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结合心理护理对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 患者的心理及预后的影响
2020-07-15孙莹
孙 莹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江苏 徐州 221006)
慢性鼻窦杨是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长等特性,患者临床症状为鼻塞、头痛、嗅觉减退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本次研究中选取86例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探究临床路径结合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我院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诊为慢性鼻窦炎,符合鼻内窥镜手术指征;排除标准:意识障碍、严重内分泌疾病。按照患者手术前后,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前43例)和路径组(后43例),常规组中有23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年龄分布20-70岁,平均年龄(40.12±4.20)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及高中,大学及以上分别有8例、20例、15例;路径组中有24例男患者、19例女患者,年龄分布21-71岁,平均年龄(40.25±4.2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及高中,大学及以上分别有7例、20例、16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均衡性较强(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如健康指导,术前准备,饮食干预等。
路径组采取临床路径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包括:①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护理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担任组员,成立临床路径护理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了解临床路径结合心理护理模式。②根据患者各个阶段的不同需求制定护理计划,按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如入院当天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医院环境,作息时间等;术前详细介绍疾病知识,治疗方案,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施加心理干预,做好手术指导,协助患者完成术前禁食,消毒等准备工作;术中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术后第一天进行康复指导,以温凉、刺激性小的食物为主,采取冰袋冷敷等措施预防鼻腔出血,保持半卧位,开展鼻部护理等;术后第2-3天保持平卧位,指导经鼻雾化吸入方法,撤除鼻导管,进行鼻腔冲洗。③心理护理。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关注患者心理变化,详细讲解疾病及手术相关注意要点,解答患者疑虑,并根据患者文化程度采取音乐疗法、放松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亲情关怀等相适应心理干预方法,疏导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后心理状态。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分数越高表示越焦虑、抑郁。②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干预后,路径组患者SAS、SD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常规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n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 住院时间(d) 鼻腔出血 鼻腔粘连 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常规组 43 46.11±3.01 47.15±3.30 7.40±1.52 4 2 1 7(16.28)路径组 43 39.20±3.09 40.00±3.35 6.45±1.42 1 0 0 1(2.33)t/x2 - 15.0021 9.9706 2.9948 4.9615 P-0.0000 0.0000 0.0036 0.026
3 讨 论
慢性鼻窦炎是常见的鼻窦慢性化脓性炎症,临床症状为脓涕、鼻塞等,会加重呼吸道感染症状,甚至累及颅、眼等器官,并容易造成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临床多采取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并配合科学护理干预改善患者预后。临床路径是一种根据患者需求而制定护理计划的特殊护理模式,旨在减轻患者因疾病及治疗引起的不适,通过计划性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提前制定护理路径的方式能有效提升护理工作针对性和质量,结合个性化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身心状态,疏导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2]。本次研究中,干预后,路径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9.20±3.09)分、(40.00±3.35)分,住院时间(6.45±1.42)d,并发症发生率2.33%,均少于常规组患者(P<0.05)。这与官鑫[3]研究相符,临床路径结合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缩短治疗时间,改善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在对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临床路径结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消除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