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自然循环微生物菌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2020-07-14谢咏梅王小鹏曹伟波简海丽阮朝荣
谢咏梅 王小鹏 曹伟波 简海丽 阮朝荣
摘 要:该文研究了2种微生物菌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微生物肥均能显著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尤其是AM自然循环微生物菌的增产效果最明显,产量达到29125kg/hm2,比CK(23958kg/hm2)增产5167kg/hm2,增幅21.57%;经济效益达到87375元/hm2,比CK(71874元/hm2)增收15501元/hm2,增幅21.57%。
关键词:马铃薯;微生物菌;产量;效益;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32.0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2-0095-02
长期大量施用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加上连年种植,会导致土壤中的某些中微量元素缺乏,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就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产品品质下降、作物抗病抗逆能力弱等不利影响。为解决这类问题,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微生物肥料对土壤及作物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1]。微生物肥料是由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经工业化培养发酵而成的生物性肥料,其主要作用包括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通过拮抗、占位、竞争排斥等一系列作用控制微生态环境中有益微生物数量,促进 NPK 转化,提高农作物的养分利用效率;通过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细胞分裂素)刺激作物生长发育;增强植物抗病虫害和抗旱能力,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通过降低化肥施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微生态环境,调控微生态平衡[2-3]。因此,为探究不同微生物肥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笔者特开展了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旧州镇长安村广西翼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基地,面积33.33hm2,试验地地势开阔平坦,为沙壤土,肥力较高,排灌方便,前茬为水稻。
1.2 供试材料 AM自然循环微生物菌,甲聚糖型微生物菌肥。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处理A:(AM自然循环微生物菌)、处理B:(甲聚糖型微生物菌肥)、喷清水对照(CK),每个处理面积0.067hm2,不设重复。
1.4 试验方法 马铃薯于2019年11月1日种植,齐苗后于11月22日下午用1:50倍AM菌液灌根及叶面喷施,甲聚糖型微生物菌肥同时按说明使用,对照喷清水;2019年12月12日喷第2次,用1∶100倍AM菌液叶面喷施,甲聚糖型微生物菌肥同时按说明使用,对照喷清水;2020年1月13日喷第3次,用1∶100倍AM菌液叶面喷施,甲聚糖型微生物菌肥同时按说明使用,对照喷清水。每次喷施之前对每个处理标记10株进行观测调查,记录生长情况,叶色、光泽度、植株的病虫害情况,3个处理都要定点拍照。2020年3月10日进行田间查定测产验收,验收时仔细观察每个处理的发病烂苗情况,观察叶片的光泽度和鲜嫩程度,取样进行室内品质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抗病力的影响 不同生物菌肥对马铃薯抗病力的影响见表1。由表1可知,处理A最抗病,烂棵率只有2.4%,比处理B(7%)少4.6%,比CK(11%)少8.6%,因此处理A在提高马铃薯抗病能力上效果明显。
2.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从产量统计结果看(表2),处理A产量最高,达到29125kg/hm2,比处理B(25389kg/hm2)增产3736kg/hm2,增幅14.72%,;比CK(23958kg/hm2)增产5167kg/hm2,增幅21.57%。
2.3 不同處理对马铃薯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经济效益具有显著影响。处理A产值达87375元/hm2,比处理B(76167元/hm2)增加11208元/hm2,增长14.72%;处理A比CK(71874元/hm2)增加15501元/hm2,增长21.57%。由此可见,AM自然循环微生物菌能显著增加马铃薯经济效益。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喷施AM自然循环微生物菌的处理虽然发现少量霜霉病,但没有扩展,而对照区及其他市面产品发现有霜霉病后很难控制,叶片有腐烂现象,表明AM自然循环微生物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喷施AM自然循环微生物菌的处理产量29125kg/hm2,比对照增产5167kg/hm2,增产21.57%,增收15501元/hm2;比甲聚糖型微生物菌处理增产3736kg/hm2,增产14.72%,增收11208元/hm2。
叶面喷施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措施,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并促进增产。AM自然循环微生物菌单独添加硅、镁、铜、铁、锌、硼、钼等中微量元素,喷施后马铃薯长势强健,抗病性、适应性强,叶片较厚。
参考文献
[1]樊军生,贾丽霞,樊文梅.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7):47.
[2]段恩忠.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2016,34(11):108.
[3]胡可,王琳,秦俊梅.菌肥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石灰性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10):76-80.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