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曙光

2020-07-14纪红建

西部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河老支书大凉山

纪红建

当曙光初现,路逐渐清晰。

——题记

“有格,你是不是有事瞒着妈妈?”母亲说。

“妈,是这样的——没有——”他迟疑了一下,还是把到嘴边的话儿收了回去。他是多么想向母亲说清事情的一切啊,但他不忍心,怕伤了母亲那颗充满期望的心。

“那你为什么还不回重庆上班?”母亲问,“去年休年假不才20天吗,这次都已经26天了,妈给你数着天数呢。”

“妈——”他又把话咽了回去。

天渐渐黑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56岁的母亲,勤劳节俭,内心坚强,是这个家的灵魂,她板着脸。52岁的父亲,勤劳朴实,耿直善良,是这个家里的“老黄牛”。他不停地抽着闷烟。结婚不到一年的妻子,善良漂亮,她死咬着嘴唇,极力压制着内心的愤怒。两个弟弟,面无表情地注视着房屋中间的白炽灯。

个头不高、性格腼腆的他,低着头,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母亲早已感觉事情的不妙。春节回家时,他不再像以前兴致勃勃地摆(说)在重庆上班的情景,大重庆如何如何好了,而是一个劲地摆(说)起养猪、养羊、养牛来,还说想回家搞养殖业。父亲说,都已经走出穷山沟沟了,还摆(说)什么穷山沟里的事儿,摆(说)起来心酸。母亲说,把你培养成大学生,不是让你回来养猪养羊养牛的,这样的活,我们比你干得好,你真要回来搞养殖业,我就死给你看。父母以为他是开玩笑,没当真。前段时间,母亲回到住307省道旁娘家的弟弟家,无意中发现儿子从重庆邮寄回来的几个大包裹。母亲既疑惑又心酸,儿子怎么会邮寄那么多东西回家,为何都不跟她说一声呢,儿大不由娘吗?

“妈,我辞职了!”他突然跪到母亲跟前,头低得简直要钻进地缝里。两行泪窸窸窣窣地在脸上淌开了。

母亲愕然地看着他,半天没说一句话。大凉山的空气似乎也凝固了。

等他鼓足勇气抬起头时,看见泪水悄然从母亲脸庞流下,打湿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在白炽灯的照射下,母亲的脸闪烁着莹光,仿佛更苍老了。

“我跟你爸辛辛苦苦把你培养成大学生,为的什么呀?还不是为了你能走出大凉山,过上更好的生活吗!现在你把工作辞了,还回来养猪,当农民,不是回到原点了吗?这样跟我们又有什么区别。你这不是回来祸害人吗?”母亲流着泪,终于说话了,一说就是一大堆,句句都在指責着他的种种不是。

“妈,儿子让您失望了!但儿子不是回来祸害人的,是回来帮助大家的。我想让邻里乡亲都把思想变一变,跟上时代的发展……”他边流泪边努力地辩解。

……

也不知过了多久,父亲阴沉着脸,朝他摆了摆手。

有格全名洛古有格,是个彝族小伙。这一天是2013年5月25日,25岁的他又真正意义上回到了地处大凉山腹地的四川省昭觉县三岔河乡那个叫三河的山村。执意回乡创业的他,遇到的是似大凉山般重峦叠嶂的阻碍,不仅有父母亲和妻子的极力反对,还有高山阻隔、交通不便和陈旧落后的思想。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些都是巨大的难题,他该如何去攻克?或许更让我们好奇的是,农村大多数年轻人都挤破头往城里跑,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洛古有格逆向而行,破釜沉舟,连条后路都不留,就那么毅然决然地离开大重庆,回到贫穷落后的大凉山?

洛古有格回到自己那间陈旧的土坯房。那是他上高中时,父母含辛茹苦为他单独盖的两间土坯房,也是为他以后结婚准备的。

妻子背对着他,躺在床的另一头伤心地抽泣着。去年结婚后,洛古有格就把妻子带到了重庆,还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初次离开大凉山来到大城市的妻子不知道有多高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那么吸引人,她深深地爱上了这里。妻子是第一个知道他的想法的,也是第一个坚决反对的。若不是她春节后回老家照顾身患重病的娘家父亲,她是肯定会拼着命地阻止他的。

洛古有格靠在床头抽起烟来。皎洁的月光下,朦胧的烟雾中,全是他的往事与心思。

经过6年多的返乡创业经历,大凉山的阳光已经把他的皮肤晒得黝黑,但他的脸上却始终洋溢着笑容,一双大眼睛里满是坚定、从容。他说他摆(说)这些,你可能难以想象。小时候,家里穷,三间土坯房,一年到头就穿一双破旧鞋子和两件破旧衣服。破了缝,缝了破,破了再缝。五六岁还没穿裤子,就光着屁股。很小就给家里放牛,早上出门,背个包,里面装几个土豆,傍晚才回家。靠天吃饭,天公作美,就能填饱肚子。平常吃土豆与荞粑,吃顿米饭都是一种奢望,比现在上三星级酒店都恼火(困难)。

虽然小时候家里穷,没上过学的父母不会讲汉语,也没有走出过大凉山,但他们勤劳,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他们兄弟仨,成绩都不错,同时上学,家里愈发艰难。有一学期开学时,父母走遍了亲戚朋友还是没有凑齐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费。懂事的洛古有格便对母亲说,妈,我不上学了,让弟弟上吧。母亲瞪了他一眼,说,只要你们能上,谁也不能辍学。最后,母亲一咬牙,把家里五只羊卖了。

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会成为三河村能够上初中的那少部分孩子。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还居然考上了高中,并且考到了凉山民族中学,这在村里算是凤毛麟角了。2006年,他考上了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村里走出的第三个、组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上大学,这是他的梦想,也是父母和全村人的梦想。

看到录取通知书,母亲激动了。虽然她不认识字,但她知道这纸通知书对于她、对于这个家庭的重要性,她轻轻地抚摸着通知书,热泪盈眶。亲戚朋友和邻居都来到他家里祝贺、祝福。母亲满脸含笑地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小布包,再一层一层打开小布包,小心翼翼地取出通知书,让大家看。大家无不羡慕。

“在村民们看来,这纸通知书就是我走出大凉山的通行证。”说这话时,洛古有格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幸福与甜蜜之中。

离开家乡、前往学校的头一天晚上,母亲把由众多亲戚朋友及邻居凑齐的学费、生活费、路费等交给了他,并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母亲摆(谈)到,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及要注意的各种事项,特别是离开父母,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定要注意安全。母亲摆(说)得最多的,还是希望他能够好好学习,走出三河村,走出昭觉县,最好能够走出大凉山,到更大更好的城市打拼。她说,你上了大学,这个家就有指望了,以后发展了,把弟弟也带出去。母亲还说,让他出去,不是要他不爱自己的家乡,而是家乡确实没有什么可发展的,只有几亩荒山、几亩贫瘠的田地、几头牛羊。他一边听一边点头,心里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学习,在外面找一份好工作。

他读书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为了给父母松担子,他申请了助学贷款。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的他,在学校的一个双选会上,成功签约一家国企——重庆建锋化工集团,成为一名电气自动化工作人员,从事电器运行及安装操作。在大凉山的贫困山村,这样的工作体面而令人羡慕。

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勤劳肯干的他,很快就得到了集团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试用期,工资就达到了四千多。第一个月发工资,他就迫不及待地给母亲寄了回去。他知道,家里最需要的是钱。让他惊喜的是,转正后,每个月除了五险一金,发到手里的还有五千多块钱。月薪五千多元,足以让他和家人的生活丰衣足食,而家乡的父老乡亲大多还陷在贫困中。

离家的日子越久,思乡之情仿佛越浓。那几年,他全心扑在工作上,极少回到三河村。日子虽按部就班、平淡安稳,但他总觉得缺点什么,快乐不起来。审视内心,他听到心底另外一个自己在发问:你梦想的生活就是这样吗?

他说:“如果留在集团上班,就凭我一个人的工资,不仅足以让我们全家脱贫,而且还能在村里过上不错的生活,但这只会让我一个家庭受惠,不会影响到邻居和全村。”

其实,洛古有格从小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改变命运的大学梦,另一个是摆脱贫困的致富梦。前者通过自己多年寒窗苦读终于实现了,但留在繁华都市的这几年间,脱贫致富梦却始终萦绕心间。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过六一儿童节,要进行文艺汇演。班主任叫尔呷,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尔呷老师叫他演一个小品。这个小品的名字就叫“返乡”。说大凉山的一个娃娃,为了走出穷山沟沟,走出贫困,发奋读书,后来不仅上了初中、高中、大学,还来到南方大都市广州。广州美好的生活,没有让他觉得有多甜蜜,相反,家乡与广州巨大的差距,让他内心非常难受。于是,他背上行李回到了家乡创业,带领乡亲们致富。

这个小品的主题,就像一颗种子,在那时便已经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了。

他想过回三河,也想过发展养殖业。除了买一些农村种养殖业的书看,他还特别爱看中央电视台的《每日农经》《致富经》等栏目。但一想到交通闭塞的三河,他还是觉得有心无力。

他清楚地记得,那是2012年11月8日,集团组织大家在食堂观看十八大的现场直播,看国家领导人作十八大报告。他听得很认真,特别是当他听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时,身为预备党员的他激动了。

半个多月后,他就在新华书店买到了《十八大报告》。他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把报告中涉及农村农业内容的都作了标记,并反复研读。他觉得,农村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不久后,我又在新闻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考察扶贫的情况。他当时说的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不仅看到了党中央摆脱困难的决心,更是看到了我们贫困地区的发展希望。他说,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家要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因此,要提高对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说。

党和国家关心的乌蒙山区及其贫困问题,再次燃起了他心底的火花,他下定决心要做点什么,带着家乡人脱贫攻坚,实现致富梦。

一开始,他毫无头绪,不知道能做些什么。后来,还是家乡的乌金猪肉给他带来了“灵感”。有次从老家返回单位,他给同事捎回了自家土猪肉腌制的腊肉,所有人吃过后都夸“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腊肉”。回想自己在重庆的几年,他有时候也觉得“食不知味”,唯有尝一尝妻子从家乡带来的乌金猪肉、土鸡肉,才能解解他的乡愁。

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回到大凉山的深处、生他养他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从“猪倌”做起,搞畜牧养殖。既为在外漂泊的彝族游子带去家乡的味道,也为大都市的人提供高品质、原生态的猪肉。

回家之路与出来之路同样艰辛。

2013年春节回家时,他试探性地把自己的想法跟家里人说了说,立即遭到强烈反对。他知道,要一下子让他们接受,不太现实,只能慢慢来,甚至只能先斩后奏。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他决定辞职。

那天晚上,为了给自己壯胆,他特意买了一件啤酒,喝得差不多了,便把自己的辞职信发到主任手机里。他很快就接到主任的电话。主任说,有格,你不要头脑发热,你从大凉山走出来,找到这么一份不错的工作不容易,工资待遇不算差。你是大学生,只要好好干,在集团肯定有前途。他说,谢谢主任的关心与培养,您说的这些我都懂,但我想了很久了,并已经下定了决心。我还是想回老家,那是最需要我的地方。现在中央这么重视农村和农业发展,特别是加大扶贫力度,我想回去从事养殖业。最后主任说,有格,既然你想了这么久了,我也不多说了,尊重你的选择,但你在交纸质辞职信之前,你都可以反悔。

第二天早上一上班,他就把纸质辞职信交到了主任手里。主任签字后,报到总经理那儿,总经理再报到集团领导那儿。每次都是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他们无不被跟前的这个彝族小伙,深深打动着……

而现在,一切归整为零。唯一不同的是,他渐渐成熟了,大脑里不仅装了知识、观念,还有信心、决心。面对一穷二白的三河,面对着这片交通不便的荒山,徒手回家的他,能创造奇迹吗?

第二天一早起来,洛古有格发现妻子早已没了踪影。他跑去问母亲,母亲把头一扭,没搭理他。他又去问父亲,父亲说,你婆娘(老婆)被你气回娘家了。听说妻子回了娘家,他也就放下心来,想起养殖业和土地流转的事儿来。想到这些事儿,他便拨通了三河村老支书吉子日拉的手机。

“书记,您好!我是有格啊,我有事向您汇报,还要得到您的帮忙。”他说。

“是有格啊!”老支书说,“我现在在县上开会,下午才回,晚上来我家吃饭吧。”

当晚,老支书在家里设了一个简单的晚宴。

老支书与洛古有格父亲同龄,同样经历过贫穷,唯一不同的是,他上过初中,在他们那一辈人中算是“知识分子”。他是先当的村主任,后来又当上了村支书。他最大的梦想,便是把村里的路拉通,让娃娃们多读几天书。那年洛古有格考上大学,他异常兴奋,在家里自饮自酌一番。他的观念并不落后,也经常参加乡上或县上组织的参观学习,省内省外都去过。前段时间他去资阳参观,看到人家村里不仅种植业发展得好,养殖业也发展得好,不仅脱了贫,还致了富。他当时就想,三河与他们相比,最缺的就是交通和人才。下午一回到家,老支书就跟他婆娘交代,晚上大学生有格要来家里吃饭,杀只鸡,煮两块腊肉,弄丰盛点。

洛古有格和老支书一边吃一边摆(聊)了起来。

“我辞职了!”洛古有格说。

“为什么?”老支书惊讶地问。

“我要回三河搞养殖业,带领村民一起脱贫致富。”洛古有格说。他知道,三河属于高海拔地区,农作物产量不高。

“可你还是个娃娃。”老支书说。

“我已经不是娃娃了,我是共产党员。”洛古有格坚定地说。

“那你想如何搞?”老支书说。

“我要一块地。”洛古有格说。

“哪块地?”老支书问。

“我小时候放牛放羊的那片荒山。那块地不错,一是面积大,二是自然环境好,三是有水,四是离公路、老乡和水源都比较远,适合养猪养牛养羊。”洛古有格说,“我不是免费要这块地,是土地流转,也就是承包。”

“可是你哪有那么多钱呀!”老支书说。

“我在重庆工作四年,攒了二十来万,再跟亲戚朋友借点儿。再不行,就向政府申请创业贷款,会有不少优惠。”洛古有格说。

老支书郑重地点着头。

“站在你个人或是你父母的角度来说,我是真心不希望你回来。但对于一个村子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回来呀,我们要脱贫要致富,最缺的就是人才和榜样。既然你已经辞职回来了,我就应该无条件大力支持你。你父母的思想工作,还有土地流转的事,就交给我吧。”老支书说。

这天晚上,老支书找到洛古有格的父母进行了长谈。老支书离开父母家时,已是深夜了,但母亲的哭泣声让三河的星空夜不能寐。

第三天,老支书就召开了村民大会,商量洛古有格流转土地的事儿。会上,老支书动情地说,有格这娃娃是我们看着长大的,他是村里第三个考上大学的,在重庆找到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但为了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他辞了职,准备回三河发展养殖业,大家一定要支持这个娃娃。村民们说,娃娃是我们三河村的骄傲,他在重庆工作我们要支持,回到三河村创业更要支持。老支书说,那就好。他看中了一块地,就是我们那块荒山,与其荒着,还不如流转给他。让老支书没想到的是,村民们没有对“土地流转”这新鲜事儿感到任何不适,更没有反对,而是极力赞同。随后,洛古有格就跟村民签订了协议,并且家家户户都按上了手印,流转了600亩坡地(不久后又流转了400亩)。

“有格,群众这么支持你,你一定要好好干,再苦再难也要坚持干下去。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你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党员就要带头走在群众前面。”老支书嘱咐洛古有格说。

虽然当我来到三河村采访时,老支书已经不在人世了,但从洛古有格饱含深情的讲述中,我能感受到这位老支书对于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期盼与决心。从他对洛古有格的大力支持,我感到这里有老一代支部书记心中一直存在的理想,一个未曾实现的愿望,期望传递给年轻党员。

说干就干,洛古有格和弟弟洛古有合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加上东拼西凑的钱,筹资20万元成立了“有格有合乌金猪养殖合作社”。没钱修猪圈,他们就去废弃工厂收购建筑材料,一颗螺丝钉、一根钢筋,无不见证着他们的汗水与努力。他们在流转的坡地上修建简易的猪圈,然后挨家挨户选购了50头优质乌金猪种。

为了能日夜看护这些猪仔,洛古有格干脆在猪圈旁搭了个简易塑料棚。用几根木头搭个简易的龙骨,上面扯上透明的塑料。里面摆个垫子,放上被子,就算是床。他带着妻子和孩子住到了那片荒山上。最寂寞的是晚上,最浪漫的也是晚上,一睁眼,便是明亮的月亮和闪烁的星星。

一边要面对亲人质疑的目光,一边要打理创业初期的种种艰难。返乡半年多时间里,他瘦了30斤。“当忙完一切躺下的时候一般都过了半夜12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养猪的種种事宜,经常一夜难眠。想休息片刻的时候,才发现窗外已破晓。”洛古有格回忆说。

让他感到无比温暖的是,他回乡创业,不仅得到了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领导们被他的决心和诚心打动了,说他是个“亡命徒”,不仅一起给他找项目,还帮他修土路,免费搭建牛羊圈。

“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相关部门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县发改局、县畜牧局、县农商银行、县农工委、州农担公司、三岔河乡党委政府等都在帮助我成长,看着我进步。靠单打独斗,不仅会很恼火,更是寸步难行。”洛古有格感慨地说。

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昭觉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东坡。因为工作往来的关系,陈东坡结识了很多有合作意向的爱心人士,他把洛古有格引荐给了一位曾对当地的乌金猪肉赞不绝口的江苏企业家,就这样洛古有格赚到了第一桶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真抓实干带来了真收获。2017年2月,洛古有格带着大凉山“乌金猪”生态养殖及产业化发展项目,参加凉山州第四届青年创业大赛,赢得了“创富奖”金奖。这时,他的两个合作社已有110多户农户,其中贫困户36户,养殖乌金猪150多头、西门塔尔牛32头。仅2017年一年,合作社便销售2000多头仔猪,销售额60多万元,带动户平均增收2500元。

养殖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经常受到市场或是瘟疫的影响。2018年、2019年,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洛古有格养殖业的收入明显下滑,他并没有气馁。特别是2017当选为三河村党支部副书记,2018年当选为村团支部书记后,他不仅肩上的压力大了,思考的问题也多了,也在一步步走向成熟与稳健。

“虽然每年有点收入,比在外面上班好点,但还谈不上贡献,也没有真正把三河村的老百姓带动起来。”说到这,洛古有格低下了头。

过了一会儿,他又抬起头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提出产业扶贫,要可复制可推广。为什么?要脱贫,要致富,要持续发展,要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最为关键。我现在不仅养猪,也成立了肉牛养殖合作社,养牛和羊。这些还不够,我与人合作,刚刚成立了一个公司,叫昭觉有格优品农业公司。以三河村为中心,面向整个昭觉县,甚至整个凉山州,采取养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后要形成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我原来只盯着三河村,没有放眼全县;原来只盯着养,没有关注销,必须养销结合。我的合伙人是成都的,他跟我摆,我以为你是主动辞职的,思想会开放,没想到你老盯着三河村,思想保守僵化。要发展,必须把你脑袋上的紧箍咒拿掉。对合伙人的批评意见,我老老实实虚心接受了。与他们交流接触,我确实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观念跟不上时代,谈何发展吗!”

他还鼓励他的两个弟弟参加了“一村一幼”,成为了村幼教点辅导员,甚至还把自己27岁的妻子送到乐山的一所学校学习幼儿教育,鼓励她将来参加“一村一幼”。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让更多彝区的孩子受益,而他们将是改变大凉山未来的新希望之种。”洛古有格说。

他明白,教育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教育跟不上,就想不到那么多,看不了那么远,观念就会陈旧,甚至封闭。

一个村庄并不惧怕贫困,从某种程度上说,越是贫困和落后,希望越大,发展空间也越大。但怕青壮年大量外流,怕村庄空心化,这样的现状更让人揪心,也肯定会影响到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洛古有格的回乡创业之路,算不上完美,也还在起步阶段,但他确实给这个老少边穷地区的山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我想可以称之为:新生。

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凌告诉我,三河村平均海拔2520米,地处山区,总人口355户1698人,全部为彝族,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790人,贫困发生率曾经达到46.47%。全村耕地面积1777.7亩,人均1.05亩,全为旱地。群众依靠传统种植和畜牧业,收入结构单一,主产马铃薯、荞麦、玉米,抗风险能力弱。但就是这么一个基础相对薄弱的贫困山村,他们充满自信地宣布,要在2020年底顺利整村脱贫,奔向小康。

靠的什么?

靠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靠老百姓的自强不息,靠洛古有格这样有知识有见识的青年非常可贵的志向、奉献与奋斗。

“有格当初回到了三河,确实是牺牲了个人利益。对于三河来说,他的回来,比他走出去更有意义与价值。三河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条件落后,多数群众仍居住在条件简陋的低矮夯土房中,生活方式依然保持彝族传统方式,以传统种植和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收入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这些年,虽然三河经济社会的发展造就了一批农业产业大户,但由于广大农户的生产资金不足、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难以组织规模化农业生产,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产业发展依然是三河的短板。必须要有能人的引领与帶动,调动贫困户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的积极性。有格回乡创业,不仅开始探索农业产业化建设,更是用行动改变着村民的思想观念。原来,读书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能到大城市工作,也是为了更好地到农村作贡献,大学生在农村也可以干好,甚至更好。而事实上,他的回乡,他的创业,不仅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这恰恰说明了乡村是个广阔的舞台,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另外,三河的脱贫现实告诉人们,有格发展养殖业,确实起到了带头作用,不仅在影响着更多的村民,也在不断地改变着更多村民的生活。”张凌说,“虽然像有格这样高度自觉回乡创业的青年只是少数,但这几年来,三河已经有五十多位青年回乡创业了,这证明我们三河发展了,三河更有希望了。”

采访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村庄是不是有活力和潜力,除了看党支部的凝聚力,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产业的发展情况外,另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就是返乡创业青年的数量。数量越多,活力越强,潜力越大。比如湖南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全村原来有近六百人在外务工,这几年村里发展迅速,种植业、养殖业,以及乡村旅游发展起来,有了适合创业的“土壤”和条件,至今已经有三百多人先后回乡创业了。三河村虽然还没有像当年外出务工一样,如同潮水涌动,势不可挡,但这几年返乡创业青年逐年增加,充满希望的曙光。

我知道,青年回乡创业不易。回来,他们大多只能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周期长,前期基本都是投资,没有回报,种苗、化肥、农药、地租、机械设备、人工水电设施,每年都是很大的一笔资金投入。种植作物种类不同,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个月,长了要几年才会有收获,这些还都得是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遇到天灾可能颗粒无收。养殖业周期也比较长,不像务工时月月能领到钱。

中国乡村在深情呼唤青年的回归。一个乡村的“新生”,不只是需要青年回乡创业、发展产业,也需要他们延续祖辈的田园梦与乡愁,更需要他们参与重建乡村社会,弥合乡村文明的断裂带,打造新乡村文明。张凌告诉我,回乡创业的青年是农民工中最具开拓精神、最有生命力的群体,他们不仅带回了资金、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更带回了城市文明和现代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乡村振兴如此,脱贫致富也是如此。所以村支两委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筑巢引凤”,让更多的青年回乡创业。

千万个洛古有格归来,便是中国乡村的诗意春天!

猜你喜欢

三河老支书大凉山
执灯而立
秘密
三河古镇巢湖风韵
“江河之水是我故乡的血液”
当代大凉山彝族诗人群诗境探析
我最爱的美食
大凉山的精准脱贫:困境和出路
举报信
好处费
内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