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传奇 中国故事

2020-07-14张陵

南方文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巨变福建小说

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里,一大批讲述创建新中国伟大而艰难历史故事的长篇小说相继问世,推动了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深入发展。张炯的长篇小说《巨变:1949》就是其中一部力作。小说以正在等待迎接新中国到来的福建地下党工作为背景,表现了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一群党的地下工作者,为了新中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反映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塑造了一批视死如归的忠诚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从而提炼出深刻的思想主题,讴歌了人民创造自己美好新生活的历史。

福建地下党和全国所有地方的地下党一样,都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都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代红色题材创作中,反映福建一带地下党工作历史的作品不多,而聚焦新中国成立前夕斗争的内容就更少。重要原因就在于当年曾经发生的“城工部事件”。中央派来福建领导武装斗争的一位高级干部在路上失踪,后发现被杀害。闽浙赣区党委综合各路情报,判定福建省地下党内部出现叛徒,由此展开了对负责福建地下党工作的“城市工作部”(以下简称“城工部”)的调查,一批“城工部”的高级干部被逮捕,在当时复杂的情况下,不少同志没有结论就被秘密處决。这一事件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已有结论,受冤屈的同志也得到平反,落实政策。福建省地下党的工作也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肯定。然而,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历史阴影一直笼罩在当年事件的许多参与者、经历者心头,久久不能散去。小说家要真实反映,梳理起来,难度比想象还大,仍然有许多历史细节的迷雾,无法让人看清真相,也让人无法厘清。直到《巨变:1949》问世之前,文学作品都还没有从文学反映现实这个层面上去破解这个历史之谜。中国革命历史的深刻性和复杂性,确实给中国文学创作带来了难度,也为中国文学的创新打开了巨大的思想和艺术的空间。

作家张炯正是这一历史事件的一个亲历者。他少年时期,就参加革命,曾在“城工部”领导下参与地下党和游击队工作,是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新中国以后,他进入北京大学深造,从事文学评论研究,是中国重要的文学评论家。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用文学的方式,呈现他所亲身参与的革命历史,把历史的真相通过文学的细节呈现出来,让历史之谜通过文学故事找到谜底,让历史的阴影在文学和话语中散去,出现明朗的天空。这个梦想伴随着他的人生,今天终于实现了:这就是长篇小说《巨变:1949》。如果没有作家的努力,我们可能把这个历史遗忘了。他帮我们恢复了记忆,帮我们找回了历史。

作品所涉及“城工部事件”的革命者们看到了新中国的曙光,却在黎明前死去。他们没有倒在敌人的枪口下,却被自己的同志杀害。每一个党的地下工作者随时要面对敌人的追杀,也随时要面对自己人的误解。这种误解常常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历史的悲剧在当代人看来非常残酷残忍,难以接受,但却是历史的真实,是革命史的一部分,不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为转移的真实。怎样看待这样的伟大的牺牲,应该有一种唯物史观的态度。

从这个层面上说,长篇小说《巨变:1949》有一种思想的自觉和思想的勇气。敢于直面残酷的历史现实,又能够清醒地抓到历史的本质,看到历史前进的力量。由此反映出作家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复杂问题的认识把控的思想能力和艺术水平。实际上,作者清醒地意识到,《巨变:1949》是一部小说,并不是历史。作为一个小说家,要正确处理好历史与小说之间的关系。他的责任是直面真实的历史,用艺术构思的手法,写出小说故事。历史在作家具体的叙述描写中,渐渐成为故事背景,成为人物故事线索发展的典型环境。因此,小说并不是在翻历史的旧账,不是为了喊冤叫屈,而是写在这样的历史中,这群地下党员的故事,突出一种精神意志、道德品质。是讴歌和赞美,是提醒和警示,是历史的力量,是人的命运的星空。当然,作品的真实描写和生动表现,反过来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现实,让我们更深刻认识红色历史。

长篇小说《巨变:1949》一开始就写故事主人公章喆随母亲从闽东来到福州城里读高中,成为进步学生,后又被发展成为学生党员。而这时作为福建地下党的领导机关正在遭到自己人的秘密清洗。也就是说,主人公章喆是在一个危机时期参加地下工作的。可是他对此一无所知,仍然保持着对革命的浪漫想象,甚至和天真纯洁的女学生黎玫有了良好的朋友关系。小说一方面以大量的纪实手法讲述了当时福建地下党的严酷处境,讲述了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推翻蒋家王朝的历史大势,描写国民党部队撤退到福建,准备坚守福州、泉州、漳州、厦门一线,安排国民政府和大量财富转移台湾。小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和国民党历史真实人物。由这些人物组成了历史的大线索、大格局。一方面则用章喆的故事,把这样一个大历史凝聚在一个中学生,一群找不到党组织的、被自己人和国民党特务双重打击的地下党员的命运身上。大历史的进程和个人命运发生了剧烈冲突,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纪实性的,另一方面却是虚构性的。这两种不同甚至冲突的叙事倾向的笔调居然如此和谐地并行着交织着发展着,构成了这部小说故事的基本框架。

小说故事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框架,才发展出丰富的线索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小说故事显然由三个部分来完成。第一部分描写了主人公章喆在福州读书期间,思想进步,加入共产党,接受组织安排,参加《骆驼》月刊工作,随时准备迎接解放军进入福建。由于工作经验不足,被捕入狱,他经受了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组织通过各方的力量进行了营救,出狱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意志,思想也更加成熟。第二部分则写主人公章喆到闽东农村组织游击队,建立红色政权的故事。由于城市地下工作局势越来越恶劣,加上“城工部”领导不断失踪,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福州坚持地下斗争的“城工部”基层干部不得不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一边在那些地方和敌人周旋,一边找党的组织。章喆、潘向东、朱在力等人来到福宁县开展工作,把根据地建在黄蓝村。这里在红军时期建立过红色政权,群众基础比较好。然而,还是被县长康世杰带国民党特务组织前来围捕,他们在当地革命群众的帮助下,终于突破敌人的包围圈,得到了第一批武器,拉起了一支队伍,建立起迎接解放军入闽的“挺进部队”。章喆成了这支部队年轻的政委。“挺进部队”接到解放军以后,却因为有“城工部”背景,被意外缴械遣散。章喆再度被捕后,和被俘获的国民党特务们关在一起。小说第三部分描写了主人公章喆解除审查后加入了人民解放军,找到了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当年参加红军长征,多年没有音讯,村里人都以为牺牲了。其实,到了1949年,他已经是解放军第十兵团的副司令员,指挥着大军打到了福建老家。父子相见,还没有来得及说话,父亲就奉命到前线指挥作战,误入特务组织的圈套,再一次落到敌人手中,被送到开往台湾的军舰上受审,因不屈而牺牲。直到两岸关系解冻后,才还他英雄的名誉。

小说围绕章喆三次被捕为主线,展开了复杂奇特而丰富的人物关系。梁铁军和朋友黎良勇当年都是黄埔军校的有为青年。他们同时和福宁县的大户人家的王家姐妹花谈恋爱。姐姐王淑梅嫁给了梁铁军,生下了一个男孩就是多年后成长起来的地下工作者章喆。而妹妹王淑芳嫁给了黎良勇,生下了女儿黎玫。而这两个年轻人又在同一个中学读书。在不知表兄妹关系的情况下,两人产生了恋情。梁铁军后来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员,而黎良勇曾经是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却被蒋介石拖入内战,当上了国民党部队的兵团司令官。两个昔日的朋友和连襟在福建厦门前线再度成了对手。这么多巧合与偶然看上去是增加故事的传奇性,其实更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梁铁军与黎良勇走着不同的人生道路,也给自己的后代带来不同的命运,似乎是一种宿命,却包含着历史的必然。小说正是通过这些交织着的关系,突现了人物身上那种看上去神秘其实有必然性的命运感,也因此突现了历史那种捉摸不定、神秘莫测的超人控制力。

《巨变:1949》生动描写了年轻的革命者章喆的生活经历,表现了这个朴实的农村青年真实的人生,深刻地揭示出一代进步青年的必由之路,有血有肉地塑造了一个时代英雄的形象。■

(张陵,作家出版社)

猜你喜欢

巨变福建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那个梦
福建艺术战“疫”
倾斜(小说)
庆建国70周年
图表
那些年他们这样迎国庆
对2015年福建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反思与别解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