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兰保护区单座苣苔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2020-07-14覃池萍兰洪波姚芊杨婷婷莫家伟费仕鹏姚雾清
覃池萍 兰洪波 姚芊 杨婷婷 莫家伟 费仕鹏 姚雾清
摘 要:采用样线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种群统计学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单座苣苔植物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茂兰自然保护区单座苣苔分布较广,主要生长于石面和石缝上,海拔高度在429~1135m;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单座苣苔有4432株;针对茂兰保护区单座苣苔资源现状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单座苣苔;种群数量;资源;茂兰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 Q949.77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2-0125-02
Abstract: Based on both plot and inveestigation,the demographic method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quantity of species Metabriggsia ovalifolia W.T.Wang in Maolan reserve.The result showed that:M. wa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is area,and grows on the stone surface and the stone crevice,and cliffs of the valley at altitude of 429-1135m;The total number of the naturally distributed individual was around 4432; Beaed on such a background,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conservation of the resource of M. ovalifolia W.T.Wang in Maolan reserve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Metabriggsia ovalifolia W.T.Wang; quantity of species; present situation; Maolan reserve
單座苣苔(Metabriggsia ovalifolia W.T.Wang),属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单座苣苔属多年生草本,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属于IUCN濒危物种等级极危(CR)[1]。主要分布在广西那坡、环江及云南麻栗坡和贵州南部,生长于海拔500~1100m石灰山山坡林下潮湿地段。目前,关于单座苣苔的文献研究较少[2-4],而对单座苣苔资源现状和调查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于2018—2019年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单座苣苔进行了资源专项调查。调查发现,在整个茂兰保护区均有单座苣苔居群生长。为此,本文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单座苣苔为本对象,通过对其资源现状和濒危程度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为单座苣苔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自然概况
茂兰喀斯特森林位于贵州省荔波县南部,与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地理位置为107°52′10~108°45′40E,25°09′20~25°20′50N,面积212.85km2。森林覆盖率达87.3%,处于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在550~850m。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年气温差18.3℃,全年降水量在1750~1950mm,年平均湿度83%左右,年日照平均1272.8h左右。区内土壤以黑色石灰土为主,持水量较低,地表水缺乏[5]。森林植被的主要类型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灌木林、藤刺灌丛和灌草丛等[6]。
2 研究方法
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永康、翁昂、洞塘、三岔河、坡夜片区各设置5条样线,共30条样线。采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样线内不同的地段设置样方,调查记录样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状况、植株群数、伴生树种等,重点对单座苣苔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
3 结果与分析
3.1 分布现状 在调查的20条样线上均有单座苣苔分布,永康片区发现5个居群,翁昂片区发现15个居群,洞塘发现片区10个居群,三岔河片区发现8个居群,坡夜片区发现6个居群。单座苣苔生长在山谷潮湿地段,坡向为东向和北向,坡位为中下坡,坡度为平坡和中陡坡,海拔在429~1135m,生长在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下的岩面薄层土上、石缝、石面上,土壤为黑色腐殖土,植被类型主要小灌木和草本为主,灌木优势树种主要有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 Wu)、腺叶山矾(Symplocos adenophylla Wall.)、石山木莲(Manglietia calcarea X.H.Song)、樟叶槭(Acer albopurpurascens Hayata)、长梗罗伞(Brassaiopsis glomerulata var. longipedicellata)等,草本优势种主要有崖爬藤 [Tetrastigma formosanum (Hemsl.) Gagnep]、江南星厥[Microsorium fortunei (Moore) Ching]、巢厥(Neottopteris nidus Linn)、苔草(Carex tristachya)等。
3.2 种群数量 由表1可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单座苣苔共有44个群居,4432株,平均居群有100.7株。运用种群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在永康片区的5个群居495株中,石面上生长的205株,占总株数的41.41%;石缝生长的136株,占27.47%;土面生长的154株,占31.11%。在翁昂片区的15个群居1211株中,石面上生长的296株,占总株数的24.44%;石缝生长的586株,占48.39%;土面生长的329株,占27.17%。在洞塘片区的10个群居1074株中,石面上生长的168株,占15.64%;石缝生长的639株,占59.50%;土面生长的267株,占24.86%。在三岔河片区的8个群居872株中,石面上生长的392株,占44.95%;石缝生长的287株,占32.91%;土面生长的193株,占22.13%。在坡夜片区的6个群居780株中,石面上生长的266株,占34.10%;石缝生长的349株,占44.74%;土面生长的165株,占21.15%。可见,茂兰自然保护区单座苣苔种群数量较为丰富,分布范围较广,分布较均匀,主要以石面和石缝生长为主。
4 讨论与建议
4.1 保护价值 单座苣苔早在1979年被方鼎和廖信佩先生在广西那坡采集到标本,模式标本存在广西中医药研究所。至1983年经王文采先生鉴定为新种发表在《广西植物》后,才被人所认识。除在广西外,后人又先后在云南麻坡、廣西西部、北部及贵州南部和中越边境发现单座苣苔。野生种群分成少见,现仅存种类生长于石灰岩山常绿阔叶林下,对环境的依赖很强。单座苣苔属为中国特有属,且仅有单座苣苔和紫叶单座苣苔2个种。因此,今后在茂兰自然保护区内地单座苣苔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4.2 保护建议
4.2.1 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对单座苣苔资源及生境的保护意识 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提高群众对单座苣苔资源的保护意识。由于诸多因素,群众对这种草本植物认识不足,其保护价值根本不知道,认为采挖一株花草影响不大,或是放牧等踩死一颗小草无关紧要。因此,今后应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认识到单座苣苔植物的保护价值,受到关注,自觉地保护。
4.2.2 做好资源的巡护、监测管理 目前,茂兰保护区已建立了16条固定样线,已把单座苣苔作为目的物种进行监测,每月进行定期监测,准确地掌握样线上的单座苣苔居群生境、数量等因子的动态变化。
4.2.3 加强种质资源研究 虽然此次进行了调查,但仍然没有确定保护区内单座苣苔准确的种质资源情况,今后应加强对茂兰保护区单座苣苔属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准确、全面地掌握分布地点、繁殖特征、传粉媒介、生境需求、相对居群数量和大小以及居群的遗传结构,制定具体保育措施的科学基础。目前,茂兰保护区已建立了组培室,但自身科技水平是无法对保护区单座苣苔进行系统研究。今后应与国内科研院校合作,对保护区单座苣苔属植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实行共同研究,成果共享,以便制定科学的保育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松,解焱.中国物种红色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05.
[2]王文采.广西苦苣苔科一新属[J].广西植物,1983,3(1):1-6.
[3]李振宁,王印政.中国苦苣苔科植物[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2-123.
[4]谭运洪.云南苦苣苔科一新记录属——单座苣苔属[J].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0):2122-2123.
[5]兰洪波,冉景丞,王万海,等.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7,37(4):483-487.
[6]李子忠,金道超.茂兰景观昆虫[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3-4.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