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儿童文学与教学研究的突破性成果

2020-07-14王泉根

南方文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广西专业

在中国儿童文学的艺术版图上,广西儿童文学或许并不耀眼,但曾经深深影响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代孩子精神生活的广西童话——萧甘牛的《一幅壮锦》《灯花》、韦其麟的《百鸟衣》《寻找太阳的母亲》,还有风靡天下的歌剧《劉三姐》等,总是让人难以忘怀。作为五六十年代长大的我来说,广西文学一直有一种神秘而瑰丽的东西吸引着我。

2017年11月,我有机会去广西河池学院参加“全国儿童文学教育年会”。河池学院位于桂西北河池市宜州区,宜州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城中心矗立着“三姐故里,歌海宜州”的大型雕塑,因而一到宜州,到处都有刘三姐的身影。会议的第一天晚上,“河池学院刘三姐大学生艺术团”在校艺术楼剧场上演了一场绝对专业水准的“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汇报演出”,一千多座的阶梯剧场座无虚席,学生们如同过节般兴奋。全剧编、导、演以及乐队、灯光、音响、舞美设计,均由学院师生承担。如此精湛、专业的演出,使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与会教师赞不绝口,也使我们对刘三姐故乡的教育与文化刮目相看。

会后,我们几位北京教师还一起坐游船沿着龙江河、下枧河,进行了难忘的“唱着山歌等你来”的刘三姐山歌之旅。当我们登上下枧河畔的流花寨,在刘三姐故里景区体验原汁原味的壮族山歌对唱、赛歌、竹竿舞时,广西民歌的纯朴、悠扬、婉丽使我们沉醉其中。“歌仙本是壮家女,故居乃是农家屋”,这样的山水,这样的民俗文化,自然会产生《一幅壮锦》《百鸟衣》,产生歌海中的童谣童话,产生广西特色的儿童文学。

邓琴是广西南丹人,毕业于宜山师范学校(今河池学院)与广西教育学院,现在是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2013年曾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做了一年儿童文学研究的高级访问学者,因而儿童文学与教师教育是她主攻的专业与执教的中心学科。会议期间,她告诉我正在承担省级社科研究项目“地域民族视阈下的广西儿童文学研究”,并就课题的论题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了交流。现在,邓琴终于顺利完成了课题项目,将二十万字的书稿《广西儿童文学探论》电邮给我,要我为她的第一部论著作序。我由衷地为邓琴高兴,为广西儿童文学的发展点赞。

邓琴的这部《广西儿童文学探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我想集中谈谈两点。

首先是对于广西儿童文学、广西地域文化研究的意义。毫无疑义,《广西儿童文学探论》的出版是广西地域儿童文学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广西儿童文学无“史”的空白终于由邓琴的努力而填补。

严家炎在其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总序》中认为:“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来说,区域文化产生了有时隐蔽、有时显著然而总体上却非常深刻的影响,不仅影响了作家的性格气质、审美情趣、艺术思维方式和作品的人生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而且还孕育出了一些特定的文学流派和作家群体。”严家炎对地域文化与文学发展关系所做的这一论述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邓琴的这部论著正是紧扣区域文化对作家的性格气质、审美情趣、艺术思维方式和作品的人生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的影响入手,从地域民族文化、民族民间文学、生态文化、乡土情结与客家文化等多个维度,全方位探讨、梳理了当代广西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性作家作品、艺术特色与审美追求,同时,将时代变革大潮的主线贯穿其中,很有力度地揭示出了广西儿童文学在中国儿童文学的艺术版图中的独特性与独创性、民族性与多元性、边缘性与开放性、融合性与变异性,将广西儿童文学如同“壮锦”般丰富多彩、“百鸟衣”般神奇幻化的艺术画卷徐徐展现在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长廊里。

邓琴的研究站在整个广西文化源流与变革的高度,提出广西地域文化多元并存的格局,具体来看,桂东北文化带受中原和荆楚文化影响较深,桂东南文化带受岭南文化影响较深,桂西南文化带受骆越西瓯文化影响较深,桂中和桂西北文化带处于外来文化和土著文化的交会处。还有红水河流域的铜鼓山歌文化、北部湾区域的海洋文化、各民族地区和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文化等。广西地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演变,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显性特征,并且分别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并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邓琴的这种看法是符合实际的,也是很有见地的,广西儿童文学正是以多色调的广西地域文化为基础发展形成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西儿童文学突出体现在萧甘牛、莎红、韦其麟、肖丁山、杉松、莫克、李春鲜、柳林、谈庆麟等人的创作实践和成绩中。70年代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广西涌现出一批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这有海代泉、常海军、王勇英、陆刚夫、陈丽虹、盘晓昱、林玉椿、夏商周、李一鱼、郭丽莎、磨金梅、黄蓉蓉、廖晓威等人。广西儿童文学创作队伍正在进一步壮大,第一流的作品已经走在全国儿童文学的前沿,这是令人欣喜的。

文学是时代的镜子,也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媒介。邓琴的研究十分注重广西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独特性与创造性,试图呈现出儿童文学的广西版本与岭南彩调。如在论述萧甘牛、韦其麟、海代泉等人的童话时,着重探讨壮族民间文化、文学对他们的影响。“萧甘牛的作品,几乎都是取材于民间文学,以少数民族生活、斗争为主题,以民间文学为素材进行改编创作的。在萧甘牛大量的文学作品中,从人物设计,情节展开到语言叙述,谋篇布局,那字里行间深深地渗透着一股十足的‘民间文学味,其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闪射出绮丽的光彩,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民族风格。”而在论述新世纪“文学桂军”代表性儿童文学作家王勇英的儿童小说时,则将批评注重于社会性与文化性上:王勇英从最初写作校园文学时的跟风市场以及模仿,到重新寻找自己的南方的民族的文学根脉,将乡土情结与客家文化和童年视角注入自己的创作,将广西独特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融入书写南国乡土童年故事,回归儿童文学本质,从而成就了独特的乡土童年的广西叙事,为当代儿童小说的创作添加了不一样的艺术元素。这种从文学创作实际出发,切己体察,提炼涵养,实事求是而又饱含批评主体见识的评论,是《广西儿童文学探论》的重要特色,而邓琴也以其文学批评的方式书写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广西儿童文学发展史。

下面,我想再展开谈谈《广西儿童文学探论》对于新时代儿童文学教育尤其是地方高校儿童文学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自然这也涉及广西高校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

让我深感欣慰也是我所期待的是,邓琴在这部论著中专门列了一章既有理论观念又有实践应用价值的《广西地方高校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探讨》。由于邓琴曾在北师大做过一年高访学者,与北京高校以及北京儿童文学界等多有接触,并参与了北师大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的多项学术活动,因而使她眼界开阔,立意高远,站在全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的高度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这就使本书对此问题的讨论不再局限于广西而有了普遍性意义。

邓琴首先敏锐地提出了提高高校儿童文学的学科地位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认为教育部亟须及时调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将“儿童文学”列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同时应加强儿童文学师资培养,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加强“儿童文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构建鲜活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引领作用,以教师培训为载体,提高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这些观点都是符合当今高校儿童文学的学科实际与现实困境的,但如何实现,还是任重道远。

难能可贵的是,邓琴根据她长期在教育一线从事儿童文学与教师教育的丰富实践与经验,就加强地方高校儿童文學学科建设,尤其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儿童文学课程改革的构想,提出了十分具有建设性与可操作性的见解:加强儿童文学课程建设不但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凸显专业特色的需要,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邓琴的下列一段文字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我愿抄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儿童文学是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质量如何,关系着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教学实践中的能力与水平。儿童文学作品是中小学语文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儿童文学以其独有的美学特质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进行着语言教育、人性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乃至文化知识教育。对儿童文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和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的要求对师范生能否胜任中小学语文、幼儿园语言文学活动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儿童文学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儿童文学教学,实际上是为师范生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能够得心应手地对学生进行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和文学熏陶作好必要的准备。因此先天就具有师范教育性质的儿童文学,非常有必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投入规模性建设,使之成为高师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

2017年11月,我在参加河池学院会议期间,对邓琴所在的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大力加强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与能力培养的做法以及邓琴在大会上的经验介绍留下深刻印象,我在会议笔记本上写下了如下文字:“来河池学院参加儿童文学教学年会,深感儿童文学学科之根,只有深扎于初等教学(培养小学教师)、学前教学(培养幼儿教师)之中,才能蓬勃生长。当一茬茬初教、幼教毕业的学生成为小学、幼儿园教师,儿童文学才能真正走进亿万孩子的精神世界。因而余费心费力,配合首都师范大学初教学院,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年会,将儿童文学的理念推广到全国多地(已先后在北京、三亚、杭州、长沙、昆明、吉林市、呼林贝尔召开了七届年会与理事会),惠及承办方所在地的千百位一线教师,余心欣然。又,邓琴于2013年来北师大从余做访问学者一年,今见邓琴已将儿童文学之树移植于广西,且已大见成效。今次会议来自广西(主要是桂西北河池地区)的一线教师多达一百多人,有的学校一下子就派出十多位,这对他们无疑是一次大开眼界的儿童文学普及,对于偏远的桂西北来之不易。邓琴的奉献能干,将使广西的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开出新境。”

我想起那次“全国儿童文学教育年会”开幕式上,首都师范大学初教学院院长王智秋教授代表主办方所做的非常专业的致辞,印象颇深,至今难忘。她认为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因而所设置的课程必须围绕儿童进行。本此目标,首都师范大学初教学院所开的专业课,从儿童德育、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直到儿童文学,都是以儿童为中心,尤其是儿童文学更是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重中之重。由王智秋、邓琴等院长对儿童文学的重视,不由使我联想到前不久曾去过的国内某所高校的师范学院——同样也是培养小教、幼教师资——居然极端藐视儿童文学、儿童语言类课程,将其完全边缘化,使相关教师处于“待业”的窘境;与此同时,却开设了一大堆对学生而言是空而又空的教育史、教育统计、比较教育等课程。本科生大四时,学生们去小学校实习,大多不受欢迎,原因是“素质差”。由此足见师范学院的领导是否是明白人,是否真懂专业、讲专业话、做专业事实在是太重要了,中国的师范院校小学教师专业、幼儿教师专业的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实在是太必要了。

还是邓琴说得好:“儿童文学素养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与师范生的一种重要职业素养,具体内容包括厚实的儿童文学理论功底和研究精神,广阔的儿童文学视野,较强的策划组织儿童文学阅读活动、创作活动以及表演活动的能力。随着儿童文学在儿童精神成长和人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了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从某种意义来说,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高低,是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全面提升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也就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我还想再续上一句:各地高师的小学教师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如真能这样做,那将是中国孩子的福音,中国教育的希望。

祝贺邓琴《广西儿童文学探论》的出版,祝贺广西儿童文学的新发展、新作为!■

(王泉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广西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刊首语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专业修脚店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