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哲学视域下师幼互动中主体生命的异化与回归
2020-07-14康钊王滢
康钊 王滢
摘 要: 生命,是幼儿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师幼互动的灵魂所在。生命哲学对当代精神生命的积极关注,为师幼互动中对生命问题的关注提供了新的视角。师幼互动中,个体生命具有双向生成、绵延创造、和谐共振等特性。针对师幼互动中对个体生命的生成潜能被扼制、生命的直觉冲动被遏抑、生命的心灵碰撞被消减等异化现象,强调回归生命原点,遵循自然的生命生成、开启能量的生命冲动、引发和谐的生命共振,是师幼互动对生命本质的呼唤。
关键词: 生命哲学 师幼互动 生命回归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国内外的哲学家对生命的思索从未间断,关于生命话题的研究范畴逐渐拓展并不断延伸至教育领域。师幼互动作为教师和幼儿之间双向交互的重要体现,关注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发展已然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主体生命与师幼互动共存相生,生命是师幼互动的归宿,师幼互动是生命的外在形式,借助这一过程充分实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碰撞和影响,并推动生命之流不断向前。师幼互动与其他形式互动的根本区别在于教师和幼儿之间并非机械地相互交流,具体表现为精神层面有灵性地相互共振[1](19-20)。在幼儿与教师的心灵互动中,幼儿精神生命正以微妙的力量不断实体化,并借以拥有完善的精神生活[2](47-48)。然而,当前的师幼互动,存在一些问题。生命哲学为解答师幼互动中生命的异化与回归,提供了新的思路。当前,我们强调师幼互动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不断提高个体的生命质量。
一、生命哲学视域下师幼互动中主体生命的应然特征
发微于十九世纪末的生命哲学立足于批判科学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将研究本体转向神秘莫测的生命。叔本华在改造康德哲学的基础上,将主观意志推向了哲学的逻辑起点和归宿。尼采的权力意志开启了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促成生命成为世界的本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始于时间走向绵延,时间在绵延的生命之流中创造性地推动心灵的生发,使生命回归自由意志[3](11-13)。西方生命哲学家对生命的高度关注,不断追寻生命的超越与完整,唤醒了整个时代对精神生命的反思。个体所拥有的生命是师幼互动的原点,关怀幼儿的生命是师幼互动的人文价值需求,实现生命的完满自然是学前教育的终极追求。借助生命哲学视角,可以窥见师幼互动中主体生命的基本意蕴。
(一)生命的双向生成性
生命的生成性是生命哲学极力推崇的重要特性之一,生命在永远流淌的河流中不断前行,完成内在精神的自主生成。教师和幼儿之间通过持续的交往互动,生命之间建立民主同等的双向性联系,借此影响和促进教师和幼儿的生成性发展。师幼互动是一个非线性的、动态交往的发展过程,教师和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从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并积极促成自我生成。师幼互动中教师和幼儿的生成发展可能指向不同的目的地,但终归于实现自身的完整。教师在不断互动中体验生命的流动、变化与发展,理解幼儿生命的活力所在。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生命涌动的力量,汲取外界积极的生命能量,根据独特的生长轨迹不断向前成长。师幼互动中生命交往不断发展变化,教师根据具体的互动环境,制订适合幼儿生命生长的方案,推动生命生成发展。教师和幼儿通过双向互动共同构建独特、丰富并充满自由的生命成长与体验过程,最终促成主体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生命的绵延创造性
生命的创造性是生命的本质所在,是生命之不断超越与发展的源泉。时间走向绵延需要创造,创造是绵延的终极目标,生命在走向绵延中永无止境地生成、改变、创造和发展。师幼互动中个体生命在连续不断的伸展与突破之中,实现自我意识的超越发展。互动下的生命个体流淌在绵延的人生长河之中,源源不断地创造惊喜,促使其打破界限并超越自我。教师作为不断成熟的个体,同幼儿于特定情景下相互作用,在直觉、经验、感性中进行无限的创造。教师作为正在认识的人,又处在认识的无尽可能性中,促使其精神生命实现自我超越[4](5-6)。幼儿从最初处于未知、懵懂、混沌的状态,借助与教师的积极互动,无意识推进生命内在潜能的积极开发。正是基于教师对幼儿生命的尊重,幼儿对教师生命的向往,二者相互支撑并推动生命冲动前行的进程。在幼儿园中师幼交互作用下,主体生命在存在中变化,在变化中创造,在创造中延绵。
(三)生命的和谐共振性
在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内在精神完全一致的生命个体,生命在和谐共振中产生无限可能性,推动世界走向和谐、统一、完整。幼儿园作为幼儿生命栖息与发展的重要场所,能为幼儿提供发展的无限可能。幼儿作为单独的生命个体,不仅要与教师进行连续的交流互动,还要与同伴进行对话合作。师幼之间的和谐沟通推动教师深入思考单个生命的独特性,在體验中反思生命的差异,汲取生命的内在力量,促进生命的协调完善发展。师幼生命与生命之间碰撞共振,相互影响促进个体的和谐完整发展。生命之间迸发的灵感,为生命的进化带来新的契机。每个生命都可能带有独特的创造意志,在和而不同的精神互动中,不断找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师幼互动下生命间的持续冲动,使生命走向共荣,在彼此碰撞和影响之间达成和谐一致。不同形式的生命互动,不断推动生命突破形式的束缚,达到物我和谐,最终提高主体生命的质量。
二、师幼互动实践中主体生命的异化现象举隅
要充分实现师幼互动的重要功能,实践中应当聚焦于幼儿个体的生命冲动,尊重个体生命生长的内在精神要求。结合生命哲学视域审视当代师幼互动下对个体生命处境的漠视或关照不足,实践中存在师幼互动盲目追求互动的质量而忽视生命的内在潜能等异化现象,自然导致个体生命的灵性被压抑等后果。
(一)非对称的对话:生命的生成潜能被扼制
在师幼互动过程中积极建立引导与回应的对称性互动,有利于充分实现教师与幼儿之间精神生命的会话[5](9-10)。同时,对称性的交流互动能够推动教师和幼儿在交互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生命的主体性价值。在当前学前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更倾向于教师,教师拥有话语的绝对主导权。在这种非对称的互动中,教师极易忽视幼儿自身生命内在生长的需求,自然不利于幼儿在互动过程中吸收足够的能量。因为互动下正在生成发展的生命隐藏无穷的可能性,幼儿内隐的潜能需要教师的开发。失衡的互动下,教师拒绝倾听幼儿的心声,蔑视生命的发展空间,幼儿生长的多维环境可能性受到破坏。教师在互动中没能深入挖掘生命生成多种形式的可能,会阻碍其生命继续突破发展,压制自我的发展可能。在这种师幼互动条件下,生命能量的不对称易使教师自我满足,于无形中扼杀幼儿生命的内在可能。个体生命不断生成的过程被迫打断,不利于幼儿生成的全方位发展。
(二)高支配的互动:生命的直觉冲动被遏抑
師幼互动过程的实质是感性与理性生命、教师与幼儿生命之间不断沟通、交流与碰撞并逐渐走向统一的过程。师幼之间和谐的对话交流,为生命建造自由创造的空间,促进师幼双主体实现自我超越。同幼儿教师相比,幼儿的生命能量相对较弱,在互动过程中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使教师自然成为互动过程的主导者。教师一旦作为控制者,必然对互动的过程进行全面监视,导致幼儿不符合预期的反应与对话被教师拒绝。幼儿作为互动的生命主体,其反应被教师所支配和控制,自我创造性被压制[6](12-13)。教师高控制下的互动,生命被复制—粘贴—复制,不仅幼儿自身生命的生机活力消失,教师的生命进化也遭受破坏。模式化的机械互动使互动浮于形式化,生命按照教师既定的轨道前行,在这一过程中生命的价值黯然失色。生命的冲动是生命变化发展创造的原动力,师幼互动中对生命灵动性的碾压,必然使幼儿缺失生命的底色。
(三)单向性的交互:生命的心灵碰撞被消减
教师与幼儿的交互作用理应是双向性的,总是具有一定目的并指向对方生命。积极实现教师与幼儿的双向共鸣,能够促进二者精神能量的相互交换,共同推动生命的完全发展。目前幼儿园内的师幼交往往往为单向性互动,缺乏师幼双方共同的内部精神层面的交往。一些教师片面追求互动的高质量、高效率、高目标,忽视互动的初衷,导致师幼交往过程缺失生命的共振。在单一化的师幼交往中,幼儿和教师丧失积极互动的精神生命,被动接受来自对方的信息。教师或幼儿任意生命主体积极互动的缺失,极易使互动的过程遗失生命的互动价值,消减了生命互动下的无限可能。各不相同的生命之间意志的交互,是“生命直面生命”的对话,推动生命走向下一个发展阶段。师幼互动下的单向对话,不利于生命之于生命的思想、情感、信念的碰撞。
三、师幼互动中主体生命的回归路径——基于生命哲学视角
认真审视当前师幼互动下生命的生存环境,结合对个体生命的意志和精神遭到藐视及灵动的生命走向异化现象的分析,主张以生命哲学为视角,以生命为本位,回归生命本体,追寻生命价值应当成为有效促成师幼互动的基本立场。
(一)遵循自然的生命生成
师幼互动下个体生命的生长具有多方面的可能性,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能。教师在互动中应给予幼儿足够的话语权,推动幼儿个体生命积极向上发展。尊重幼儿生命的生长规律,及时调整互动的方案及策略,使互动符合生命的生成,促进生命自然向前进化。教师应当适度引导幼儿生命的生长意志,从每一位幼儿生命的独特节奏出发,发掘生命多元可能[7](3-4)。教师的指导应能增强幼儿的主体意识,激发幼儿向上的精神生命,推动幼儿个体的生命体验,形成生命自觉,走向生命的多彩实践。积极关注幼儿生命的内在需求,支持幼儿意志的多元性,尊重其主体地位,充分给予生命发展的自由。幼儿与教师的生命是平等共生的,在促进幼儿生命不断生成的同时,应关注教师生命的进一步生成,突破自我生命的限制。在生命化的师幼互动下,依照师幼个体生命的自然发展规律,师幼双方生命互动、互融而共同生长。
(二)开启能量的生命冲动
个体的生命冲动是个体自我发展与创造的动力源泉,推动个体生命在绵延中不断创造、更新、再创造。师幼互动中师幼的生命通过不断的沟通与协调促使双方持续地自我创生新事物。师幼互动作为促进幼儿生命成熟的特殊活动,目的是引发幼儿内在的能量冲动,使生命走向永无止境的发展变化之流。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感知个体内向的生命能量流动,探寻自我生命成长创造之路。对有意志的幼儿来说,生命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互动介入幼儿生命的存在,促进生命在变化中实现飞跃创造。教师在关注幼儿生命知、情、意等方面发展需求的同时,不断引导幼儿生命发展的多样性、整全性、创造性等潜能,为生命冲动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8](9-10)。教师个体生命在互动中成全幼儿生命的冲动发展,启发幼儿生命的自我创造意识,同时成全自我生命,实现自我生命的完善超越。
(三)引发和谐的生命共振
教师和幼儿分别作为单独的生命体,有独特的个性存在,但彼此之间又紧密联系、和谐共生。师幼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双方之间存在情感、意志、能量的互换,在相互交往活动中实现精神生命的高度协调。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引导双方实现生命的精神交互,促进幼儿精神生命的科学发展,唤醒个体生命的直觉冲动。借助师幼互动推进师幼心灵的融合碰撞,使教师体验幼儿的生命灵性,使幼儿感受生命的巨大能量。教师作为幼儿生命的引路人,指导幼儿与多种生命之间互动沟通,推动幼儿生命与不同形式生命体之间的合作,点燃生命与生命之间碰撞的精神力量。借助互动师幼彼此尊重对方的生命,在双向动态的对话中交换不同的生命体验,建构师幼双方谐和共生的生命互动空间。借助互动师幼双方在永恒的生命共振中不断吸取对方生命的正向能量,同样积极助推实现个体生命的协同超越发展。
参考文献:
[1]南钢,郭文霞.论师幼互动[J].基础教育,2012,9(5).
[2][意]玛丽亚·蒙台梭利[M].马荣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徐光明.从时间走向绵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4][德]西美尔.生命直观[M].刁承俊,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5]田方.师幼互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30(4).
[6]夏梦,陶嘉欣,张晋.生命特性在儿童教育中的疏离与回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9).
[7]宋敏.异化与回归:生命哲学视域下儿童教育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7).
[8]高成.师生交往的现实审视及其重构——基于生命哲学的视野[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