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盛2014—2018年不同海拔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
2020-07-14池洪敏周燕秋颜小玲程译萱
池洪敏 周燕秋 颜小玲 程译萱
摘 要:基于重庆万盛2014—2018年25个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气温、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等资料,计算出了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同海拔高度的修正人体舒适度指数。结果表明:万盛经开区修正人体舒适度指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成降低趋势,不同海拔高度下人体舒服天数不同,海拔在400~800m,人体感觉舒服的日数最多,占全年比例最大。从舒适度空间分布来看,春季和秋季是万盛经开区旅游的最佳季节,仅东南部高海拔地区处于“凉爽、凉”等级,大部分地区处于“舒服”等级;夏季万盛经开区大部地区处于“暖和”等级,但东南部高海拔地区“舒服”,尤其是黑山谷景区是体感“舒服”,是夏季旅游避暑纳凉最佳地区之一;冬季全区处于“凉、冷”等级。
关键词:旅游;舒适度;时空分布;重庆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 P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2-0155-06
Abstract:Modified human comfort index at different altitude were analyzed in techni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a of WanSheng, based on hourly meteorological data of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average wind speed from 25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during 2014—2018.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index decreases with the altitude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human comfort days in year differ with the altitude, where there are most comfort days in a year at altitude between 400~800m, which has highest annual rati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mfort degree shows that the best tourist season in WanSheng is spring and autumn. During that time, most of the area are at most comfort level, while it′s slightly colder in southeast high altitude area. In summer, it is warm in most area while comfortable in southeast high altitude area in WanSheng, especially in Black Valley Scenic spot, which is one of the best summer resort. In winter, it′s at cold level in whole area.
Key words: Tourism; Comfort Degre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ongqing Wansheng Econom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Zone
氣候舒适性不仅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决因素,也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条件。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旅游与气候的关系密不可分,温度的高低、降雨的多少及太阳辐射强度等因素决定着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因此,旅游气候舒适性已成为人们外出旅游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对于旅游气候适宜性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很多有益的工作。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旅游气候资源特征[1-3]、开发及评价[4-5]、旅游气候舒适度与适宜性评价[6-7]、气候对旅游的影响[8]、旅游气候区划及旅游气象实务[9-11]等。关于重庆市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研究已有报道,陈志军等[12]、王裕文等[13]、雷婷等[14]、张一等[15]、王帮能等[16]、李强等[17]对重庆地区的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估。韩蓓蓓等[18]、党冰等[19]、刘梅等[20]、王万满等[21]、贾海源等[22]对旅游气候和人体舒适度进行了研究。此外,重庆市气候中心编制了《中国·城口生态气候评估报告》《中国·黔江生态旅游气候资源评估报告》,通过中国气象学会专家评审并授予重庆市城口县、黔江区“城口·中国生态气候明珠”和“黔江·中国清新清凉峡谷城”称号。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唯一的“国家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试点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域旅游是万盛经济发展主要措施之一,为做好气象服务促进地方旅游发展,必须开展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受地形的影响,万盛经开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时空性特征,其中,黑山谷、龙鳞石海、奥陶纪、九锅箐、板辽金沙滩、凉风渔村、尚古村落、蘑菇园、樱花温泉、五合梨花、鱼子岗等景区布遍全区各镇。为进一步了解万盛经开区旅游气候舒适度更精细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本研究利用区域内25个区域站观测资料,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万盛经开区的不同海拔修正人体舒适度指数,以期为合理开发旅游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各类自动气象站共25个,观测要素不一致,海拔高度不同。其中国家一般站(温度、雨量、风向、风速、湿度、气压、地温)1个、城区自动气象站(温度、雨量、风向、风速、湿度、气压)2个、景区站(温度、雨量、风向、风速、湿度、气压)5个、区域站(温度、雨量、风向、风速)7个、山洪站(温度、雨量)10个。由于万盛经开区大多数自动气象站在2014年后才有观测资料,考虑到资料的完整性,资料均为2014—2018年逐小时观测资料。为了计算不同海拔高度修正人体舒适度指数,从观测要素较全的站点里,300~1500m(每间隔100m为1层)每层海拔选一个高度最接近的代表站点(见表1)。
采用国家一般站日观测资料统计方法(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对原万盛国家一般气象站、南桐、关坝、龙鳞石海北、丛林、黑山谷北、黑山谷南、龙鳞石海南、南天门等9个自动气象站2014—2018年逐小时气温、相对湿度、风速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别计算各站日平均值。计算过程中对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异常值、缺测值或无观测资料进行订正。当小时观测值异常时,则该小时按缺测处理。若某海拔高度对应无自动气象站气温资料或缺测,则以海拔高度最接近站的气温作为基础气温,运用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的方法将温度订正到相应的海拔高度处。由于部分自动气象站没有湿度观测要素,则平均相对湿度使用海拔高度最接近的站点湿度代替。小时风速异常时,用海拔高度最接近的站点风速为基础数据,采用海尔曼指数公式计算其风速值,其公式为:
1.2 研究方法 旅游气候舒适度反映了某个区域的气候特点对人们舒适度感觉、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程度,评价模型较多,本文选用的是修正人体舒适度指数来对万盛经开区气候舒适性进行分析。修正人体舒适度指数(Kssd)[22]是结合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对人体综合作用,表征人体在大气环境中舒适与否,提示人们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来调节自身生理及适应冷暖环境,以及防范天气冷热突变的指数。它更加具体地从气象要素的角度来评价分析大气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且发展较为成熟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基于整理好的2014—2018年9个自动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计算不同海拔高度的修正人体舒适度指数,借助于GIS和数字高层模型(DEM),计算起伏地形下人体舒适度指数空间分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海拔修正人体舒适度指数 由表3可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人体舒适度指数成降低趋势;各海拔高度7、8月人体舒适度指数最高,1、12月人体舒适度指数最低。
由表4可知,900~1000m舒服月份最多,7个月;700m、800m、1100m舒服月份较多,5个月;1500m舒服月份仅有2个月。
利用(2)式计算万盛经开区9个自动气象站2014—2018年的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并按照表2将人体舒适度指数划分成1~9共9个等级,计算出每年各级别的分布日数,逐年加以统计并求平均值,万盛经开区海拔在400~800m的人体感觉舒适的日数最多,占全年的比例最大(见表5)。
从表6可以看出,万盛经开区山区立体气候明显。凉到寒冷人体体感天数,随着海拔的增高,天数增多;舒适人体体感天数先随着海拔的增高增多,以900~1100m最多,然后随着海拔的增高减少,1500m最少仅有31d;暖和到炎热人体体感天数,随着海拔的增高,天数减少;全区无酷热体感天数。
从不同海拔高度人体舒适天数及占全年比例分析可知,万盛经开区海拔在400~800m的人体感觉舒服的日数最多,占全年的比例最大。由于万盛经开区四季分明,年内气温等要素变幅较大,不同季节感觉舒适的天数不同,下面将统计分析万盛经开区不同海拔各季每个等级的分布日数。
表7~10为万盛经开区四季各海拔各级体感天数分布。从表7可以看出,春季海拔300~800m地区9种体感中最多是舒服,均在50d及以上;海拔900~1100m地区9种体感中最多是凉爽,在40d及以上;海拔1200~1500m地区9种体感中最多是凉,均在55d及以上。从表8可以看出,夏季海拔300m地區9种体感中最多是热,50d以上,其次是暖和;400~800m地区9种体感中最多是暖和,均在40d以上;海拔900~1300m地区9种体感中最多的是舒服,均在50d及以上;1400~1500m地区9种体感中最多是凉爽,均在40d及以上;夏季只有300m海拔有6天炎热,其它各海拔高度均无炎热以上体感。从表9可以看出,秋季海拔300~1100m地区9种体感中最多是舒服,均在35d及以上,其次略凉爽的天数随海拔的增高减增加;海拔1200~1500m地区9种体感中凉天数最多,在34d及以上。从表10可以看出,冬季海拔300~1000m地区9种体感中最多是凉,均在56d及以上,海拔1100~1500m地区9种体感中最多是冷,在52d以上,并随着海拔的增高,冷天数增多,1200~1500m地区寒冷天数近90d。
2.2 各季修正人体舒适度指数空间分布 利用GIS技术结合数字高层模型(DEM)分别对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进行了空间化,在此基础上计算万盛经开区人体舒适度指数精细化空间分布。图4给出了修正万盛经开区人体舒适度指数分布的四季变化情况。冬季万盛经开区全区偏冷,尤其是东南部体感温度冷,从气候舒适度的角度来看,万盛经开区不适宜开展户外旅游活动。然而,在东南部海拔较高的黑山镇、石林镇冬季可开展赏雪和滑雪等旅游活动,冬季旅游已成为万盛经开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角度,冬季高海拔低温是开展冬季旅游的必要条件。冬去春来,万盛经开区除东南部海拔较高的黑山镇、石林镇体感凉外,大部地区气候舒适。这时,万盛经开区山花烂漫,成片盛开的油菜花与镶嵌其间的麦苗及青山绿水相互掩映,与水田、村庄结合,充满了生机,金黄色彩给人以震撼和陶醉,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踏青赏花的好去处。夏季万盛经开区大部地区气温较高,体感暖和。人体舒适度指数处于55~70的非常舒适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黑山镇和石林镇,其中黑山谷是万盛经开区夏季旅游的一张名片。黑山谷景区位于万盛经开区黑山镇境内,距重庆市区110km,距万盛城区20km,是峡谷穿越、漂流观景、攀岩探险、野营露宿的绝佳去处。黑山谷全长13km,有“五峡、七区、十二峰、三十六桥、九十九瀑、一百零八潭”等绝美景观。山顶与谷底高差最大在200m左右。河谷两岸坡度一般达70~80℃。谷中森林覆盖率高达97%,负氧离子浓度高达11万个/cm3,如同一个天然大氧吧,被誉为“中国最美养生峡谷”,被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黑山谷近3年平均气温为14.5℃,比万盛城区近3年平均气温低4.1℃。黑山谷最冷月平均气温5.0℃,最热月平均气温23.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平和”,这是非常优异的温度气候资源。统计分析万盛城区(300m)和黑山谷(900~1100m)舒适度指数逐日演变后发现,万盛城区3—6月、9—11月为旅游舒适期,其中,3—5月、10—11月份为旅游最舒适期,而黑山谷景区4—10月均为旅游舒适期,尤其是7、8月,人体舒适度指数为68~70;此时,当人感觉酷暑难耐时,黑山谷景区凉风习习,此时谷内水量充沛,山泉、瀑布瞬间降燥。秋季万盛经开区除东南部海拔较高地区外,大部地区舒适度指数在55~63,人体感觉非常舒服,适宜开展户外旅游活动,此时万盛经开区山上秋叶缤纷,绵延数公里的彩叶,红橙黄绿粉蓝紫七彩缤纷,浩渺斑斓。
3 结论与讨论
(1)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万盛经开区修正人体舒适度指数成降低的趋势。①春季:海拔高度300~800m地区舒服天数最多、900~1100m地区凉爽天数最多,1200~1500m地区凉天数最多。②夏季:海拔高度300m地区热的天数最多、400~800m地区暖和天数最多、900~1300m地区舒服天数最多、1400~1500m地区凉爽天数最多。③秋季:海拔高度300~1100m地区舒服天数最多、1200~1500m地区凉爽天数最多。④冬季:300~1000m海拔高度地区凉天数最多、1100~1500m地区冷的天数最多,1300~1500m还有寒冷天数。
(2)万盛经开区不同海拔高度人体舒服天数及占全年比例不同,400~800m的人体感觉舒服的日数最多,占全年的比例最大。不同季节感觉舒服的天数不同,其中,春、秋季人体感觉舒适的日数最多,其次是夏、冬季,但不同海拔高度的舒适天数不同。
(3)万盛经开区冬季虽然全区体感“凉-冷”,但东南部可滑雪、赏雪;春季除东南部海拔较高的黑山镇、石林镇体感凉外,大部地区气候舒服,是踏青赏花的好去处;夏季低海拔地区体感暖和,而此时的黑山谷景区凉风习习,是避暑天堂;秋季除东部和东南部为凉外,大部地区体感舒服,是观赏叶红的理想之地。
参考文献
[1]Jacqueline M. HAMILTON,Richard S. J. TOL.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ourism in Germany,the UK and Ireland:a simulation study [J]. Regional Environ Change,2007,7(3):161-172.
[2]Hein L,Metzger M J,Moreno A. 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ourism——A case study for Spain[J]. 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 ability,2009,1(2):170-178.
[3]周长志,高红梅,杨群,等.铜仁地区旅游气候资源特征及舒适度分析[J].西部资源,2011,45:51-54.
[4]Mieczkowski Z. The tourism climatic index:a method of evaluating world climates for tourism[J]. The Canadian Geographer,1985,29(3):220-233.
[5]冯立梅,蒋晓伟,刘小英,等.庐山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深度开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2):173-176.
[6]Hamilton J M,Maddison D J,Tol R S J. Climate change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A simulation study[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5,15(3):253-266.
[7]何靜,田永中,高阳华,重庆山地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9):100-106.
[8]IPCC. Climate Change 1996[M].United Kingd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358.
[9]Abegg B. K limanderungund Tourism [M].ZurichvdfHoochschluverlug,1996:24.
[10]Perry A. The Mediterranean:How can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and successful tourist destination adapt to a changing climate [A]. Tourism,recre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M].Bristol: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2005:86-96.
[11]吴普,席建超,葛全胜,等.中国旅游气候学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2):131-137.
[12]陈志军,查书平,高阳华,等.复杂地形下旅游气候适宜度空间分布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科技通报,2010,26(1):20-25.
[13]王裕文.重庆市旅游气候资源开发利用[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1999,19(2):34-37.
[14]雷婷,张天宇,王勇,等.重庆黔江区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初步分析[J].重庆气象,2017,41(1):29-32.
[15]张一,陈丽慧,张莉,等.略论丰都气候特点分析及旅游开发[J].农业与技术,2012,32(12):164-164.
[16]王帮能,张一,谭云廷,等.丰都县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及开发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39(3):166-170.
[17]雷桂莲,喻迎春,刘志萍,等.南昌市人体舒适度指数预报[J].气象与减灾研究,1999(3):40-41.
[18]韩蓓蓓,陈兴全,李东,等.华山旅游气候舒适度时空变化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4,37(2):80-84.
[19]党冰,张博凯,李佳耘,等.平凉市峻蛔山旅游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特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2):75-79.
[20]刘梅,于波,人体舒适度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应用前景[J].气象科技,2002,30(1):11-14,18.
[21]王万满,李乐,郭连云,等.近55年青海黄河谷地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9):84-88.
[22]贾海源,陆登荣,甘肃省人体舒适度地域分布特征研究[J].干旱气象,2010,28(4):449-454.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