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中小学衔接,转变角色学写作
——“学会记事”教学实录与反思

2020-07-15■江

初中生世界 2020年28期
关键词:记事陀螺节奏

■江 跃

【设计理念】

本节写作指导课的训练点为“学会记事”,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是:课前了解小学写作学习的内容,在小学记事作文教学的基础上,借助助学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和预习;课上从生活实例入手,勾连课堂,组织学生对学习对象、评价标准等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研讨;引导学生转变角色,在自主评价中学习写作,提升能力;最后以步骤性策略指导学生实践,从理念到过程给予学生可操作的写作策略。

【课堂实录】

一、对接生活情境,融入课堂教学

师:各位同学,下午好。进入初中以来,大家一定经历了许多挑战,有生活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有已经克服的,也有没能解决的。这些经历都在引领我们不断地成长。所以,老师建议大家为自己这段时间的勇敢和坚持鼓鼓掌,打打气,好不好?

生(高呼):好!

(生用力鼓掌,但掌声散乱,不整齐。)

师:大家的掌声很有力,但似乎少了点什么。这样,老师来示范一下,大家模仿着再来一次。

(师以特定的节奏鼓掌。生笑着,愉快地按照节奏鼓掌。)

师:两次鼓掌,肯定了自己,振奋了精神,也活跃了课堂。不知道大家对两次鼓掌有什么感受?

生:第一次鼓掌很响亮,第二次的节奏感更强。

生:现在想起来,第一次鼓掌虽然声音大,但是第二次的节奏更鲜明,让人印象更加深刻,有四两拨千斤的感觉。

师:没错,第二次因为有节奏,所以更加有力,更让人印象深刻。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写作也不例外。在学习记事时,同学们如果能够注意节奏的变化,就一定会发现自己的记事文章与小学阶段相比,变得与众不同了。(板书:学会记事,变换节奏。)

二、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一份助学资料,上面详细介绍了记事节奏的相关知识,包括知识点拨、评价标准以及与之对应的文章。同学们在自学过程中是否遇到了问题呢?请大家先小组自由讨论,把能解决的问题解决掉,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总,一会儿我们共同探究。

(生自由讨论。)

师:好了,时间到。大家还有哪些困惑没能解决的,现在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生:助学资料里提到了“叙事时间”和“自然时间”的错位,“错位”是什么意思?

师:请坐。有没有其他小组的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摇头。)

师:看来这是大家共同的问题。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明白什么是“叙事时间”和“自然时间”。助学资料上阐述了两者的相关概念,老师不再赘述。我举一个实例来阐述吧。请问各位同学,我们今天的这节课有多长时间?

生(齐):45 分钟。

师:这个45 分钟属于什么时间?

生:自然时间。

师:没错,自然时间就是客观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是我们实际经历的时间。那么,什么是叙事时间呢?第一个例子,老师在这节课的课后反思中写道:“一转眼,这节课就过去了。”大家读“一转眼”这三个字时,花了多长时间?

生:几秒钟。

师:没错,只要几秒钟。用几秒钟叙述45分钟的自然时间里发生的事情,我们就称之为“叙事时间”。现在大家再来想一想,几秒钟和45 分钟哪个长?

生(齐):45 分钟长!

师:大家再读一读“一转眼,这节课就过去了”,你觉得记事节奏如何?

内部审计人员要避免参加相同的审计活动,而且不能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能行使评价与建议的权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上述情况时有发生,当这种情况无法避免的时候,一定要依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协调,保证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

生:很快!

师:没错。那么,老师再举第二个例子。换一种写法,从大家进入教室的第一秒写起,先写第一秒里看到的第一个女生的表情、动作、语言等,再写看到的第二个男生的穿戴如何,接着写对第三个男生的印象如何……就这样,从第一秒一直细细地写到45 分钟的最后一秒。大家觉得,读完这篇文章要花费多长时间呢?

(生众说纷纭,但都认为要比45 分钟长。)

师(笑):大家都觉得阅读时间要远远超过45 分钟,那么,这样一篇文章的叙事时间和客观的自然时间相比,就明显延缓了很多,每一秒在叙事时都被拉长了。所以,这样的记事节奏是什么样的?

生:慢!比刚刚的“一转眼”慢好多。

师:是的,很慢,很迟缓。所以,我们在记事时,如果叙事时间和自然时间不对等,叙事节奏就会发生变化。叙事时间比自然时间短,记事节奏就快;叙事时间比自然时间长,记事节奏就慢。现在明白了吗?

生(齐):明白了!

师:好的,这就是叙事时间和自然时间的错位。还有其他疑问吗?

(生摇头。)

(师出示助学资料中的评价表。)

等级 “学会记事”节奏变化评价标准A文章叙事过程中有节奏变化,且叙事级 节奏的安排有助于主题的表达。B文章叙事过程中有节奏变化,但是叙级 事节奏的内容、时机或者快慢设置不恰当。C文章叙事过程中没有节奏变化,或者级 节奏变化不明显。说明:在不同等级之间难以取舍时,可以依据“整体倾向”进行判断;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现有等级划分下再添加“+”“-”。

生:这个评价标准比较陌生,小学的时候没有见过。老师只是在评讲作文的时候说一说哪种文章好,没有这份标准这么具体。

师:第一次相逢,有些陌生。你从这份评价表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生:这是一个评价标准,一共分为3个等级,从A级到C级依次递减,A级最好,C级最差。

师:说得很到位。老师还要提醒各位同学,这份评价表虽然只列出了3 个等级,但是不同等级之间也是存在一定缓冲的。例如,如果你觉得一篇文章比B 级好,但又达不到A 级标准,就可以将它评定为A-或者B+。大家觉得这份评价表有没有需要修改或者完善的地方?

生:我认为B 级标准可以修改成“叙事节奏的内容、时机或者快慢设置不能表现主题”,这样更加具体明确。

师:好的,他把B 级中的“不恰当”进一步明晰了,这样一来,同学们再判断恰当与否时就有了针对性。其他同学呢?

(生摇头。)

师:既然没有问题了,那么我建议大家以有节奏的掌声通过我们的讨论结果。

(生大笑,有节奏地鼓掌。)

三、中小学衔接,教学评一体贯穿

师:掌声停止,挑战开始。小学时,同学们的作文都是由老师评价,现在到了初中,我们也来个角色转换,请大家结合刚刚的评价标准,给助学资料上的3 篇文章进行等级判定。在评定时,同学们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相关语句画出来,这样写理由时会更加具有针对性。下面开始吧。

【文章一】

今天,我看见同学们手里都有一个陀螺。我心里就有点痒痒,觉得陀螺很好玩。我想,要是我也有一个陀螺多好呀。于是,我回家后就向妈妈要钱。妈妈的头上已经有了些许银丝,脸上也出现了很多皱纹。她听了我的要求,二话不说,微笑着从口袋里拿出十块钱给我,让我也去买一个好看的陀螺。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奔向商店,立马也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陀螺。

刚出商店,我就玩起了陀螺。咦?它在同学们手里转得很好,怎么到我手里就玩不转了呢?回到家,我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转。唉,陀螺呀陀螺,你可别再难为我了,我都快泄气了。我几次向最有经验的人——爸爸——请教:“爸爸,你能不能抽一次陀螺给我看呢?”爸爸开玩笑地说:“看在你再三请求我的分上,我就给你演示一次吧。”爸爸用鞭绳把陀螺缠起来,用力一甩,陀螺就飞快地转起来。我羡慕地说:“爸爸,你真是个抽陀螺的高手!能不能教我呀?”爸爸说:“玩陀螺要掌握要点,要顺着陀螺转的方向抽,还要找好角度才行。不过,我已经演示了一次,就不能让你再看了。我忙我的去了,你自己练吧。”我按爸爸说的方法继续练习。我不怕失败,练了一遍又一遍,终于会玩了。现在,连爸爸都比不过我了。

原来,只要掌握技巧,通过努力,什么事情都能办到。

【文章二】

我随着人流,走马观花地看过一个又一个景点。我和所有人一样,拿着相机“咔嚓咔嚓”地不停拍照。这是一次“寻找自然之旅”,可是自然在哪里呢?在相机中的青山绿水里吗?我发现不了。

结束一天的旅程,我拖着疲惫的身躯漫无目的地走着。在一条古老小道的拐角处,我停下了脚步。那是一个中年陶轮艺人,正专心致志地做他的工艺,完全没有留意到我的惊讶。这是怎样一个人哟!褐灰的泥巴沾染了他的裤腿、袖口甚至衣领,连他那黝黑的皮肤也仿佛是泥巴浸染造就的;只有一双不大却明亮的眼睛正炯炯有神地盯着手上握的东西。是什么这样吸引着他,令他不禁露出浅浅的微笑?我凑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个未成形的小陶碗。这时,他看见了我。看着我充满好奇的表情,他淳朴地笑起来,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他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小姑娘,你想不想玩玩这陶泥?”我被他的热情感染,坐在他旁边,按他说的,轻轻将手放入泥中。刚开始,我感到那乌黑的泥土十分怪异,可随着接触时间的变长,那种怪异感渐渐消失。我第一次发现,泥土是如此亲和细腻。它顺从地在我手中成型。人与泥土本就应是这样一种亲和的关系,可为何久居城市的我竟认为它脏呢?我们这些被钢筋水泥异化的人,虽然身处景中,心却从未融入其中,又怎能发现自然的魅力呢?我又想起这个陶轮艺人对泥土的爱恋眼神,先前的不解一下子烟消云散。

夕阳的光辉柔柔地笼罩住整个世界,我与这个伯伯告别。他的眼神还是那样光彩熠熠。夕阳为万物镀上金色,如此华美。我恍惚间听到他在说:“用心观察吧,从一抔泥土中,你也会发现自然的美。”我知道他已经不在我的视野范围之内,但我想,这是他给我上的重要一课。

我们总习惯在人头攒动的旅游景点寻找自然,其实,大到青山绿水、悬泉瀑布,小到一朵花、一块泥,只要用心观察,哪里不是自然呢?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

【文章三】

夜深了,万物安静地沉睡着。窗外偶尔有车子飞驰而过的声音,给这个夜增添了一丝喧闹。

期末前的复习真的很累,做完两道数学题后,我实在支撑不住,一头冲到床上。就在睡意蒙眬之时,关门声吵醒了我。是爸爸出差回来了吧。我抬头看了眼床头的钟,荧绿色的秒针、分针、时针依旧在毫不疲倦地走动着。已经将近凌晨了。忽然,我的房门被打开。那是一扇被漆成了彩色的彩虹之门。尽管它和家里的装修风格并不搭配,显得十分花哨,爸妈也非常不喜欢,但是迫于我的压力,他们还是满足了我的要求。我转过头去,真的是爸爸!“怎么没睡着?”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在空气中散开。说完,他慢慢地走向窗台,想帮我拉上窗帘。不知怎的,窗帘坏掉了。他询问道:“灯光太亮会影响睡眠,要不去你妈妈房间睡吧。”我摇了摇头:“不用了。”他没再说什么,帮我关上门,回屋去了。

我竟有些睡不着了,可能是因为喝了点咖啡吧。当时太困了,还有很多作业没有完成,向来争强好胜的我,可不愿意敷衍了事,无奈之下,只能向咖啡求助。此刻,睡不着的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花板,翻来覆去。

忽然,房门又被打开了。是爸爸!我生怕他知道我还未睡着,连忙把头埋进被窝。他在干什么?我小心翼翼地把被子掀开一角。只见他拎着工具箱,走到窗边,把工具轻轻地放在书桌上,然后慢慢地站到桌子上,拿出螺丝刀修起窗帘来。因为怕声音太响,所以他修理得很慢。在每一个旋转、扭紧的动作中,无声的爱在流淌,随着月色流淌进我的心中。

窗帘修好了,他又轻轻地拉上窗帘,轻手轻脚地走出了房间。光线暗了下来,可是我的心却亮了起来。

(生读文章,评定等级。)

师:时间到!下面,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自己的判断与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

(生进行小组讨论。)

师:既然大家都讨论好了,我们就来交流分享一下。

生:我觉得第一篇是C 级,因为这篇文章没有节奏变化,仅仅单纯记叙了玩陀螺这个事件的过程,通篇流水账。

师:好的。其他同学有疑义吗?

(生摇头。)

师:的确,这篇文章从一开始就写自己想玩陀螺,然后找妈妈买;买到后又不会玩,就找爸爸教自己,教完就没有了。全文平铺直叙,没有任何节奏变化,或者说节奏极快,就像一条直线一样。(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

生:我觉得第二篇文章是B 级,因为它虽然有节奏变化,但是不能表现主题。

生:我觉得应该是A 级,因为它表现主题了。它想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亲近,而陶轮艺人与泥土的亲近正是如此。在写陶轮艺人时,作者放慢了节奏详写,使得文章节奏鲜明。

师:好的,赞成第二位同学的请举手。

(绝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我也赞成第二篇文章是A 级,因为它先写旅行快结束了,这时节奏极快;然后看到陶轮艺人这个能揭示主题的对象后,立刻放慢节奏,慢慢描,细细写,这样文章就有了起伏,出现了节奏变化。(在之前所画的直线下面,另画一幅“心电图”。)

生:我认为第三篇文章是B 级。这篇文章是有节奏变化的,例如停下来写门、写自己睡不着的原因,但是这些都与主题无关。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摇头。)

师:好的,老师赞成大家的意见。所以,正如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的两个图形(一条直线和“心电图”)一样,写文章要写出节奏变化,这样才能有“心跳”的感觉。如果是一条直线,那么……

生(大笑,七嘴八舌):“没有心跳!”“死了!”……

师(笑):没错。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心跳”的感觉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种步骤性策略。第一步,你需要明确,节奏的变化是影响读者阅读感受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缺乏节奏的变化,不管文章的立意多么新奇,语言多么精彩,也会让读者感觉枯燥。第二步,在设置写作节奏时,要以表现主题为根本目的,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要适当放慢节奏,与主题无关或者关联不大的内容要适当加快节奏。第三步,节奏调节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现:1.叙事过程中,增加与主题相关内容的描写;2.通过调节叙事的详略来改变节奏,详写可以放缓节奏,略写可以加快节奏;3.在叙述与描写过程中,加入适量的与主题相关的议论和抒情。

(生点头,做笔记。)

师:明白了是一回事,能不能写是另一回事。今天课后的任务,就是请同学们运用课堂所学,自由选择一个情境,创作一段文字,写出节奏变化,并给自己的作品评定等级。下课!

【教后反思】

一方面,当前写作教学的知识亟待更新。以“学会记事”为例,学生在小学阶段早已对如何记事了然于心,那么,初中阶段的“学会记事”应该学什么内容呢?这是需要立足“中小学衔接”的角度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既要避免已有写作知识的重复教学,又要紧扣初中阶段写作素养的培养。通过课前梳理和预习反馈,我发现,“叙事节奏”作为记事写作时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在小学阶段罕被关注,因此,这一内容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是极具教学价值的。基于此,我从“叙事节奏”的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设计。

另一方面,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明白目标,不知道标准,不懂得策略,参与度不高,导致写作学习成为负担。因此,本节课中,我首先从“有节奏地鼓掌”这一可以触碰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由已知经验向未知目标迁移,迅速融入教学情境,进行真实有效的学习。接着,我将教、学、评融为一体,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引导学生借助“评价等级标准”这一支架,学习、了解、修正、运用评价工具,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中转变角色,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建构、主动评价、主动内化。最后,我为学生提供了可操作的步骤性策略,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从课堂反馈看,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七年级是中学阶段的起始年级,教师要注意与小学阶段的衔接,只有这样,中小学语文教学才能有效勾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持续长久,学生的写作能力才有可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专家点评】

写作教学内容的混乱是困扰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问题。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学会记事”在小学阶段有没有涉及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既然小学已经教过,初中应该教什么?又应该怎么教呢?江老师的这节课给出了一个值得所有语文教师琢磨的答案——立足中小学衔接,梳理出“应当教”的内容;基于学习方式和角色的转变,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这样的探索和尝试值得称赞。除此以外,这节课还有几点值得一说。

一、功夫在课前

江老师课前让学生自学本专题的写作教学内容,助学资料细致翔实,学生一看就懂,即使是第一次接触,也能很好地掌握,可见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花费的功夫有多少。其实一节课,我们不能只看课堂上的45 分钟,更要将视野向前回溯,关注师生课前做了什么。那些课上热闹、课后冷落的教学比比皆是,但教学还是要追求真实有效,不搞噱头和表演,扎扎实实才是本真。这节课,江老师课前就让学生将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拿到课上来讨论,这样就在无形中延伸了课堂的广度。学生课前能够做的事情放手让他们去做,这样既能节约教学时间,又能提高课堂效率,把宝贵的时间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教学生不懂的内容。这才是教学最本真的追求。

二、生动在课堂

初中生与小学生不同,与高中生也不同,那么,什么才是适合初中生的教学呢?我想,这节课是有一定的展现的。例如,课上鼓掌体验节奏,就是初中的教法。源于生活,体验生活,用唾手可得、随手可做的经验告诉学生什么是写作,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子就懂得了什么是叙事节奏以及节奏是有作用的。又如,用“心电图”让学生体会节奏变化的价值,更是让教学内容深入人心。再如,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及时提供支架,举例解释,帮着学生一步一步往前走,有放手,有帮扶,既尊重了初中生已有的能力,又认识到初中生目前的欠缺。我们的初中课堂非常需要这样鲜活的内容和设计,从而让学生真正融入。

三、拓展在课外

本节课以叙事节奏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记事,课程内容让人眼前一亮。这个内容似乎未曾有人提过,这就是一种课外的拓展和知识的更新。我们的写作教学知识实在太过陈旧,以致学生和教师似乎都很难提起兴趣,一提到写作,就觉得沉闷。为什么沉闷?因为课堂上讨论的内容都是学过很多遍的内容,或者是根本学不会的内容,还谈什么兴趣和吸引力呢?所以,教师在课外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学生也是如此。传统的写作教学,教完之后就是学生写,怎么写主要还靠学生自己去领悟。这节课中,江老师在最后给予学生一个支架,让学生以步骤式策略进行写作和体验。学生只需要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去练习,自然就能水到渠成。这就把课外练习变得可操作、主动化,又一次延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如果我们七年级的写作课都能像这节课一样,关注中小学衔接,追求理性和客观,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升自然也会指日可待。

(点评人王家伦为苏州大学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授)

猜你喜欢

记事陀螺节奏
《安徽记事》
《青岛记事》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做个纸陀螺
玩陀螺
陀螺转转转
轻快漫舞
我最喜欢的陀螺
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