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
2020-07-15
交通,是桥梁横跨天堑巍然如诗;交通,是公路穿越奇难险阻迤逦成画……大国交通从未停止在新世界的版图上雕花。而这被全世界赞叹和称奇的背后,则是交通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辛勤付出,和努力奋斗。从2013到2020,“感动交通人物”推选宣传活动一直在继续,这些平凡岗位上也一直在发生着不凡故事,这些故事和汗水带给交通人乃至所有人自信与力量。而2019年,又发生了哪些故事,他们,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被我们认识?
在这里,我们向交通运输行业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的工作者们致敬;同时,也让我们一起走近、了解他们——交通运输干部职工的优秀代表,最美的劳动者和奋斗者。
王光国
耗时8余载,绝壁上凿出“致富路”,这位“当代愚公”是湖北省建始县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
开山的炮声和凿石的脆响打破了洋芋河的幽静,不甘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促使你奋勇前行。绝壁凿路的萌芽悄然而生,你用6年时间证明,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脚下延伸的不止是路,更是村子的发展和乡亲们的期待。
在湖北省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有这样一位“愚公”书记,他带领着全村男女老少,跟大山“战斗”了八余载,最终在武陵山绝壁上人工凿出了一条2.5公里的“天路”。这条路被当地交通运输部门加宽、硬化,他又带着村民发展起了农家乐、乡村旅游等产业,让“天路”成为致富路。
店子坪村,位于武陵山深处,平均海拔1200多米,绝壁连片,交通闭塞。在过去,村口的茶盐古道是店子坪村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
多少年来,深涧河谷犹如一道天堑,阻断了店子坪村人下山的路,也阻挡了村民脱贫致富的脚步。当地虽然盛产土豆、卷烟和玉米等特色农副产品,但运输都要靠人肩挑背扛,成本很高,根本赚不到多少钱。上世纪80年代初,店子坪村年人均纯收入仅50多元。
2002年,王光国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决心修路。没有启动资金,他关掉了自家开办的养猪场,卖掉十几头猪,带头捐了3000元钱,再加上村民自发的捐款,凑齐了开山辟路的第一笔资金。2005年1月19日,在当地交通运输部门的技术、物资支持下,店子坪村村民沿着洋芋河河畔,开始了“向悬崖要路”的艰辛历程。
从那天开始,王光国与村民们便没日没夜泡在工地上。没有机械设备,村民便将红绳缠在腰间,在半山腰上荡着“秋千”,一锤一锤打炮眼,一镐一铲撬石块。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吃烧土豆……
2007年3月18日中午,一声巨响,千余方石砌驳岸,瞬间滑向深谷。村民们辛辛苦苦两年的成果顷刻毁于一旦,一切似乎都回到了原点。“工地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我就不会放弃。”于是,他白天修路,晚上挨家挨户做工作。
2014年,店子坪村至高坪镇全长11.7公里的“断头路”打通,路面完成水泥硬化,并加设了护栏,洋芋河跨河大桥也建成通车。2019年,当地交通运输部门还对这条路进行沥青硬化,让村民出行更安全、更舒适。
路通了,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四处奔波考察后,王光国决定发展猕猴桃等特色农业,并向上级农业部门争取到了免费种苗。目前,全村已发展猕猴桃、茶叶、苹果桃等种植基地1000余亩。
随后王光国又请来专家开发第三产业,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也在店子坪村悄然兴起。
随着一二三产业的不断融合,2019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1万余元,比十几年前增长了近4倍。2018年11月,一部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题材的电影——《村路弯弯》在湖北省武汉市首映,以店子坪村为原型的修路故事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路通了,民富了,但王光国还是那个“愚公”书记,初心不变,本色不改。
王惠贤
小善聚大爱,她是河北涿州宇坤申通快递公司负责人
2004年,她结缘快递事业,从一名下岗职工蜕变为企业负责人,将两三个人的快递“小作坊”发展为集快递、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用沉稳、睿智写就一部新时代女性奋斗志。近年来,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宇坤申通快递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惠贤,先后获评“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最美快递员”等荣誉称号。
十多年前,王惠贤下岗待业,把2万元积蓄全部拿出来成立了涿州市第一家民营快递公司——立马快递公司。由于那时大家对民营快递还没建立起信任,公司成立之初业务寥寥。“先送件、后付钱。既然没有远距离异地件,我就先从同城件送起。”王惠贤决定。两个多月后,她终于有了第一单生意——把一件衣服送到离涿州60公里外的白沟。王惠贤骑上摩托车,仅用一个半小时收件人便拿到了快递。“太快了,你们这是啥快递?”这一单,为民营快递挣来了口碑。
公司成立半年后,王惠贤带领公司加盟当时国内快递网络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营快递——申通快递,成为申通在涿州市唯一的授权加盟商。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王惠贤探索实施“党群共建一体化工程”,成立党支部、团支部、工会等,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针对职工父母患病住院的看护问题,公司成立了“员工孝亲互助服务团队”,大家互相轮流帮忙照看;给职工子女安排了一间“爱心妈妈小屋”活动室,在这里给孩子们准备好彩笔、图书、水果。每年年底,王惠贤都要带上点心、酒、鲜花,率队到老职工家里看望老人。
逐梦砥砺前行,爱心雕琢人生。你用15年的青春岁月,带领公司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并打造出一系列品牌公益活动,把爱“快递”到千家万户。一滴水虽小,但它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一分钱虽少,却是回报社会的态度和责任。
自公司成立之日起,王惠贤十几年如一日热衷于公益事业,“小善聚大爱”的感人故事在不断上演。2018年冬天,几名大学生来到申通快递,想将他们的军训服寄给家乡,当王惠贤了解到他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贫困学生后,随即安排将这批服装免费寄送到目的地。
2014年,王惠贤设立“一分钱爱心捐款箱”,每收一个快件,就拿出一分钱捐助白血病患者,截至目前已捐款10余万元;每年夏季,都会推出“爱心冰柜”,为快递员、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提供免费冰饮和防暑药品;每年“双11”,“温情加油站”会为全城快递员备上热茶热饭;为破解末端投递难题,王惠贤创新成立“爱心快递驿站”,发动社区志愿者上门服务,在分发派送快件的同时,力所能及开展志愿帮扶。
创业者守初心,怀善者传爱心。十几年来,王惠贤在用爱心、恒心铺就的邮路上铿锵绽放。
钟文新
“国家能源大动脉”上的忠诚卫士,他是招商轮船超级油轮船长
身边的人追逐着很多,你守护的只有一个。好望角、百慕大、比斯开、马六甲,三十一年如一日,日以继夜行航船,劈波斩浪云和月。船在海上运输着国家经济“血液”,你在船上砥砺着赤诚的初心。你用精湛的技术,敢于担当的精神,把自己的VLCC打造成标兵船。年复一年地守卫国家能源大动脉安全、畅通,为保障着国家经济“血液”贡献力量。愿得此身长报国,没穿戎装,同样是在卫国保家!
每年,他迎着海风,驾驶着超大型油轮(VLCC)贴向国外港口,让船舶装满200万桶原油/成品油,再沿着被称作“中国海上能源生命线”的航路行驶,途中要经历波斯湾防抗海盗时的紧张,过狭窄水浅、来往船舶稠密的马六甲海峡时的惊心动魄,再将小山一样的船舶靠上我国东部沿海某个深水良港,卸下中国人民生产、生活所需要的油料。
30多年来,对他来说,尽管每年近200天“海上漂”,尽管自2005年起做船长的15年间,9个春节都在海上度过,但每次装载的200万桶原油,炼成汽油可加满200多万辆家用轿车的油箱,把青春用来守护这条“国家能源大动脉”的畅通,值了!30多年航海生涯,钟文新视油轮安全如生命,抓好一个个细节,扼制住一个个事故苗头和隐患。
钟文新先后3次被派往船厂监造新VLCC。面对一些大型船厂常坚持的“习惯做法”,他据理力争。起初,船厂不以为然,但几次“交锋”下来,钟文新严谨、认真的态度,让船厂心悦诚服,并由此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只要是钟文新提出来的修改意见,抓紧改!
2019年8月,招商局集团为纪念新中国第一艘升起五星红旗的“海辽”轮而命名的“新海辽”轮交付,首航任务又落在他的肩上。“海辽”轮的历史,是一部招商局的爱国史,也是一部中国航运奋进史。1949年9月19日,“海辽”轮全体船员冒着生命危险成功起义,成为新中国第一艘升起五星红旗的海轮。1949年10月24日,毛泽东主席发电报祝贺嘉勉,新中国1953年版五分钱纸币也将“海辽”轮图案印在正面。
七十年后,承载着特殊使命的“新海辽”轮交付,是对“海辽精神”的最好纪念。然而,船上各种新设备、新软件让人眼花缭乱。特别是从大连船厂启航后,就要到韩国装油,航程很短,船员准备时间十分紧张。在钟文新的带领下,全船加班加点,在到达韩国港口装货时,一切顺利。
从水手到船长,钟文新30多年安全航行150多万海里。自2005年开始做船长15年间,他上了15艘VLCC,在船上度过3000多个日日夜夜,就连母亲去世时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儿时,当海军的父亲总会绕有兴致地给他讲保家卫国的故事。如今,作为守护“国家能源大动脉”的一名超级油轮领航人,他年复一年地保障着国家经济“血液”,同样是在卫国保家。
独龙江公路管理所
守得深山护路通,这是云南省公路局怒江贡山公路分局
只有横断的峡谷,没有中断的公路。你们郑重宣言,守护独龙族连通山外的“生命线”。一把铁锹,一抹橘红,坚守年复一年,不曾被雨雪阻隔,反而更加笃定。巍峨的高黎贡山见证,你们燃烧的青春,照亮独龙族脱贫致富的梦想。
2014年元旦前夕,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的喜讯。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通车,彻底结束了当地“半年雪封山”的历史。
曾经的独龙江交通不便、与世隔绝、贫穷落后,作为独龙江公路的守护者,独龙江公路管理所所有职工无怨无悔地为独龙族守护着这条连通外界的“生命线”。独龙江公路管理所所长龙建平说:“在我们这里有一种信念——只有横断的峡谷,没有中断的公路。我们养好公路、保障畅通,就是为独龙族守护希望。”
2019年3月,当地遭遇持续强降雨雪,交通中断,大量车辆人员滞留。心急如焚的独龙江公路管理所职工忘记了休息、忘记了寒冷,奋战在除雪保通一线。
在查看一处雪崩险情时,探路的木成龙掉进了几乎没顶的雪坑里动弹不得,好在同伴及时发现,才把他拽了出来……这样的险情,他们不知经历了多少,饿了,吃口干粮;渴了,喝口雪水;累了,哼两句小调,经过5天5夜连续作战,终于在积雪中清出一条通道,使滞留的100多辆汽车、540余名群众顺利通过。短暂休整后,更强的降雪又一次袭来,他们二话不说再一次投入新的战斗。
独龙江公路只是一条79公里的农村公路,却承载着一个全国特少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为服务独龙江乡脱贫攻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独龙江公路管理所加快推进“公路+产业”融合发展。
草果种植是独龙江乡的主要经济产业,每年十月初至十一月底是草果成熟的季节,大量采收的草果通过独龙江公路运出大山,但这两个月也是雨季、雪季的交会期,气候复杂多变、灾害频繁。每到这个时候,独龙江公路管理所职工便吃住在路上,排查灾害隐患点、保障道路通畅,确保草果运得出去,农户的腰包鼓得起来。
年复一年,独龙江公路管理所职工将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蜿蜒在高黎贡山上的独龙江公路;日复一日,从事着繁重的养护、保通任务,他们无怨无悔,为独龙江乡经济社会发展、决战脱贫攻坚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9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如今,独龙江公路管理所正和乡亲们一起,沿着这条“脱贫路、致富路、幸福路”,阔步奔向期盼已久的美好生活。
首都的士雷锋车队
践行时代精神,传递温暖与力量
永远的雷锋精神,不变的满腔情怀,四个车轮承载了和谐梦想,三尺车厢传递着人间真情。你们以奉献追寻生命的意义,用责任印证初心的始终,你们是感动行业的领航者,更是温暖城市的摆渡人。
2007年12月29日,北京市银山出租汽车公司组建首都的士雷锋车队。队员由四合、金建、祥龙、北汽、首汽等出租汽车公司“的士之星”组成,车队由成立时的19名队员发展到500余名队员,成为北京最有影响力的服务名片之一。多年来,车队扶危济困的爱心捐款100多万元,组织各类公益活动2000余次,被称赞为“车轮上的党支部”,用付出为社会传递温暖,用行动践行时代雷锋精神。首都的士雷锋车队先后荣获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北京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团队”、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敬老支援服务联盟爱心车队”等荣誉。车队善举更是不胜枚举,扶危济困的爱心捐款100多万元、组织各类公益活动2000余次、为300余位老人和残疾乘客免费服务2500余次、助力高考学子的“爱心送考”、人文情怀的“温暖回家路”、改善生态环境的“中国雷锋林”等。
2019年,首都的士雷锋车队组织展开一系列公益活动,包括“的哥的姐拜大年,三十饺子送温暖”“关爱老人,畅游农业嘉年华”“携手全国雷锋车队助力爱心送考”“中交企协雷锋工委成立”“重要节日四站两场夜间运力保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首都的士雷锋车队”用付出为社会传递温暖,用行动践行时代雷锋精神。
2019年10月7日18时,首都的士雷锋车队组织的“帮扶就困,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活动拉开帷幕。北京市银山出租汽车公司、首都的士雷锋车队8组组员沈常亮师傅从通州出发,前往北京南站参加保障运力工作。行驶途中,他突然发现有一位老人在黑暗中独自一人正沿快车道内侧逆行。不容多想他立刻掉头,仅用了两三分钟就返回,但令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老人双腿跪地,右脸和鼻孔流着血。他将车安全停好后,赶紧走上前询问。在简单帮助老人擦拭后、查看无大碍,将老人送到了附近的漷县派出所。在民警的帮助下,很快就联系到了老人的家属……
2019年10月1日,举国期盼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国庆有我,祖国我为你自豪”,首都的士雷锋车队的21名队员有幸代表全国交通行业学雷锋组织近300万成员,接受习近平总书记和全国人民的检阅,向祖国母亲表达生日祝福,向全世界展现新时代交通学雷锋人的精神风貌。
景生启
驾驶四公里长列车,人机合一精准到米,他是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重载司机
千里大秦线,重载舞长龙。你苦练技术,以“铁”的担当,在大秦铁路上27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亲历了中国重载列车从6000吨、21000吨到31000吨的历史跨越。你驾驶四公里长列车,人机合一精准到米,总结的《2万吨精准操纵法》填补了技术空白,用执着为我国重载铁路发展留下光辉印迹!
653公里的大秦铁路,承担着中国铁路1/4的煤炭运量,如同大动脉一样,为整个东部输送血液,大秦铁路运营30年来,已累计运输煤炭近60亿吨。重载列车长度长、承重大,大秦铁路路况复杂、坡度大,还要做到精准操纵,要在大秦铁路上开好重载列车可谓是难上加难,景生启就是一名驾驶2万吨重载列车的司机。
如果说“中国重载第一路”大秦铁路是中国重载铁路发展的“绝唱”,那么,景生启就是为这首“绝唱”而生的先行者:他驾驶重载列车给国民经济的发展输送能源“血液”,25年跑了2200余趟,相当于绕地球跑了60多圈,成为中国铁路重载司机拉得最多的人;2014年,他成为中国第一个开行3万吨列车的重载司机,见证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载铁路技术的重大突破;他驾驶长2.5公里的2万吨列车,驾驶台上盛满水的杯子滴水不溢;他首创“生启治坡法”,填补了我国重载列车操纵技术空白;总结出的“2万吨列车精准操纵法”“3万吨列车操纵法”,填补了世界重载列车操纵技术标准的空白。他也成为全路第一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重载司机……
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中国重载持续领跑世界,大秦铁路启动了3万吨重载列车开行试验,这在我国重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14年2月,景生启被选拔为试验列车主控司机。那段时间,景生启白天与铁科院专家上车搞静态试验,晚上独自模拟推演应急预案。历经一个多月,终于在开行试验前完成了10万余字的《3万吨重载列车操纵预案》。2014年4月2日,我国历史上最重、最长的,编组320辆、总长近4公里、牵引总重31500吨的重载试验列车安全抵达秦皇岛柳村南站,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通过各大新闻媒体传遍海内外,我国在世界重载领域又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现在,大秦铁路不断刷新着年运输量、开行密度和运行速度的世界纪录。景生启这样说:“成千上万和我一样的重载铁路人奋斗其中、奉献其中。我们赶上了铁路发展的大好时候,是重载铁路给了我广阔的舞台,成就了我人生的精彩,如果国家有需要,开行4万吨、5万吨重载列车,我还会请战去试第一把!”
燕山脚下荡笛声。不善表达的景生启跟他拉的煤一样,总是以独特的表达方式默默地流淌着光与热,抒发着对重载运输安全的思考。
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项目组
铸就海外品牌,服务“一带一路”,他们是中国山东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
走出国门,代表的就是中国形象。在远离家人的异国他乡,你们不畏孤独与挑战,用智慧与汗水浇灌“一带一路”的硕果,让中国企业在欧洲建成通车的首条高速公路,彰显“中国标准”的自信与实力,筑牢中塞友谊的桥梁。
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项目是欧洲高速公路网“泛欧11号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下首个落地的基础设施项目,更是欧洲第一条由中国企业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中国山东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项目组,是由21人组成的一支综合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海外项目管理团队,集合同、工程、财务、综合多方面人才于一体,自成立以来,时刻铭记公司主责主业,积极“走出去”,在海外项目展现出“能吃苦、干打拼”的团队精神。
项目组在施工过程中克服洪水、征地、雨雪、低温、施工大量变更等各种问题,从工序入手,倒排工期,采用交叉作业等方式,最终圆满完成项目的施工。
2014年塞尔维亚的洪水灾害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施工现场绝大部分路线被洪水淹没,造成现场地质情况发生改变。项目团队在工期紧、资金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提出了局部路段反挖填砂、严重路段抛石挤淤的解决方案,顺利通过原地面承载力、压缩模量等试验指标检测,使得项目能够按照计划工期正常进行,极大降低了因洪水带来的损失。
为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组着重培养自己的合同管理团队,提升业务水平,养成国际化思维,培养精通菲迪克合同的复合型人才。在遵循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团队从项目合同入手,有理有据地提出变更和索赔,合理合法地维护了公司正当权益。
项目财务负责人徐军的两个孩子出生时,他都没能在国内陪伴妻儿;2016年正值项目攻坚阶段,徐军父亲因病去世,他也没来得及回国看一眼。
2014年春节,时任项目组计划合同部经理郭恒燕正在筹备婚礼时收到赴塞尔维亚参与项目建设的紧急通知。她立即取消婚礼,领取结婚证后就奔赴海外一线,一干就是4年。2019年,在接到新的海外项目建设任务时,郭恒燕将不满1周岁的孩子托付给家人,再次奔赴海外一线。她说:“我很自豪能够参与中塞两国重点工程建设。”
郭恒燕只是海外项目组优秀女职工群体的一个缩影,她们以坚强和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展现巾帼英雄的别样风采,为项目顺利完工撑起了“半边天”。
2019年8月E763高速公路通车仪式上,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对项目高度赞赏,并感言,塞尔维亚人民不会忘记,在这几个标段的建设中,中国项目组面对困难不退缩,用先进技术和高标准贯通这条路,相信中塞两国的合作会更上一层楼。
一“旅”阳光优质服务示范组
用心服务,与爱随行,他们是深圳航空
“日行一善,微微一笑”,你们坚守初心,平均每年为近4万人次特殊旅客提供保障。你们更将爱的触角延伸至机场外,在多地开展特殊儿童专项志愿服务活动,把欢笑延续。8年来,你们不求回报,只愿作一缕阳光温暖你我心头。
特殊旅客线上预约填单、七彩无陪儿童马甲、航延爱心手推车、无障碍中巴摆渡车……作为一支专门服务于无人陪伴旅客、轮椅旅客、担架旅客、听障视障旅客等特殊旅客的团队,深圳航空地服一“旅”阳光优质服务示范组(简称示范组)每年保障特殊旅客近4万人次。他们有温度的服务,得到了特殊旅客的广泛好评,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国公益节“公益践行奖”、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2017-2018年度“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2019年5月的一天,示范组收到了万女士寄来的锦旗。“已经过去了10个月,这期间我一直在国外陪家属治疗,希望现在送来锦旗不会太晚。”组员们这才想起是他们!当时万女士家属前来柜台申请轮椅,当班组长了解到这名病患旅客着急赶往北京做手术,却没有医院开具的适宜乘机证明。示范组赶紧跑前跑后,多方协调,不仅引导万女士一家及时签署了乘机风险告知书并顺利乘机,还主动帮助他们联系到达站机场,安排好了一切事宜。
示范组成立8年来,坚守“日行一善,微微一笑”的服务理念,不断思考如何将服务不断创新,如何能把服务做到更丰富、更贴近旅客。
他们购置了爬楼梯轮椅,新设备的引进,提高了人性化服务质量;他们推出了《深航中转旅客乘车提示卡》和《航班延误旅客乘车指引流程》,旅客扫描二维码就可获取乘车路线,避免找不到乘车点而走错路引起不必要的投诉。
在深圳中心书城,示范组开展了“揭秘深航-航空讲堂”活动,为小朋友们讲解在没有爸爸妈妈陪伴下独自乘机的小知识;在现实保障中,示范组开展了特殊旅客爱心行李服务项目,制作新版一“旅”阳光标志样式的无陪旅客行李标签,减少无陪旅客家属等待时间;还开展了无陪儿童马甲设计主题绘画活动,让小朋友展开想象设计自己喜欢的无陪马甲;在深航特殊旅客柜台,在综合服务柜台,在无陪儿童休息室,都有提前准备好的画笔和画纸,为飞行旅程“增光添彩”。
示范组成员们还将爱延伸到了机场外。他们多地联动,在广东深圳、江苏无锡和南京、辽宁沈阳等地开展了特殊儿童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在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成员们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小游戏、分享小故事,大家把孩子们抱在怀里,那一份温暖在游戏中无声传递。
马乔一
破冰南极,筑梦深蓝,他是倾心铸造南极科考“国之重器”的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验船师
风暴突袭、天寒地冻,南极的天越发寒冷,贴冰观测、钻孔取冰,你的心愈加热诚。雪山隔不住双手,风浪阻不住前行。身之所在是至南,心之所向是祖国。“雪龙2”号为科考开路,你为“雪龙2”号奋然破冰!
2019年11月,马乔一应邀负责南极科考团“雪龙2”号破冰船的破冰试验和检验,在极地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他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最终顺利完成“雪龙2”号破冰试验。在27年的验船师生涯中,马乔一承担的检验大多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建造检验。
一艘船舶从图纸审查到开工建造、到投入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始终离不开验船师服务把关。作为一位有27年“临床经验”的“老医生”,马乔一完成了数百艘船舶的建造检验和数千艘船舶的营运检验,从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工作量再大,也要做到事无巨细,精益求精。”马乔一说。每次在检验船舶主机凹坑处双层底时,必须从只有一个脸盆大的“人孔”中爬进去,猫着腰拿着手电筒,认真查看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确保每个部位的检查不被遗漏。而他每一次精细检查之后在船厂报验单上签下的自己的名字,背后是庄重的承诺,一旦签了字,就意味着要对这艘船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负责,就是守护着质量安全的生命线。
2016年,马乔一承担了6艘21000标箱集装箱船建造检验任务。该系列船舶是世界最大最新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此前,一些国外船级社在万箱级以上的集装箱船检验领域一直有着一定优势;后来,马乔一研究的超厚板对接焊缝超声相控阵(PAUT)和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联合检测方法以及在巨型箱船上的应用技术,至今仍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中国船级社一直以来坚持技术立社,我们不仅有信心、有底气,更要有实力去承担各种类型的船舶检验工作。”马乔一是这么跟徒弟们说的,他本人也一直这样做的。
2019年,马乔一负责建造检验“雪龙2”号船舶,这是该船建造完成后的南极首航,将为“雪龙”号船破冰开道,并择机进行破冰试验。这也是中国首次专业的破冰试验,意义重大。于是,这位48岁的验船师常常每天工作超过16小时。进行冰面工作时,由于临近夏天,冰裂隙和附近隐藏的海豹洞让工作难度增加,若不慎掉入冰裂缝生还的可能很小;在冰面上一趴就是十几分钟……11月26日13点48分,破冰 试验在终于在南极中山站附近普里兹湾陆缘冰正式开始,确定经纬度、开船、破冰测速——首向破冰、破冰测速——尾向破冰……漫长的三个半小时后,“雪龙”2号破冰试验最终顺利完成。
在这次考察任务中,马乔一和队员们不但验证了“雪龙2”号的破冰能力,更填补了我国破冰试验程序的空白,助推建立我国破冰试验的各项标准和程序。
吴孝忠工作组
从第一现场带回消息的“泥人”,这是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交通执法第四支队七大队
山洪咆哮,响彻天地。危急时刻,身躯被泥水裹挟,却淹没不了心中的责任,阻挡不了脚下的步伐。你们在泥海中的逆行,是与时间赛跑,是为生命预警。山洪奔流改变大地的模样,理想信念塑造的灵魂依旧挺拔。
一场持续的暴雨,两个在山洪泥石流中忠于职守的“泥人”。你们从第一现场带回的准确信息,使受困群众第一时间被转运出去,避免了人员伤亡。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交通执法第四支队七大队大队长吴孝忠经常带队出勤,杨柳是他出勤时的副手。虽然年龄相差25岁,但两人配合默契,多年并肩战斗在都汶高速公路执法一线,为群众出行保驾护航。
2019年8月20日凌晨,都汶高速公路沿线持续暴雨。3时40分,正在汶川大队驻地值班的杨柳接到都汶高速公路路段监控中心告急电话:“都汶高速公路映汶段K93+400米处突发泥石流,路面有泥沙,尚不影响通行,绵虒服务区有乘客被困!”杨柳将情况报告吴孝忠,吴孝忠下令立即出勤。
执法车驶出几公里,刚穿过板桥山隧道,一股冲力便从车后撞上来,将车往前推了四五米,底盘传来石头撞击、刮划的声音,执法车瞬间熄火。
两人不得不下车,刚打开车门,山洪夹杂着泥石冲了过来,瞬间漫过膝盖。不到2秒,洪水已达齐腰深,两人被泥水裹挟着冲了十几米。十余秒后,水势渐缓,两人相互支撑着翻身进入中央隔离带,跨到另一侧水浅的高速公路车道,方才脱离险境。此时,两人浑身上下已是面目全非,从头到脚糊满泥浆。
脱险后,两人想第一时间把险情和最新路况的警报发回去。可他们的手机、内部通信设备等已无法使用,只好徒步往大队赶。返回途中偶遇汶川县武装部的车辆,将二人带回大队。他们立即找到内勤和监控人员说:“板桥山隧道突发泥石流灾害,赶紧上报,绵虒服务区尚有乘客和工作人员,赶快救人!”
他们第一现场带回的准确信息,给都汶高速公路的交通管制从暂时部分路段封闭变成全线封闭提供了决策支撑,抢险队伍根据他们的指引,第一时间转运出受困群众,避免了人员伤亡。
返回大队后,同事发现二人身上被泥石流裹挟的石块划出了多处深浅不一的伤口,紧急将他们送往医院救治。
严格,是吴孝忠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杨柳的要求,还是对工作的要求。上了执法车,工作上一点问题都不能出。
吴孝忠和杨柳两人工作在世界上首条修建在特大地震核心区的高速公路——蓉昌高速公路都江堰至汶川段,承担着高速交通执法工作。在这里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严格是他们为高速路系上的最好的“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