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端午捉蟾蜍
2020-07-15王大庆
王大庆
儿时,到了端午,我们江苏东台乡下人家除了吃粽子外,还保留着端午驱除瘟疫的习俗。如煎蒲、艾等香草洗澡治皮肤病祛湿气,饮雄黄酒以辟邪解毒,佩香囊扶正祛邪等。其中,最让我们孩子感兴趣的是捉蟾蜍。
蟾蜍又叫癞蛤蟆,《抱朴子·内篇》介绍不死灵药有五种,称“五芝”,其中“肉芝”就是“蟾蜍”。.据说蟾蜍是长生不老的仙药,不仅“服之长生”,而且神奇非常。这显然有点夸大其辞了。但蟾蜍的药用价值是勿庸置疑的。蟾蜍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是紧缺的药材。民间常用蟾蜍治毒疮等。
端午节捉蟾蜍以药用,古时也有记载。西汉史学家刘向所著的《别录》就说过,“蟾蜍生江湖池泽。五月五日取东行者,阴干用”。所以儿时每到端午节,我便和几个玩伴一起去捉蟾蜍。
蟾蜍是两栖动物,由于它形象可怕,且跳跃迅速,我们一般不在陆地上捉,多用钓竿智取。钓竿是一根3米左右长的竹子,前端缠着一根结实的缝鞋底的棉线,钓钩是用缝被子的大针在火上弯成,钩上一只大蝗虫或是一个螺蛳肉,以吸引蟾蜍。
捉蟾蜍最好的时间是中午,因为早上蟾蜍对食物不感兴趣,不好钓,况且老人们说,中午阳气足,蟾蜍身上毒素盛,药效更强,有利于人们治病。捉蟾蜍最理想的地方不是草窝和墙角,而是池塘边和稻田间,这里有充足的食物,适宜蟾蜍驻留。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把钓竿拿起,把装饵的线甩出去,人躲在蟾蜍看不见的地方。钓竿在手中上下起伏,钓饵随着钓线上下跳荡。约莫五六分钟,蟾蜍来了,屏气凝神细听,甚至还能听到“嗒嗒嗒”的蟾蜍带水跑的声音。
须臾,我们便感到钓线在动,竿子也在动,而且动得越来越剧烈。估摸饵已经全吞到蟾蜍的口里去了,我们便“腾”地一下把钓竿甩起,只见蟾蜍四脚无靠地在空中荡起秋千来。说时迟,那时快,我们赶紧伸出另一只不握钓竿的手,一下把蟾蜍捉住,放进篓子里。接着,我们兴奋地乘胜追击,每人不捉到五六只蟾蜍决不收兵。
蟾蜍捉回家,我们便向父母邀功。父母夸奖我们一番后,用大针刺取蟾蜍其沫,以制作中药蟾酥;同时在蟾蜍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制成蟾蜍锭,日后用来涂治脓疮,很是灵光。不少人家還给小孩子吃去皮去毒的蟾蜍肉,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
长大后,端午节我再也没有捉过蟾蜍。虽然蟾蜍至今也没有被列入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但我总觉得这种药用价值极高的野生动物还是让它多一点生存空间好。如今耳顺之年的我已没有了儿时的好奇,唯有将端午捉蟾蜍的习俗藏在脑海里。
(责任编辑:叶筱) (邮箱:wind.()1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