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米农药制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效试验

2020-07-14江彦军孙明清张红芹丁莉程翠联刘鑫翠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防效蚜虫小麦

江彦军 孙明清 张红芹 丁莉 程翠联 刘鑫翠

摘 要:南京善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纳米水性制剂是一种新型植保无人机飞防专用药剂,2019年在小麦后期病虫害防治中,用同一种药剂的纳米制剂和传统制剂进行了小麦蚜虫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d、7d和14d,纳米制剂的防效均优于传统制剂,平均高4%左右;小麦产量上也高于传统制剂防治,增产率为2.39%。因此,使用纳米制剂能够减少农药用量且防效较好,试验中未发现其对小麦产生不利影响,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纳米农药;小麦;蚜虫;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2-0074-02

Abstract:The nano water-based formulation developed by Nanjing Shansi Biotechnology Co., Ltd. is a new type of special agent for UAV flight control of plant protection. In 2019, the control effect of wheat aphid was verified by using the nano formulation and traditional formulation of the same agent in the late stage of wheat pest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of nano formula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formulation in 3 days, 7 days and 14 days after treatment, which was about 4% higher, and the yield of wheat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formulation, which was 2.39% higher. The use of nano pesticide can reduce the amount of pesticide and achieve better control effect. No adverse effect of nano pesticide on wheat production was found in the experiment process, so it should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Nano-pesticide; Wheat; Aphids; Control effect

传统农药剂型(如乳油)含有较多的有机溶剂和添加剂,存在颗粒粗大、不均匀和水分散性差等缺点,使其生物活性较低、降解缓慢,导致农药利用率较低,并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纳米农药制剂以纳米材料吸附或包裹农药分子,可以提高农药在水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促进农药对叶片表面的黏附,并控制农药的释放,从而提高了其生物活性[1]。纳米农药是一种新型农药制剂技术,可以使水不溶性农药的微粒,以尽可能小的纳米尺寸均匀稳定地分散于水中,并因减小农药微粒尺寸、增加农药微粒数量、增大微粒比表面积,有利于充分接触防治靶标,从而达到提高农药药效、减量增效的目的,特别适用于植保无人机的超低容量喷雾作业。植保无人机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作为国内新型植保作业方式,与传统的人工施药和地面机械施药方法相比,具有作业效率高、成本低、农药利用率高的特点[2]。

南京善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航空植保专用药剂——纳米农药水性制剂(下称纳米农药)具有水溶性好、分布均匀、渗透性强、持效性好、沉降速度快和飘移小等特点。本试验开展了南京善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纳米复配技术生产的航空植保专用药剂对小麦中后期蚜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研究航空植保专用药剂纳米农药水性制剂对小麦中后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中麦155,2018年10月15日播种,田间穗数630万/hm2。供试药剂:0.8%噻虫嗪微乳剂(南京善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选择在河北省无极县城关镇一种植大户的麦田中进行,试验面积1hm2。示范田地势较平坦,土壤性质和肥力均匀一致,交通便利。

1.3 试验设計 试验设纳米农药组合、对照药剂组合和空白对照共3个处理。纳米农药噻虫嗪用量为有效成分18g/hm2,传统药剂噻虫嗪用量为有效成分22.5g/hm2。每个处理面积0.33hm2,小区之间隔离带10m。

1.4 施药方法 5月10日施药,采用大疆植保无人机,型号为mg-1p。飞行高度2m,速度4m/s,用液量27L/hm2。施药时气温25℃,湿度26%,风向为南风2~3级。

1.5 调查分析

1.5.1 试验期天气状况 试验于5月10—24日期间进行防效调查。5月10日施药,当天为晴天,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15℃。药后3d无雨,试验防效调查期间,天气以晴为主,最高气温37℃(5月22日),最低气温13℃(5月12日)。

1.5.2 数据调查 施药前、施药后3d、7d和14d,分别调查蚜虫发生情况,整个试验期间共调查4次。

(1)麦蚜: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0.25m2,记录蚜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3]: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口基数-施药后虫口数)/施药前虫口基数×100;

防效(%)=(處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产量调查:小区收获时,每个处理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面积不小于1m2。统计计算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计算产量、增产率。产量计算公式如下[4]:

实测产量(kg)=有效穗数×平均穗粒数×千粒重×10-6×85%;

增产率(%)=(药剂处理区产量-空白对照区产量)/空白对照区产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麦蚜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纳米农药施药3d、7d和14d的防效分别为88.64%、90.19%和90.21%,比对照农药的防效分别高3.89%、3.47%和4.98%。表明纳米农药防效高于传统对照药剂,且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也均优于传统对照药剂。

2.2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纳米农药和传统对照农药穗粒数相同,均高于不施药防治的空白对照;纳米农药处理的千粒重高于传统对照农药;从最后产量数据看,纳米农药处理和传统农药处理较空白处理分别增产15.48%、12.78%,说明小麦后期虫害防治非常有必要,纳米农药处理的产量高于传统对照农药处理159kg/hm2,增产率为2.39%。

3 结论与讨论

由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南京善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纳米农药制剂对麦蚜的防效高于传统药剂,且使用量低于传统对比药剂。使用纳米农药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量,符合当前农药零增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孙长娇等研究指出,传统农药剂型通常会以较高的剂量施用至田间,但由于漂移、淋溶、流失或降解等作用使其浓度会迅速降至有效浓度以下,在作物生长期内需要反复施用才能达到预期防治效果。而利用纳米技术对载体材料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控,可构建长效缓释纳米载药系统,使农药释放特性与有害生物发生规律相匹配,延长持效期,降低农药施用剂量和施药频率,从而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5]。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未发现纳米农药制剂对小麦产生不利的影响。试验安排是结合小麦“一喷三防”进行,纳米杀菌剂农药也进行了试验,但2019年白粉病发生很轻。因此,本研究仅对杀虫剂纳米农药进行防效分析,有待继续进行试验有推广价值的纳米农药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关文勋,唐黎明.多功能阿维菌素纳米农药的制备及控制释放[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40(5):1096-1102.

[2]兰玉彬,陈盛德,邓继忠,等.中国植保无人机发展形势及问题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40(5):217-225.

[3]魏会新,许烨,冯安荣,等.不同时期、不同次数的小麦“一喷三防”防效对比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4):42-44,78.

[4]马书芳.不同药剂应用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7(6):124-125.

[5]孙长娇,王琰,赵翔,等.纳米农药剂型与其减施增效机理研究进展[J].农药学学报,2020,22(2):205-213.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防效蚜虫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哭娃小麦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鸭脚树星室木虱的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30%苯甲·丙环唑不同施药期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及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
不同药剂拌种防治水稻病虫害药效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