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腐蹄病的研究进展
2020-07-15刘彩娟王永信高满慧胡格吉勒付文国
文/刘彩娟 王永信 任 亮 高满慧 胡格吉勒 付文国
(黑龙江克东和平原生态牧业有限公司)
蹄部健康直接关系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奶牛发生蹄病后不愿意活动,长时间躺卧,容易造成发情鉴定困难,屡配不孕。奶牛也会因蹄部持续疼痛造成采食量下降,严重情况会导致体况日渐消瘦,引起产奶量下降,繁殖性能障碍,进而降低牧场的经济效益[1,2]。奶牛腐蹄病主要表现为跛行、四肢姿势异常,蹄严重变形、开裂,炎症自趾间皮肤蔓延至蹄冠、系部和球节,趾间充血肿胀、溃烂、流脓,散发恶臭气味,并伴有全身性症候群。蹄病严重者需要淘汰[3,4],严重缩短了奶牛的使用年限。研究发现,在发病率高的牧场或地区,腐蹄病发病率可达30%~40%[5]。因此,全面了解该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危害性,严格卫生管理,严抓饲养管理,提高防控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1 病原特性
奶牛腐蹄病是奶牛肢蹄病中较严重的蹄病之一,其病原种类较多,包括坏死梭杆菌、节瘤拟杆菌、结节状类杆菌、球菌、产黑色素类杆菌和酵母菌等,主要由坏死梭杆菌、节瘤拟杆菌或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6,7]。病原菌会直接分泌毒素或者高活性蛋白酶,破坏牛蹄表面和肌层皮肤组织,使其坏死,造成腐烂发炎。坏死梭杆菌等病原菌的抗性比较强,在环境较差的瘤胃和粪便中可以存活10 个月以上。在病牛感染少量坏死梭杆菌时,若合并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也会发病[8]。
2 发病原因
2.1 饲养环境因素
饲养管理条件差是该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发生于潮湿多雨的季节。圈舍饲养密度过大,牛舍环境阴暗潮湿,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卧床粪尿不及时清理和消毒,尤其是育成牛的饲养条件较泌乳牛更差,牛蹄长期浸泡在粪尿和泥水中,蹄部皮肤免疫防御能力降低,最终被细菌感染而引起蹄部出现炎症反应[9],进而导致腐蹄病的发生。牛舍中地面不平或者有石头等异物,也会使牛蹄皮肤组织发生损伤,导致病原菌侵入。
2.2 营养因素
2.2.1 精粗比例失调
奶牛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比例过高,粗饲料采食不足,造成瘤胃酸中毒,释放内毒素和组织胺,血液载氧量降低,使得肠胃机能紊乱,造成消化道疾病。奶牛身体抵抗力降低,导致毒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使蹄部出现炎症和肿胀。
2.2.2 钙磷比例
钙磷在机体中的吸收能力呈反比。钙过多会影响磷的吸收,磷过多则会影响钙的吸收。如血钙不足,机体无法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动用骨骼中的钙,造成蹄部骨质疏松,蹄部皮肤组织软化,进而发生腐蹄病。
2.2.3 微量元素
奶牛蹄病与微量元素有密切的关系,饲料中如果缺乏微量元素,奶牛的抵抗力会降低,患病率升高。如饲料中缺乏锌会导致蹄角质化,也容易引起蹄病。
2.2.4 牛群管理因素
磨损或异常磨损造成的蹄变形可以使奶牛站立姿势和负重异常,增加奶牛蹄病的发病率,因此,日常对奶牛蹄部的修剪、保养,防止蹄部变形尤为重要。
3 临床症状
该病在犊牛、育成牛和成年牛都有发生,以成年牛发病最多,且全年均可发病。腐蹄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奶牛牛蹄和蹄趾间表皮、真皮或角质部的腐败化脓增生性炎症。蹄部检查可以发现,蹄趾红肿、皮肤充血、糜烂化脓、角质部呈黑色,关节处破溃,流出乳酪样脓汁[10](图1)。发病后患病牛只精神萎靡不振,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产奶量急剧下降,体重下降,引起繁殖障碍,跛行、以蹄尖着地,发病中后期会导致蹄部深层组织严重坏死,蹄匣脱落,患病1 侧肢蹄不能着地,跪地采食。四蹄皆可发病,而后蹄较为多见。
4 防治措施
4.1 改善饲养环境条件,做好圈舍清洁与消毒工作
保持牛蹄干净,经常更换垫料,保证圈舍清洁卫生。保持圈舍运动场的干燥卫生,设置遮阴棚,避免下雨泥泞对牛蹄的污染。定期对牛床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清理尖锐物体,防止刺伤牛蹄,诱发肢蹄病[11]。牛床和地面等位置定期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硫酸铜溶液进行消毒。在每年的雨季需要特别注意保证牛舍的干燥,经常观察牛蹄部位,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不要延误病情,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图1 奶牛腐蹄病的临床症状
4.2 调制合理的日粮配方,保证营养全面、充分、均衡
饲喂优质牧草和青贮,制定合理的精粗饲料比例配方,提高纤维的有效利用率,保证优质蛋白质的充足供应,钙磷饲喂量和比例应适当。锌、铜、锰、钴等微量元素是角蛋白丝合成和交互连接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并参与一系列软骨和骨骼生长发育相关酶系统和生化反应,对于维护蹄壳的正常生长起着重要作用,可改进奶牛蹄部的健康状况,使蹄壳不仅具备保护真皮的基本功能,还能耐受坚硬地面对蹄部的压力。因此,要给奶牛补充充足的微量元素。
4.3 蹄浴预防
科学蹄浴也能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减少腐蹄病的发生。做好蹄浴管理工作,如选择合适的蹄浴池尺寸,或者采用喷淋式蹄浴对每个牛蹄喷药,不但可以保证药效吸收,还可以节约用水。根据牛蹄部卫生状况,选择合适浓度的蹄浴试剂,并保证每周适当的药浴次数等。
4.4 适时修蹄
每年保证全群牛只至少修蹄2 次。其中干奶前必须修整1 次变形蹄,修蹄时要考虑牧场情况、奶牛日龄及种类等因素。
4.5 减少行走时间,增加休息时间
适当缩短患病牛只从牛舍到挤奶厅的行走距离,这样不但便于及时观察患蹄的愈合进展状况,还可以增多休息时间而加快蹄部的痊愈。
4.6 手术治疗
根据确诊病牛的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如对蹄匣角质大量脱落或有大量恶臭脓性液体从其腐败孔洞中流出的病牛,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先麻醉病牛趾传导神经,利用手术刀直接挖除所有积留在病灶内的腐败组织液,随后再使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搭配饱和硫酸铜,将病灶内部彻底清洗干净,最后使用适量的苯酚擦拭病牛患处创面及周围组织,或使用纱布药液填充病牛的深层腐烂部位后,再进行包扎即可[12]。
5 小结
在奶牛养殖中,腐蹄病发生率较高,该病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牧场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掌握腐蹄病症状,避免蹄病发生后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饲养管理过程加强修蹄等日常防护,在奶牛发病后要积极治疗,以使牧场损失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