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0-07-15王乃超
王乃超
(河北省迁安市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医院普内科,河北 迁安 064404)
冠心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功能改变而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1]。临床表现为胸痛、心前区不适、心悸、乏力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首次冠心病发作表现为猝死,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2]。优质护理是倡导以患者为中心,在整个治疗期间提供个性化的护理[3-4],观察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5-68(51.4±11.3)岁,心绞痛14例、心肌梗死 13 例、心肌缺血3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3-66岁(49.5±12.4)岁,心绞痛 13 例、心肌梗死11例、心肌缺血 6 例。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器质性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观察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用药,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如有溶栓患者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溶栓治疗的不良反应,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排便困难患者给予腹部按摩等。
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主要包括[5]:
(1)成立优质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
(2)健康教育:向患者详尽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提供全程护理服务以取得患者的信赖。通过发放小册子、健康宣传栏,通过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促进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详细讲冠心病的治疗情况,列举临床病例解答病人的疑问。告知病人治疗期间的检查方法、检查具体时间与检查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治疗方案,治疗原理、治疗效果与治疗注意事项。
(3)认知心理护理:采用非语言、缓慢与耐心的方式表达对患者的支持与关心,通过良好的沟通言语与技巧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通过启发性提问或直接提问等方式辅助患者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性校正不良信念,鼓励患者自我监察、自我控制,将负面情绪转变为乐观积极的心态。鼓励患者讲述对疾病的看法与内心真实感受,并给予同情与理解。
(4)病情观察:及时告知医师病情的改变情况,指导患者及家属出现紧急情况下的救助方法和注意事项。
(5)饮食护理: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低盐、易消化、高纤维素、高蛋白质,指导患者少食多餐。
(6)出院指导:出院前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指导合理饮食。定时随访,督促患者按时用药,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命体征稳定为显效;护理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改善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2)满意度: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一般满意,<8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4.0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0.0%较对照组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4.812, P= 0.028,P<0.05)。
表1 护理效果比较[n(%)]
2.2 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3.3%,较对照组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6.667, P= 0.01,P<0.05)。
表2 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优质护理在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采用积极的心理沟通与心理疏导,详尽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冠心病疾病可明显增加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而优质护理主要以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尊重患者的需要,保证病人在精神、社会、心率与生理上达到舒适与满足的状态,以改善护理服务质量[6]。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对冠心病患者施行优质护理,提高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和依从性,改善预后。优质护理细化和完善各个护理环节,在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做好护理衔接工作,为治疗争取宝贵时间。通过给予人文关怀,认同患者的角色,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认知行为与治疗依从性,促进身体的恢复,提高护理质量,最终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认知行为,最终改善护理质量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