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让人心力交瘁,也让人功成名就
2020-07-14尚春萍
尚春萍
“愁死了”“怎么办啊”“我活不下去了”。生活中,我们周围总会有人将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一点点小事也使他们愁云惨淡,辗转反侧。如果遇到稍大一点的事情,更是坐立难安,甚至生无可恋。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为焦虑。为了生存,人们天生会焦虑。心理咨询师认为,被自然演化选择的人类身上本来就有焦虑的基因。有研究显示,在容易焦虑、容易具有悲观情绪和产生负面想法的主体身上,这种基因会更明显。同时,在大脑中有一个跟杏仁差不多大小、形状的结构叫“杏仁核”。它专门负责情绪反应和记忆处理,一旦认为存在潜在风险,就會在你脑中拉响警铃。而焦虑就是它的其中一款警铃。
焦虑是来自天使的呼唤
为了更好地生存,每个人都在不断对周围环境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自身,得以存活并发展。心理学专家提出,焦虑情绪是帮助生命体能够更好生存的基本情绪之一。打个比方,焦虑就像雷达,在探测到环境有潜在危险的时候发出信号,让人准备战斗或是逃离危险之地。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焦虑也会配套升级。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会担心自己能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适应变化。更何况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变化特别快,近几十年的发展可能是其他国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过去熟悉的生活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改变,这就导致焦虑的增加。人们却无法将它消灭。
一位年过四十岁的美术设计师在分析自己的职业经历时说:近十年来,几乎每两年就要升级设计软件。在最初升级时,自己陷入极度的抗拒和焦虑中。因为原有的设计软件已被使用五年,而且并没有任何不适的地方。而新软件颠覆了许多应用,用得十分不顺手。更糟糕的是,刚刚适应了新软件,又有另一种号称更便捷的软件将之取代。我在焦虑中日复一日地适应新软件,忽然有一天,我发现工作效率竟提升了四倍不止。我就是在这种焦虑与消极的态度中不断适应新事物,可最后,还是接受了它。现在回想起来,我所有的焦虑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的进步,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
正如一本书中写的那样:“在感到悲伤或愤怒时,我们的正常反应不应是完全根除悲伤和愤怒的情绪,而是接受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承认愤怒和悲伤是健康的,那么焦虑也只是另一种健康的情绪表达罢了,我们为什么认为它应该被根除呢?”
美国神经科学博士后、情绪管理与幸福专家海蓝说:“没有不好的情绪,你的恐惧、焦虑、怀疑、愤怒、内疚、羞愧等,这所有的部分其实都是内在的提醒,提醒你远离了幸福的轨道而已。”
曾有一位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士找到海蓝博士,由于工作需要上夜班,这位护士长期有失眠、焦虑的困扰,上班时,整个人的状态非常恐慌,生怕因自己的工作疏忽导致病人出事,精神紧绷,甚至觉得ICU工作生不如死。
海蓝博士了解后发现,这位护士从内心来讲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就连医院本身对她来讲都是个很危险的环境,因为“充满病毒细菌、放射线等”。在这位护士的潜意识里,医院就是个对身体有害的环境,但是她的母亲却认为在ICU工作很牛,赚钱也很多,是很多人想做却做不了的事情。经过分析,她意识到自己70%的焦虑是因为进医院本身,这其实并不是一份适合她的工作。而且她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总想努力在所有地方都做得比别人厉害。
最后海蓝博士告诉她:“焦虑不仅不是问题,还是我们生命中的卫士和天使,告诉我们人生大概需要做出调整,是来自天使的信号。就像我们有时候讨厌发烧、疼痛一样,这些其实都是身体的保护信号。”
焦虑是与生俱来的生命力
在生活中,焦虑有很多伪装形式。绝大多数易怒的人都是焦虑导致的。当一个人感到焦虑时,他会把情绪变成一种愤怒,对别人发泄出来。这会给他带来一种掌握感,就觉得好像自己对事物还没有完全失控,以发怒这种方式去应对自己的焦虑。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多数老板的脾气都那么差。
假如列一个全世界知名的差脾气老板排行榜,史蒂芬·乔布斯一定榜上有名。在乔布斯的眼中,一个人不是天才就是垃圾,而这仅取决于他眼中你的工作是否有价值。乔布斯的脾气有多差呢?据苹果公司前雇员透露,乔布斯可怕的一面在于他冷漠的态度。“没人会主动和乔布斯打招呼。基层员工都害怕他。我记得有一次乔布斯走入办公区,迎面走来的一组员工立刻向两边散开,乔布斯则从中间穿过。”但就是这样一位脾气极度差劲的老板,却带领团队做出了麦金塔电脑、iPod、iPhone……乃至奠定了整个 Apple 生态的基础。甚至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这样评价乔布斯:“他前所未有地把艺术家的灵感和工程师的远见结合在一起,建造了一个非凡的公司。他是美国近25 年来最成功的CEO,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有一个观点是,几乎所有的愤怒都是被捏造出来的。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老板选择“脾气差”是一种管理方式,而非无法把控自己的情绪状态。
老板的“脾气差”是被逼出来的。当一个人选择创业做老板的那一天起,他就需要承受一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来自于公司是否能够顺利存活,可能来自于投资人的要求,可能来自于满足下一轮融资的业务目标。而在这个过程中,老板刚开始可能能够和颜悦色地对待每一个员工。但在每天增加的压力和员工成长速度跟不上的巨大冲突下,他没有办法也没有耐心等待员工成长,那时候公司可能就已经死了。人的潜力很多时候是在外力作用下被激发出来的,老板选择用更严厉的方式展露自己的 “坏脾气”,有压力的员工会更快速地成长。所以,请包容一下你们差脾气的老板吧。
焦虑的另一个特点是目标容易转移。如果一个人对某件具体事情特别担心,以至于他不面对时,有时会无意中让自己把焦虑放在另一件事上,以回避对真正最焦虑事情的思考。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上中学时的情景:父母和老师最该焦虑的应该是我们的学业,可是他们很容易将这种焦虑转移到其他方面上,比如没收我们所有的课外书,不允许女孩子留长头发,不允许经常买新衣服,不允许男孩子打游戏。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无效的,但人们经常这样做,所以人们试图摆脱这样的控制。近两年很流行“佛系”这一叫法。佛系的人看起来无忧无虑,随遇而安,但事实也许恰恰相反,可能正是因为他们更加焦虑,才不敢追求成功,不敢去努力,甚至不敢去结婚,更不敢去生孩子。这说明他们应对焦虑的能力已经低到一定程度了。
其实,不必把焦虑当作洪水猛兽。所有负面情绪都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它们都等待着被转化成智慧、勇气和爱的能量,是通向自己内心世界的一個窗口。正如电视剧台词中所说:焦虑让人心力交瘁,也让人功成名就。适度的担心或紧张会让人表现得更好,可以提前准备多个方案应对潜在的坏的可能性。这也是古人常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热爱生命忘记焦虑
如果你实在不能降低你的焦虑感,但至少你可以忘记它。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焦虑,但是有的人可能因为自己焦虑而焦虑,即“对焦虑的焦虑”。这也符合吸引力法则,越关注什么,越能获得什么。
一家新媒体的小编桃桃认为自己最近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失眠。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桃桃强迫自己入睡。入睡前喝一杯热牛奶,做瑜伽听舒缓的音乐,数绵羊……种种方法都试过了,可是越想入睡,越难以入睡。更奇怪的是,第二天上班一坐到工位前就开始打瞌睡。好几次因为校对失误被总编批评。桃桃因为自己失眠的问题,陷入了更焦虑的情绪中。
她不得不寻找心理咨询师来帮助解决入睡的问题。经过诊断,专家给她一个非常简单的建议:既然睡不着,那就不要刻意睡,从床上爬起来做点别的事情,看书、写稿、做家务。事实上,当失眠者将注意力从“我睡不着觉”转到其他事情上时,他们往往就更容易犯困想睡。
用忘记焦虑这一办法,同样有助于解决其他类型的焦虑。刘宁从小就有严重的密集恐惧症,甚至一看到书本上密密麻麻的小格子就会浑身发抖。以至于在高考时,原本成绩优秀的他,却因为试题中一道题密集的图形而放弃整道大题,还差点在考场失控。长大后,这种症状更加严重,他不喜欢明亮的灯光和拥挤的人群,只要一看到灯光,就有一种想要逃离的冲动,每每走在繁华的商业街上,他总害怕会有人在背后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他对这种密集焦虑也不是不能控制的。那是爱人生日前两天,刘宁想着为爱人准备一顿生日大餐,他只能逼着自己走进琳琅满目的超市。刚走进超市,他就感觉不自在,仿佛有人在背后跟踪他,使他不得不常常回头看。不过为了爱人,他开始强迫自己购物。他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货架上的商品上,不知不觉地挑选了一购物车的商品。在收银台前,虽然排队的人很多,但是他又忙着交款,又忙着装袋,走出超市以后,他发现自己全然忘记了焦虑。
从刘宁的经历来看,我们没有必要对焦虑情绪“过度忧虑”,情绪就像天气,总是有好有坏。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有开心、忧愁、焦虑、喜悦。坏天气来了,没必要消灭它,也不可能消灭掉,做好充分准备就行。
但是总有人认为,焦虑的情绪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他们认为焦虑情绪本身会影响注意力,让人不够专注,同时把时间浪费在很多没有必要的焦虑情绪上。学者通过大量分析个体与生存焦虑的关系后,将性格分为四类——安全型人格、非安全型人格、忧惧型人格、挂虑型人格。
其他几种人格比较好理解,忧惧型人格其实是创造型焦虑者。这些人往往对苍白的现实感到忧心,试图用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世界着色。他们总是先行者,勇于提出反对意见,树立鲜明的自我风格。这在当下的“杠精”“愤青”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这些焦虑者是极具抗争意识的人,他们往往将“焦虑”当作自己最大的敌人,每每要拼尽全力进行防御。这是一群“好胜者”,他们热衷于一切的事物活动。哪怕内心极度不安,也要放手一搏,强烈需要所有人的认可和喜爱。
从这一点看,焦虑也是激发人们内在生命力的催化剂,只是我们没有将这种力量放到应该用的地方,就像汽车的轮子在空转但是走不动。人只要有所追求,有所希望,就不可能没有焦虑。有时,一定程度的焦虑反而会使人更容易兴奋,不容易懈怠,激发人的活力,促使人们去做更多的有价值的事情。
相比起步步为营,寄希望于大把药物、形形色色的心理咨询来缓解焦虑的做法,我们不妨试着“理解焦虑并感谢焦虑”。很多人以为可以通过努力,消除负面情绪,这既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要相信我们自身的功能是强大的,我们要欣赏生命本身的能量和智慧。而焦虑的我们,缺少的恰恰是对生命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