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湿地植物调查与分析
2020-07-14黄安书
摘 要:基于野外调查和查证相关文献,对钦州湿地维管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湿地维管束植物共计223种,隶属80科156属。种类组成以被子植物为主,共计207种,占92.8%;草本植物居多,占78.5%。生态类型丰富,以湿生、半湿生、挺水植物为主。湿地植物资源丰富,但利用水平低,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匮乏。
关键词:湿地;湿地植物;资源多样性;广西钦州
中图分类号 Q94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2-0058-03
Abstract:The resources of Wetland vascular plants in Qinzhou city were research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223 species were recorded, belonging to 156 genera and 80 families.The species composition was angiosperms mainly, including 207 species, which acconting for 92.8% of the total wetland plants.Herbaceous plants accounted for 78.5%.The ecotypes were abundant, and the mainly types were dominated by hygrophyte, half-hygrophyte and emerged plants.The resources plant is abundant but the utilization level is low, the rare endangered plants and endemic plants are scarce.
Key words:Wetland;Wetliand plants;Resources diversity;Guangxi Qinzhou
濕地环境是处于陆地与水域之间的交错地带,根据土壤水环境的不同,可分为湿生环境和水生环境2类。湿生环境是指湿地环境中土壤表面无积水覆盖部分,只是土壤潮湿或地表水位接近地表;水生环境是指土壤表面有积水覆盖,具有自由水面部分[1]。湿地植物泛指能在湿地环境生长的植物,既包括仅以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的植物,也包括那些既能在湿地环境生长又能在陆生环境生长的植物[2]。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们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同化,不仅为湿地生态系统输入能量,还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场所,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湿地植物的主要生境有河流、库塘、红树林、盐田、养殖塘、滩涂等天然或人工湿地。曾有研究人员对钦南区和钦北区沉水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3],但目前有关钦州市湿地植物资源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根据2015—2019年对广西钦州多次野外调查结果,结合相关文献,对钦州市湿地植物资源开展了调查研究,旨在为钦州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钦州市地处广西南部沿海,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海陆交通枢纽、西南地区便捷的出海通道,是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重点发展城市。钦州市总面积10895km2,大陆海岸线562.64km,辖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4县,另设有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和三娘湾旅游管理区。钦州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海洋季风特点,年平均气温21~23℃,年平均降雨量1600mm左右。境内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100km2以上河流有32条,有钦江、大风江、茅岭江、武利江、南流江、武思江、沙坪江等。钦州市现有蓄水工程总库容8.12×10m3,有效库容4.78×10m3,各类水利灌溉工程共8700多处[4]。
2 研究方法
采用样线结合样方调查方法,对钦州及辖区各县(区)开展湿地维管束植物野外踏查,记录其种类、生境等特征,对疑难植物采集标本,带回查阅植物志或图鉴确定其种类名称,编制湿地植物名录[5-7]。按照不同植物对水分需求量及依赖程度,划分其生态类型,依据湿地植物的功能作用初步分析湿地植物资源类型[8-12]。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类组成 调查结果表明,钦州现已知的湿地维管束植物共计80科156属223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型,下同),分别占广西湿地维管束植物145科358属797种的55.2%、43.6%、27.9%。其中,蕨类植物13科13属15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66科142属207种。由此可见,被子植物是钦州湿地植物的优势类群(表1)。
根据各科所含总数,将钦州市湿地维管束植物分为4个等级:含10种以上的科有4科,分别是莎草科(Cyperaceae)23种,禾本科(Agrostidoideae)21种,蓼科(Polygonaceae)12种等;含5~9种的有6科,分别是荨麻科(Urticaceae)7种,伞形科(Umbelliferae)6种,桑科(Moraceae)5种等;含2~4种有34科,分别是柳叶菜科(Onagraceae)4种,爵床科(Acanthaceae)4种,红树科(Rhizophoraceae)3种,唇形科(Labiatae)3种,草海桐科(Goodeniaceae)2种等;单科属种的有35科,有卤蕨科(Acrostichaceae)1种、蘋科(Marsileaceae)1种、海桑科(Sonneratiaceae)1种、番杏科(Sesuvaceae)1种、木麻黄(Casuarinaceae)1种等(见表2)。
3.2 生活型和生态类型
3.2.1 生活型 钦州市湿地维管束植物可分为常绿乔木10种,占总种数的4.5%;落叶乔木1种,占总种数的0.4%;常绿灌木28种,占总种数的12.6%;落叶灌木5种,占总种数的2.2%;半灌木4种,占总种数的1.8%、多年生草本117种,占总种数的52.5%;一年生草本58种,占总种数的26.0%。其中,草本植物占78.5%,占绝对优势。
3.2.2 生态类型 可分为沉水植物12种,占总种数的5.4%;浮叶植物3种,占总种数的1.3%;漂浮植物5种,占总种数的2.2%;挺水植物41种,占总种数的18.4%;湿生植物93种,占总种数的41.7%;半湿生植物45种,占总种数的20.2%;两栖植物24种,占总种数的10.8%,即以湿生植物种类居多(见表3)。
3.3 地理分布 根据植物对水分需求不同,湿地植物在地理分布上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两栖植物、半湿生植物如细叶水团花(Adina rubella)、水柳(Homonoia riparia)、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草海桐(Scaevola sericea)、文殊兰(Crinum asiaticum var. sinicum)等对水分要求不严格,主要分布在河岸、库岸、荒田沼泽、海堤内侧等水岸边以及林下土壤潮湿区域;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如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ensis var. brevifoli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南方碱蓬(Suaeda australis)、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红树林(Mangrove)等常见分布于河流、库塘、水田、沿海滩涂等富含水份的湿地生境,它们是湿地植物组成的重要的生态类群;漂浮植物、浮叶植物如水龙(Ludwigia adscendens)、莲(Nelumbo nucifera)、蘋(Marsilea quadrifolia)、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等常见分布于湖泊、库塘、河流、溪流等浅水处;沉水植物如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大茨藻(Najas marina)、小茨藻(Najas minor)等常见分布在河流、湖泊、池塘、溪流、库塘等永久性积水的水域里。
3.4 资源植物 钦州市湿地维管植物中,按其功能作用可分为环境保护植物资源、经济植物资源、种质植物资源,具体分布见表4。
环境保护(促淤造陆、固土、防风固堤、指示植物、降污、绿肥、动物栖息地)植物共74种,包括木榄(Bruguiea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互花米草、短叶茳芏、苦草、金鱼藻、芦苇、铺地黍(Panicum repens)等。经济(药用、食用、饲用、观赏、淀粉、芳香、蜜源、纤维、能源、杀虫、鞣料、油脂、木材)植物共177种,包括披散木贼(Equisetum diffusum)、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is)、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稻(Oryza sativa)、茭白(Zizania latifolia)、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蘆苇、萱草(Hemerocallis fulva)、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红树植物、茴香菖蒲(Acorus macrospadiceus)、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白棠子树(Callicarpa dichotoma)、短叶茳芏、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蓼属(Polygonum sp.)等。种质(作物近缘种、珍稀濒危、特有植物)植物有6种,包括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rroides)、水松(Glyptosstrobus pensilis)2种国家保护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水芹(Oenanthe javanica)、野荸荠(Eleocharis lantagineiformis)、稻、茭白等4种作物近缘种植物。
走访调查发现,钦州民间传统利用的湿地植物主要以食用、木材、药用及纤维植物为主,供食用的有白骨壤的果实(俗称“榄钱”)、莲、水芹、稻等,当地群众普遍采集作为蔬菜出售;卤蕨(Acrostichum aureum)、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等在民间常作药用;还有茳芏、短叶茳芏、野荸荠、芦苇等,民间常用来编制草席、竹篮等草制品;木榄、桐花树、白骨壤等红树植物的枝干曾经是大蚝养殖用蚝柱、蚝排的主要原材料。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钦州市湿地维管束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组成以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但白骨壤、桐花树、秋茄等木本植物在维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生态类型以湿生植物种类居多,其次是半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地理分布受湿地水分变化及生境底质差异,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价值高,大多数种类尚未开发利用且利用方式多为原料或初级产品,综合利用率低,开发利用潜力大。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制定钦州市湿地植物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大对湿地植物保护力度,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
参考文献
[1]梁士楚.广西湿地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5.
[2]国家林业局.中国湿地资源(广西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33-36.
[3]郭晓丽,林清,李宁,等.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和钦北区沉水植物分布与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78-6780.
[4]钦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钦州年鉴(2018)[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9:38-40.
[5]梁士楚.广西玉林湿地植物区系与群落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1):101-104.
[6]黄珂,梁士楚.右江区湿地维管植物资源调查[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01):128-131.
[7]习正俗.中国水生杂草[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8]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志第1~5卷[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1986-2019.
[9]许军,王召滢,唐山,等.鄱阳湖湿地植物多样性资源调查与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3):93-97.
[10]黄安书.广西湿地植被生态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2.
[11]巫文香.广西湿地植物种类及区系特征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12]梁士楚,黄安书,李贵玉,等.广西湿地维管束植物及其区系特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2):82-87.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