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摩会:近代学堂教育的探索、转向与呈现

2020-07-14刘周颖

文教资料 2020年12期
关键词:观摩会大公报

刘周颖

摘    要: 近代新式教育兴起,学堂逐渐取代私塾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开始了教育的现代化转变。在私塾改良过程中,举办观摩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改革方式,有益于学堂教育的发展。但囿于时局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观摩会    大公报    学堂教育

梁启超认为:“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治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①(19)近代以来,教育制度不断革新,教育形式和内容越来越得到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在私塾教育过渡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举办观摩会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以《大公报》上对观摩会的报道为史料,梳理观摩会的创办缘起、组织形式及内容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在清末民初新式学堂兴办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勾勒出观摩会由考察、陈列到比较、研究再到宣传和推广的发展脉络。由于当时政治权势结构不稳,观摩会的创办具有时效性短、贯彻不彻底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一、观摩会创办背景

甲午战败,辛丑签订条约,社会的动乱,巨额的赔款,再加之“新政”中增练新军、创办实业等政策,使濒临崩溃的清王朝的财政更加入不敷出,因此要兴学,经费来源就成了首当其冲的大问题②(142)。国家想要发展教育,不仅需要政策的制定,更需要经费和师资力量充足。以新式学堂的发展为例,在教育经费不足以支撑的情况下,改良旧有私塾使之成为或者符合新式学堂教育的标准不失为一种应对策略。

在清廷废止科举之前,天津兴办学堂的活动蓬勃而起。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自1895年至1905年废除科举的十年之间,天津共创办各类学堂49所,其中初等学堂31所,中等学堂7所,在教学内容和创办形式上都更加趋向近代化②(111-113)。1904年严修初任学校司,同年学校司改称直隶学务处,第二年学务处由保定迁至天津。1906年,根据《学部奏陈各省学务官制折》,省设提学使一员,统辖各省学务。省以下各府厅州县设劝学所,为府厅州县的教育行政机构。各府厅州县“设县视学一人,兼学务总董”,负责劝办小学,以推广普及教育。另根据《学部奏陈各省学务详细管制及办事权限章程》中的规定,设立了“天津劝学所”,管理天津县内的初等和中等教育事宜。县劝学所下设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各区设劝学员,负责劝办小学堂,推广普及教育②(138-141)。

推广普及教育的首要问题即为原有私塾如何改良、新设私塾如何取缔,以免滥竽充数。国体变更后,因经费停拨,缺乏人才,扩充师资又限于财力不够,小学教员多未合格,厉行检定淘汰则一时无人代替,因此社会对学校缺乏信任感③。在此背景下,天津劝学所“提倡改良私塾办法”“决定将内外城各改良私塾由该区劝学员详加调查,分为完全、简易二项,列表送所,以便下期观摩会按照考试”④。并且开办私塾改良会,逐步厘定改进办法⑤。时人认为学部设立之观摩会,“系仿运动会意义略为变相,而于学务一端深有裨益,现拟订定划一章程,通饬京外各学堂,一律遵办,以资观感而求进步”⑥。

近代天津教育在社会动荡不安、教育财政危机的情形下,开始了探索和尝试。中小学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环,于青少年而言十分重要,其课程与形式将影响后期发展。因此,考察观摩会的组织形式,了解其举行过程和创办意义,显然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组织形式与考核内容

观摩会具有统一的组织形式。根据《议定观摩会章程》,因为“开办观摩会于学务洵有裨益,现饬各司员详订划一章程,以便咨行京外各学堂一体遵办,借兴教育”⑦。从举办空间来看,观摩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场内和场外两种。场内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组织学生考试,考察科目包括国文、算术、理科、历史、地理等,另一种是直接展览学生成绩。场外则指体育观摩会。就举办程序而言,一般先是由劝学所等教育部门议定章程,然后通告各校届期到会,各塾限期内将各年级学生总数及姓名、年岁、程度并该塾名次、住址、塾师姓名,用四裁仿纸本,每半页格式,限以十行缮送至劝学所,以凭筹办⑧,定期举行后则评定成绩,颁奖公示,以资鼓励。

《大公报》中有关观摩会的记载较早出现于1906年2月9日,朿鹿县(今河北省新集镇)“因乡村小学堂逐渐加多,稽察难周,拟仿照外洋运动会办法创开城乡观摩会,以资互参而归划一”。此次观摩会前后历时二十余天,地址则在城乡适中之区匀配,附近村庄共分为七会,参加者共计一千八百八十二名。考察形式为在讲堂上分班考较,试以修身、历史、地理、算学、格致五项题目,再阅各项体操,与讲堂上功课合并酌定分数,以六十分为及格⑨。考试过程中学生应当遵循考试规则,入座后不得越号,隔号不得交谈,交卷不得逾限⑩,不得托故不到,如学生有特别事故,应在册内叙明以便平均核算分数,凡非应考之学生照常上课,毋庸放学{11},应考学生除稿纸笔墨外不得携他物{12}。

观摩会的考试科目主要有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理科等,尤以国文和算术为主。从题目要求来看,一是相对比较简单,与生活息息相关,二是与科学和实业相关联。例如国文题目有“学生宜慎防时疫说”“刘生绘画记(以俗言译文语)”“公众卫生说”等。算术题目如某工人每日作工得银六角四分,若作二十四日所得工资备作五十日之用,问每日可用若干{13}。理科题目如声音如何发生,如何传播而达于耳经,如何作用而生听觉。作品展览则将各种仪器,各班学生及毕业师范各生之成績品,桌椅、布匹、操衣、粉笔等物陈列于理化室,各小学学生均往参观,由该班各生轮次试验理化仪器,以资观摩{14}。

专门陈列各学堂图画、手工成绩,并演试各种游戏音乐是观摩会的另一组织形式。各学堂学生只需将图画、手工品陈列,或任演某种游戏、音乐即可{15}。以城西慈惠寺官立两等小学堂为例,本学堂开办观摩会时“征集本县各学堂成绩品,分室陈列,任人参观”。其中手工部、女学部、国文、算学部、图画部分别陈列作品{16}。观览者参观时须遵守规则,依次翻阅,阅后照旧放妥,按指定路线出入,不得在会场内吸烟以防危险{17}。

体育观摩会一般在室外举行,参观者更广泛。1919年4月20日,天津劝学所在南开中学操场举办各学校体育观摩会,练习项目包括武术令、兵操等,并约定批评员评定甲乙{18}。从体育观摩会的操练内容来看,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更是以养成军国民资为目的{19},寓兵于士依然是尚武之精神的实践{20}。

三、观摩会呈现效果

观摩会结束后,一般会择优评定,予以奖励。奖品有笔墨、书籍及扇、石版、爱国扇、毛笔、石笔等{21}。在举行观摩会的时候并不限定于哪种形式,考试、展览、体育观摩或任选一种或者两种,有时三种同时举行。此外,从考察对象来看,又可以分为学生、教员和学校三种。观摩过程中被考察的主要对象虽然是学生,但成绩高低好坏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学堂的教育情况和进步与否,以及教员的教授管理法是否得当。有关学生考察的情形,上文已做详细论述,接下来就考试内容及教员和学校考核情形略做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塾师和私塾改良产生的影响,进而考察近代学堂教育的探索与转向过程。

举办观摩会是推动私塾改良的重要手段{22}(54-55)。对改良私塾的训练主要是通过组织改良私塾观摩会、改良私塾研究会实现的。被认定的改良私塾的学生和塾师要参加观摩会考试,以巩固改良成果。学务人员到各塾调查及各项人员到塾参观,遇理课时应照席讲授,劝学员如拷问学生应仔细回答,不准蒙面摇首故作不知{23},考核合格才能提升优等{24}。观摩会尚未举行的各学区,所有私立各学堂名誉金亦须考验后方可颁给{25}。1917年9月,天津劝学所第二学区第三期传习所开办教授观摩会,“是日来宾百余人,首先振铃开会,讲述开会词,而后丁省身先生教授三四年国文、生字、修身,冯锦堂先生教授全级算术,张宾彦先生教授三四年国文,讲课完毕,邓澄波先生代表所长发给模范学生奖品,计每人铜墨盒一个,刻有劝学所受奖人之姓名留作纪念,最后行毕业式行鞠躬礼”{26}。从考察题目来看,主要围绕教授和管理两个主题。小学教育以留意儿童身心发育,培养国民道德基础,并授以生活必需知识技能为宗旨。关于教授法问题,如现今国民学校应以何教科为最要,并说其理由{27}。这些题目都是当时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举办教员观摩会集思广益,不仅有助于解决问题,而且教员是直接与学生接触的教育参与者,理应对教育政策表达看法。

观摩会因其对众人开放的形式,在教育改革上达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体育观摩会时“远近妇孺观者如堵”,观摩会因而具有“鼓荡之精神”,“实有裨于成人小子而耳目心思为之俱变”{28}。此外,因观摩会经费由劝学所筹办改良私塾款项下支用,不另请款,经费紧张的情况时有发生{29},所以有“商会因本县开办国民学校观摩会,慨捐洋一百三十元,热心教育”{30}。不仅如此,劝学所观摩会试验时,更有“某塾生带同哑生陈汝奎一名,赴场试验,以识字算术缀字等课程,该生或用实物或用形体按其所问一一对答,心思极为灵敏,旋由会内当场给予特别奖品”{31}。值得一提的是,女子观摩会举办新闻时常出现在报端{32}。

虽然观摩会的举办具有一定章程,劝学员及教员等众人也在场监督和照顾,但在举办过程中也会有意外,例如因食堂饮食不卫生而造成学生闹肚子的情况偶有发生。房山县曹章村在举行小学观摩会时曾发生过贩毒案件,造成“五十余教职员、学生中毒”,幸而“立即延医救护,除十岁学生邢延荣当时殒命外,余渐次清醒”,后“经检查该村所送饭食内含石霜”“正凶已获,正研讯中”{33}。此外,由于政权更迭等因素的影响,观摩会的实际效果有时会打折扣,并不能完全达到其相观而善、推广普及教育的目的,近代中国思想认识逻辑与实际演进并不完全同步的情况现象事十分常见{34}(104)。因此,在讨论观摩会的实际情况时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

四、结语

从《大公报》中有关观摩会的报道数量来看,1906年—1910年呈增长趋势,1911年开始下降。此后十年间观摩会的举办次数飘忽不定,并无明显规律可循。从中可以看出,观摩会的举办在辛亥革命前出现了短暂的增长趋势,或许与当局的教育政策有关,但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及北洋政府统治期间,由于革命频发,政权不稳,财政紧张,往往无暇顾及教育及其经费,导致举办次数减少。当然,仅从《大公报》的统计数字并不足以描述全貌,也有可能出现以偏概全之嫌。但我们仍可以借由观摩会这一点,管中窥豹,透视晚清民初学堂教育的摸索历程。显然,在动荡中稳定、改革、发展教育并非易事,其中不同时间段内的教育制度及经费多少尤其影响了近代教育发展的模式与速度。新式教育在清末已经兴起,迫于经费和师资等因素的限制,新式学堂在很长时间内仍得不到有效推广。因此,改良私塾使之成为新式教育的一部分确实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举办观摩会即是改良私塾的一种方式,通过举办各种观摩会以期实现教育进步成为宗旨。首先,在观摩会的举办过程中,有县或者省政府人员及当地绅士的监督和参与,劝学所人员研究使塾师接受新教育新思想,解决了部分师资不足的问题;再者学校之间、教员之间通过观摩互相竞争,取长补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最后根據学生成绩评定优劣,择优公布,鼓励改良进步者,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报纸报道使得观摩会的全过程可以供给时人阅读,创造了公共阅读环境,这一形式使教育成为一种公众参与的行为,与当时各种教育思潮迭起及报纸上铺天盖地的报道相关。再者袁世凯新政期间军国民教育和实业教育有所发展,劝工陈列所、商品展览会等各种博览会得以推广,比较观摩会与博览会可以发现,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宣传和呈现的特点尤为明显。因此,对观摩会的研究不能仅止步于此,还应从更多视角进行深入挖掘。

注释:

①梁启超.变法通议·学校总论[M]//《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北京:中华书局,1989.

②赵宝琪,张凤民,主编.天津教育史:上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③京兆尹沈金鉴呈明京兆现在教育状况.天津《大公报》,1915年7月31日,第5版.

猜你喜欢

观摩会大公报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为农增收保驾护航 全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现场观摩会在晋城召开
从《大公报》看《红楼梦》与近代社会生活
“国家中心论”旗帜下《大公报》的自由思想与爱国情怀——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千课万人”2017年春季小学系列研讨会公告
浅析民国时期《申报》与《大公报》的言论特色
全省中药材机械化收获现场观摩会提出:我省将对中药材生产机械给予重点扶持
全省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观摩会召开
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年会暨交流观摩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