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家庭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7-15尚利娜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尚利娜/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一、前言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占据了师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是学生评价某门学科或教师的主要依据,也是社会和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重要“名片”[1]。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6月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家庭作业做了专门指示,要求“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作业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连锁反应,影响教学成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恶化师生关系,继而影响整个课程改革效果。值得关注的是,从以往研究和社会反映来看,作业是困扰师生、家长的重要问题,作业设计质量和实施质量普遍不高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对于家庭作业的研究或者实践改革都发展缓慢,作业依然是亟待开垦的“荒原”!因此,本研究以小学英语家庭作业为切入点,研究小学英语家庭作业的现状及对策,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和实施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保证课程改革成效。
二、小学英语家庭作业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以河南省周口市某小学为样本,随机选择四年级、六年级120名学生,借助问卷调查法,从学生完成作业动机、作业量、作业形式、作业批改方式等方面了解当前小学英语家庭作业的真实情况,发现小学英语家庭作业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完成作业的动机多被动
动机是引发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力量和念头。依据学习动机理论,可分为外部学习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和内部学习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前者是指由外部出现的某些诱因所导致的动机;后者指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研究表明,内部学习动机更能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更能支撑个体维 持长时间的自主学习。但调查显示,有33.6%的学生认为每天完成英语家庭作业是为了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39.4%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应付老师的,只有21.8%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5.2%的学生是为了能与外国人交流(见表1)。即73%的学生完成英语家庭作业是外部动机,认为作业是强加给自己的任务,这样会必然产生“作业负担”,让学生认为完成作业时一种任务,而非学习所需,同时也会感觉到作业无趣,降低学生的主动投入。所谓主动投入,是指学生出于积极的作业动机、信念而引发的积极行为[2]。学生只有知道作业的意义,为自己的作业负责,作业对他而言,才是一件主动选择的行为,才会自觉克服困难,主动完成作业,也会在完成作业中拥有更高的认知参与度。
表1 学生完成英语家庭作业
(二)作业量严重超标
2018年8月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制订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但是现实状况并非如此。根据调查结果显示,35%的学生每天平均在15分钟以内完成,25.8%的学生需要15-30分钟,56.9%的学生需要30-45分钟,8.1%的学生需要45-60分钟(见表2)。另外,75.2%的学生普遍认为英语家庭作业量偏大,只有24.8%的学生认为是偏少(见表3)。可想而知小学生的英语家庭作业量已经超负荷。其实作业量严重超标这一问题普遍存在,如在2012年国际PISA测试中,一方面,上海学生的整体表现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另一方面,上海学生的课外作业时间每周平均达13.8小时,位居所有国家之首,不禁引起人们深思。作业量严重超标,会造成学业负担,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影响身心健康,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套用某位家长所说的,家庭作业“既打击那些努力奋斗的孩子,也剥夺了表现优异的孩子的学习兴趣。此外,超负荷的作业量也会造成父母压力,影响亲子关系。许多父母工作结束回家以后,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监督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仿佛这是他们的另一份工作。而且为了保证学生准时准确的完成功课,父母会不断的唠叨、抱怨甚至争吵,严重影响了家庭关系。
表2 学生完成教师布置英语作业
表3 学生对英语家庭
(三)作业形式枯燥无味
问卷第11—15题是为了了解英语家庭作业形式。结果显示,机械的抄写类作业占英语家庭作业的42.6%,课后作业习题类占39.2%,听说类占8.1%,合作类占5.4%,制作类占3.1%,其他占1.6%(见表4)。由此可见,抄写类和习题类的作业是小学英语家庭作业的主要形式。在低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时候,为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布置一部分抄写类和习题类作业无可厚非,但调查显示真正喜欢抄写类和习题类作业的学生仅占23%(见表5),这种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不仅让学生感觉到作业压力和作业负担,甚至厌恶英语学习,且单调的作业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和《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的英语学习目标是相违背的。
表4 教师通常布置英语家庭作业形式统计
表5 学生喜欢的英语家庭作业形式统计
(四)作业批改符号单一
批改符号是指在家庭批改作业时所使用的符号,是教师对学生家庭作业给予的反馈,也是实现师生双向交流的途径,大体包含有三种,一是正误符号,即教师采用“×”“√”“¨”“○”等几何符号对学生的作业内容进行正误性的判断。二是星级符号。教师以相应的星级符号对学生的作业内容进行等级评定。三是文字符号,即教师评语。教师的评价以为批注的方式呈现,提供了深层次的质性评价,以供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调查显示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多采用正误符号,占64.4%,其次是星级符号,占25.4%,采用较少的是文字符号,占10.2%(见表6)。这种现象也不难理解,小学教师教学科研压力较大,尤其英语老师教授班级很多,有的学校中只有一名英语教师,需要承担全校的英语教学工作,根本没有时间精改每一份作业,只能简单地以正误号批改,但冷冰冰的正误符号却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深层次交流。
表6 学生英语家庭作业批改符号统计
三、解决小学英语家庭作业问题的对策
(一)教师转变观念,正视作业功能
学生在完成英语家庭作业时多被动,多出于外部学习动机,其实归根到底是因为作业无趣所造成的。作业无趣,自然不会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习惯于将作业的功能定位于“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在完成形式上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尤其是我国在2016年提出来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传统作业的价值和功能受到质疑。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不仅意识到作业的强化功能,更能将作业作为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性格品质的有效途径,充分认识到作业在良好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构建中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家庭作业的多元价值[3]。
(二)控制作业量,积极响应减负政策
“减负增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而作业问题是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主要来源之一。受应试观念的影响,教师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或唯一标准,倾向于采用题海战术巩固知识,提高成绩。虽有可取之处,但却容易导致作业超标、超量,造成了严重的课业负担。研究发现,作业量和学习效果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即更多的作业并不能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控制作业量,可以做以下尝试:一是设计跨学科作业。跨学科作业能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和禁锢,知识融会贯通,减少重复作业时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二是设计分层作业,即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有的放矢的布置作业,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设计弹性作业,提供给学生的作业清单中有必做和选做题目,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三)丰富家庭作业形式,促进学生多元智力发展
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反复操练才能熟练掌握技能和技巧,这就极易造成作业形式单一。小学生活泼好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较弱。且英语本身就是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学科,教师需要在设计作业时注重作业类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学生提供了多方位选择的机会,适当的增加制作类作业和合作类作业。如在讲授身体部位的词汇时,可以要求学生画出最喜欢的一个人,并用英语介绍,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有,提升学业成就感。再如在讲解食物类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做调查,询问班级成员或者家庭成员所喜欢的食物。不仅能调动小学生参与每天英语家庭作业的热情,更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交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统筹批改符号,增加师生深层交流
作业是连接师生情感的枢纽,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喜欢或讨厌某门学科或某位教师的关键依据。作业不能仅仅是冷冰冰的文字,教师的批改也不应该是简单的正误符号。教师应合理利用批改符合,增进师生深层交流。建议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使用多种批改符号,尤其增加文字符号,也就是教师评语的使用。教师评语可以鼓励学生,促进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从中收获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另外,教师在编写评语时,要注意多样化和个性化。对作业完成较好或者有进步的学生可以这样写“很棒”、“有进步,希望继续努力”、“你真聪明”等;对于作业有不正确的地方,可以用指示性的评语如“你再想一想”、“看清题目要求你能做的更好”、“你的格式是正确的吗”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任务较多,没有时间写评语的时候,可以用一些特别的符号或者是印章来表示,在教师提前和学生说明情况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在家庭作业完成的较好的学生的本上画一朵小红花或者一个笑脸,在有待提高的数学家庭作业本上画一个哭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