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打造萍乡市党性教育“红色品牌”

2020-07-14金艳红

文教资料 2020年12期
关键词:萍乡市党性教育

金艳红

摘    要: 萍乡,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诞生地、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等,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优秀的红色基因。本文认为:可以从深挖红色资源丰富内涵、整合红色资源实现共享、擦亮“红色萍乡”品牌、激活红色教育模式四个方面,打造萍乡市党性教育“红色品牌”。

关键词: 萍乡市    党性教育    红色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要传承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在传承中提纯党性。并在江西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江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要让党员干部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萍鄉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是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革命先辈长期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优秀的红色基因,是开展党性教育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进一步充分发挥这些红色资源的优势,打造党性教育“红色品牌”,有助于突出萍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位置,扩大萍乡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萍乡市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为打造党性教育品牌夯实基础

习近平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员干部要在重温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中汲取政治营养,找准定位,找到前行的力量。萍乡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安源、莲花,安源曾被誉为中国“小莫斯科”,曾是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过工人运动的地方,同时在安源创造了“全国最早的中共地方党校——安源党校”“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党支部——安源路矿工人支部”“中国最早的儿童组织——安源儿童团”等16个全国之最,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诞生地、秋收起义的策应地,在中国革命史、工运史、党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在萍乡安源,有多处革命遗址和纪念地,诉说着伟人们的故事。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考察时住过的八方井44号;李立三开办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的五福巷;刘少奇和路矿当局谈判并取得胜利的安源公务总汇大楼;毛泽民担任过总经理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等,佐证了安源红色历史的独特魅力,铸造和孕育了“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为主要内涵的安源精神。莲花县是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引兵上井冈的决策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不当将军当农民的甘祖昌等13位开国将军,有末代帝师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朱益藩,有老阿姨龚全珍,有宾兴馆、莲花一枝枪、花塘官厅、列宁学校等革命遗址和纪念地。芦溪县有总指挥卢德铭的牺牲地秋收起义烈士陵园,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基地武功山等。上栗县有中国建党时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张国焘故居,有开国将军王六生等革命先烈等。湘东区有彭树敏烈士广场、凯丰纪念园等。这些丰厚的红色资源和红色基因都是萍乡独一无二的红色资源优势,是萍乡最具竞争力的红色资源优势,为萍乡打造党性教育“红色品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打造萍乡市党性教育“红色品牌”的建议

(一)深挖红色资源丰富内涵,深挖精神内涵是红色教育资源的灵魂和价值所在,要把挖掘提炼精神内涵作为首要任务。

深入挖掘党史资料。萍乡市成立红色文化和党性教育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力量研究总结史实资料,全面客观地还原历史事实总结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比如在“我党第一所党校——安源党校”这一名片和富矿的红色招牌上,要组织力量深度挖掘“安源党校”史实,既掌握全貌,又精抠细节,还原生动的历史,并结合实践需要,紧贴时代主题,探寻“最早”的价值所在、意义所在,深层提炼“安源党校”经验。把“安源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独特性、标志性的红色品牌。

讲好萍乡红色故事。深入挖掘老同志的红色故事及先进模范的英雄事迹,搜集整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系列故事,寻找先烈后人和知情人,丰富红色资源内容,广泛宣传英雄事迹,讲好红色故事。萍乡是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胡耀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有甘祖昌、朱辉照等18位开国将军,有热爱工运、宁死不屈的黄静源,有英雄无畏、视死如归的刘仁堪等,要深入挖掘这些革命先烈事迹,采用多样方式,让英烈后人等用平凡的语言、第一视角谈将军小事,讲述好“萍乡的红色故事”,形成品牌效应。

丰富红色文化内涵。赋予红色资源时代内涵,把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与改革和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与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结合起来,与新时期群众工作结合起来,活学活用革命先辈的宗旨意识、群众工作理念,让党员干部学有所思、学有所悟。比如安源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源精神的总结提炼上结合时代的要求,与当今社会有机联系,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使红色基因更加贴近时代,不断传承和弘扬“安源精神”,引导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求新求变、担当实干,不断破解发展难题,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为萍乡实现“五年新跨越”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整合红色资源实现共享,整合红色资源,实现红色资源的共建共享,树立具有特色的党性教育“红色品牌”。

着力建好党性教育基地。在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上,做到市统一规划,基地各具特色,展馆形式多样,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处处体现地方红色精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分散的红色文化遗址进行复制和集中建设,打造连体式现场教育基地。围绕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感染力强的党性教育基地,安源纪念馆、安源党校、卢德铭烈士陵园等现场教学点,并以此进一步整合各县区的红色资源,初步形成党性教育资源链。推进重要革命纪念场馆规范化、品牌化战略,开展全市重要革命纪念场馆陈列布展升级改造工程,重点做好安源党校等纪念场馆的重新布展、升级改造工作,提升红色教育基地品质。

打造党性教育精品课程。培训课程是红色资源及其精神内涵走进课堂的重要载体。要把开发精品课程体系作为前提基础,紧密结合教育基地特点特色和当前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实际,突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艰苦奋斗等方面,组织教育培训机构、党史研究部门和专家教授,打造教学单元,研发课程体系,让红色资源转化为“本土教材”、精神内涵走进培训课堂,为开展有效的教育培训奠定基础、建好载体。目前萍乡市既有红色基地,又有研发红色课程,组织出版了《萍乡市领导干部革命传统教育读本》,有《薪火相传    信念永恒——红色沿背印记》《甘祖昌的家风》《甘祖昌的群众工作法》等访谈式党课,有《一座桥变十二座桥》等微党课,还有采茶剧《并蒂莲花》、采茶戏《有事找老杨》、话剧《老阿姨》、广播剧《本色》、电教片《家园》等影视戏剧作品。

探索建立“大师资队伍”。整合本地党史教育教学资源,探索建立“大师资队伍”,党校资深老师、党史研究专家整合起来,组建成专题讲师团队;从部门单位选拔综合素质较高、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组建专业讲解团队;从社会各界征招党史爱好者,组建志愿宣传团队。聘请理论功底扎实、政策水平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知名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充实党性教育团队。参与建立全国和各地区党员干部教育师资库,实行“师资联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共同开发红色精品课程。

(三)擦亮“红色萍乡”品牌,进一步打响“红色萍乡”品牌,凝聚具有萍乡特色的对外传播文化形象。

宣传“红色萍乡”名片。素有“全国最早的中共地方党校——安源党校”等16个全国“之最”美称的萍乡,在中国革命史、工运史、党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有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要充分利用这些“之最”名片及各县区的名片,比如莲花县的“莲花福地名片、革命老区名片、历史文化名片,生态环境名片、扶贫政策名片”五张名片等,制作“红色萍乡”专题片,编成文字等方式,全面介绍萍乡党史资源,增强红色文化宣传效果。比如青年作家漆宇勤用一部《安源娃娃安源红》表达对那些为革命理想在安源抛头颅洒热血的先驱者崇敬之情。这样一部长篇历史散文,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擦亮了红色安源的历史名片。

打响“红色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实施红色旅游景点设计、改造、扩建和新建工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旅游精品路线,以红色旅游打响红色文化品牌。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旅游产品。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及谈判大楼等红色旅游景点与当地的民俗游、工业旅游和乡村游景点相融合,形成了安源红色旅游+民俗文化+工业文明+乡村的旅游新模式;莲花县以莲花一枝枪、花塘官厅、棋盘山三年游击战争旧址为主题,打造了红色旅游+党建教育基地的新模式。

打造“尚爱城市”品牌。红色文化养分孕育广大市民德行施人间,善举暖天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在龚全珍“老阿姨”的精神引领下,萍乡这座小城的好人如事如雨后春笋,不胜枚举,涌现出正式注册志愿者20多万,凡人善举层出不穷。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萍乡市先后有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6人荣获“省道德模范”;66人上榜“中国好人榜”;71人上榜“江西好人榜”。好人好事推荐评选和大力宣传,推进了正能量的传递,有力地培育、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兴好人文化,从“好人现象”到“好人效应”,打造“尚爱城市”品牌。

(四)激活红色教育模式,做到知之深、情之切、信之笃、行之实,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党性教育理念。要改进单纯理论教育方式,变“单向传递”为“双向互动”,变“单一说教”为“真情感动”,充分调动教师和学员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努力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开展“红色讲堂”为载体,制订长远规划,有计划地开展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让党性教育常态化。

创新党性教育内容。把大量红色历史遗迹开发成为党性教育基地,把丰富的实物史料转化为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将革命史、历史人物融入培训内容中,针对不同班次和培训对象,精选课程,让党员干部在“看、听、思、悟”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体验度、鲜活性,在“身临其境”中真正触及思想、震撼心灵,增强党员干部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创新党性教育方式。组织现场参观教学、访谈式教学、座谈会、访问革命先烈后人、观看红色影视作品、采茶剧、“重走秋收起义之路”“建立红色党支部”等活动,让党员干部体验红色生活、重温红色历史,寓教于乐,讲求实效,力促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比如甘祖昌干部学院致力于探索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新途径,开拓出一种集讲课、体验、实践于一体的红色培训模式,依托“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人人是教员”的独特教学方式,打造一所“沒有围墙的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裴鸿卫.红色教育培训的新探索——打造“没有围墙”的甘祖昌干部学院[J].党史文苑,2018(11).

[2]范瑞娟.浅谈新时代党校加强党性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山西青年.2018(21).

[3]中共宿州市委党校.对打造我省干部培训红色教育品牌的建议[EB/OL]. http: //www. ahszdx.gov.cn/73840024/806 52688.html.

[4]杜明英.全域旅游视角下红色文化资源利用路径的思考——以贵阳市云岩区为例[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7(5).

猜你喜欢

萍乡市党性教育
第一次做寿司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A team that transcends generations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镇中学学生作品展
My New Friend
陕西,我的家乡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三严三实”视域下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实践路径
党员一生必修哪门课
萍乡市放射防护培训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