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盘山他们在翻越最后一座大山

2020-07-15张雨涵

人民交通 2020年13期
关键词:六盘山片区攻坚

文 / 张雨涵

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是什么?“山高太华三千丈,险居秦关二百重”,对,就是层峦叠嶂的六盘山。

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这里千沟万壑、绵延漫长,自古就是防御天险,和交通便捷天生绝缘,却和深度贫困紧密关联。然而,这里有独特物产、民族风情、红色文化,还有勤劳质朴的百姓……只要畅通山路,就能找到出路,走上脱贫致富路!六盘山脱贫攻坚,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必须翻越最后这座大山。

铺桥架路破难题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六盘山片区,苦甲天下。2011年,《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尚未启动实施,片区扶贫对象达642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5%,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贫困问题最突出、攻坚难度最大的片区之一。

4年前的夏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指出,就像六盘山是当年红军长征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一样,只有翻越了这座山,扶贫开发的万里长征才能取得最后胜利。作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六盘山片区牵头联系单位,交通运输部凝聚各方力量、整合优质资源,向“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六盘山片区脱贫攻坚战发起总攻。

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交通运输部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发挥好片区牵头联系单位作用。部领导以上率下,多次深入扶贫一线调研,现场办公研究协调解决难题。

规划先行,资金、政策倾斜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部累计安排中央补助资金超过1260亿元,支持六盘山片区建设超过2100公里国家高速公路、4800多公里普通国省道和3.86万公里农村公路,有效破解片区交通发展瓶颈。咬定目标,凝聚各方合力。组织实施由21个部门单位参加的片区部际联系会议制度,每年召开片区会,凝聚合力攻坚,积极帮助解决突出难题。

“交通+”打开致富路

六盘山片区以路兴业、以业增收,发展特色农业、畜牧养殖、红色旅游,“交通+”特色扶贫之路越走越宽广。

过去从甘肃庆阳市区到华池县,近4小时的盘山路绕得人“脑壳痛”。如今,庆阳建成国省干线公路29条2735公里、农村公路4186条13480公里,庆阳市区到华池县车程缩短了近2小时。华池县依托便利路网及红色革命遗迹,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通过支持贫困地区建设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形成六盘山片区县区“一小时”、与周边省会城市“三小时”交通圈。从2015年至2018年,宁夏固原市年旅游收入已从25亿元上升到近40亿元,乡村旅游直接带动就业超过5000人。依托“交通+电商”,苹果产业成为陕西淳化富民强县的第一支柱产业。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田间地头的苹果同样畅销全国,甚至远渡重洋。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往偏远闭塞的乡村,带动了知识流、信息流、资金流;一批批交通扶贫干部,为广大农民通过文化致富铺路架桥。

2017年9月,交通运输部法制司干部张阳成被派往六盘山片区,挂职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副镇长。其间,他通过“梨文化艺术节”,4天时间为村民带来近50万元的收益。

扶贫成效离不开交通发展。2015年,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编制了《青海省交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18年)》。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8.3万公里,片区内已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乡乡通沥青路、村村硬化路、村村通客车、户户水泥路”。

一定要啃下“硬骨头”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当前,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正处于攻坚拔寨、最为吃劲的冲刺阶段。截至2019年年底,六盘山片区合计剩余183个贫困村、18500余户、6.3万多人未脱贫,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大考,这场硬仗怎么打?交通运输部门以务实的行动作答——

交通运输部扶贫办和四个结对帮扶工作组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东乡县、岷县、西吉县饮水安全问题,临夏县、西吉县基本医疗设备人才紧缺问题,通渭县乡村寄宿制学校短缺和安全住房隐患问题等……这些现实问题都要扎扎实实解决。

优先支持劳动力务工就业,切实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问题,积极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交通运输部将发挥行业优势,给予片区更多支持。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将以六盘山片区和8个未脱贫摘帽县为重点,扎实开展“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和部省共建协议剩余建设任务清零工作。目前,1.2万公里村组路80%已完成前期工作。

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成立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突出抓好宁夏西吉至甘肃会宁高速公路等交通扶贫重大项目复工前准备工作;加快百项扶贫骨干通道银昆高速公路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建设进度,争取下半年开工建设。

翻越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座大山,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将继续合力攻坚、顽强作战,不获全胜不收兵!

色达什么精神和高原的氧气一样宝贵?

湛蓝的天空,红色的经舍,淳朴的藏民,神秘的格萨尔王传说。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是一处令人向往的藏地高原。然而,这里平均海拔4127米,年平均气温0.8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仅为正常的65%,这曾让色达长期与贫困紧紧相连。

2015年,交通运输部定点扶贫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如今,色达已经摘下贫困县的帽子。

一切变化,要从路的变化开始说起。

全州经济末位县光荣摘帽

色达地处川青交界地区,远离中心城市,山大沟深,环境闭塞,是全国18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规定的12个六类艰苦边远地区之一。

自2015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倾注资金、人力、物力,助力色达交通运输建设及脱贫攻坚。数据的对比最能说明这里发生的巨变:

2013年年底,色达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66元,位列全州18个县末位,全县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2014年,色达精准识别出贫困村89个,贫困人口3850户15868人,贫困发生率32.55%。

2019年年底,色达仅剩的15个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降至90户31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6%,实现贫困县“摘帽”。

这些发展变化来之不易,饱含着交通运输部的关心,凝聚着部驻四川藏区联络组、第四结对帮扶工作组的辛勤付出,浸润着丁凯、桂志敬等帮扶干部的心血汗水。

“路网末梢”变身“区域节点”

交通运输部一位挂职色达的扶贫干部说过:“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长冬无夏使得这里年有效施工期不足5个月,给住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天然的难题,但交通扶贫啃下了硬骨头:

截至目前,色达县公路通车里程2260公里,实现了全县17个乡镇134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

为“建好路”,色达县投入资金40.18亿元,构建“国省为干线、县乡为骨架、村组为支脉”的交通运输网络。

为“养好路”,色达县级财政每年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300余万元,探索推行“路长制”,全覆盖管护公路246条,1560.24公里,做到了“有路必管、管必到位”。

为“好出行”,色达县县级财政每年安排155万元资金补助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建成农村客运站8个、客运(公交)招呼站93个,开通农村客运班线8条、公交线3条,17个乡镇农村客运班线全覆盖,93个建制村覆盖农村客运,其他建制村以预约响应式农村客运覆盖。

同时,色达县统筹住房、教育、医疗等各类保障措施,打好政策组合拳,编密织牢兜底脱贫保障网。如今,广大农牧民无需逐水草而居,有房住、住得好;适龄儿童有学上、有书读;群众看病有医保、困难有救助。

路引客来百业兴

交通畅则百业兴,这句话在色达县得到了极好的检验。

五色海、格萨尔藏寨、色达草原、东嘎寺红色寺庙……以前由于交通落后,色达县这些景点“藏在深山无人识”。

路修好了,游客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色达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从2015年的15.2万人次、1.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13.26万人次、14.43亿元,招商引资2019年增长到1.3亿元。

道路交通的改善提升,不仅显著改善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出行条件,而且带动了地方经济、产业培育等领域加快发展。

色达县注重牧旅融合、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改造提升格萨尔藏寨,让寨子变景点、民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为旅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

农牧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切实巩固脱贫成效,色达县出台多项指导性文件,确保“摘帽不摘政策”,帮扶力量不断档、帮扶工作不掉链,重点在产业和就业扶持上再固本强基,促进持续稳定增收和同步全面小康。

如今,色达县正在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加强古村落、古民居、传统村寨保护力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培育一支懂农业、懂技术、懂经营的新型农牧民队伍,实现农牧业强起来、农牧区美起来、农牧民富起来。

猜你喜欢

六盘山片区攻坚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白塔寺片区地图
萧娴《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六盘山:马铃薯667m2均收入2000元
六盘山下红军命案解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