—方面,通过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为各个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机遇,防止因数字鸿沟加剧“南北失衡”;另_方面,应推出应对疫情相关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提供云端方式帮助“一带一路”参与各国进行有效防疫防控、有序复产复工。-(史志钦: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国际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