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革命遗址
2020-07-14
恩平革命烈士纪念碑
恩平是粤中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革命斗争时期的遗迹和纪念文物分布全市各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朗底镬盖山六壮士、朗底和岑洞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鳌峰山“三老亭”、圣堂冯燊故居、沙湖上凯岗恩平民主政府(吴有恒故居)旧址、圣堂唐明照故居等13处,目前这些遗迹均已成为恩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
恩平革命烈士纪念碑原建在恩城中山公园内,1957年由恩平县革命委员会始建,原广东省副省长古大存题写碑名,内葬有烈士遗骨。1980年迁至恩城河南文化公园,1984年迁至鳌峰山。
重建的纪念碑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上刻原广东省省长刘田夫题写的“恩平革命烈土纪念碑”9个隶书大字。整座建筑由花岗岩石块砌成,庄严肃穆,周围松柏常青。
冯燊故居
冯燊故居位于恩平圣堂镇天村东边,建于清道光5年(1825年),原为灰沙砌筑、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03平方米。这里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恩平县工作委员会工作旧址。
1927年12月6日,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成立中共恩平县工作委员会,委派冯燊为县工委书记。翌年1月,冯燊回恩平发展党员32名,建立了3个党支部,领导全县的农民大革命运动,县工委机关和办公均设在冯燊家里。后经省委决定,恩平县工委改为特支干事会,仍以此地为活动据点。
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该故居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由恩平县人民政府拨款进行维修,改建为混合结构的两层楼房,现保存基本完好。
岑洞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
1945年3月,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领导机关率主力团挺进云雾山区外围的新恩阳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其中第一团、第五团、第六团等部队先后进驻岑洞,并在此进行过抗日战争。连贯、罗范群、谢立全、刘田夫、郑锦波等人在此召开会议,商计开展抗日战争的战略和策略,并于1945年6月率部一团,从岑洞清湾开赴广湛公路大槐顶路段伏击敌军,歼敌30余人。
2011年8月,恩平市、镇政府在岑洞重建了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旧址所在地的周围环境保持了古村落风貌。
唐明照故居
位于圣堂镇圹龙村的唐明照故居,是一座五层楼高的碉楼,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中西合璧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1910年,唐明照出生于圹龙村,后随父母举家迁居美国旧金山。1927年回国读书,就读于南开学校和清华大学。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被国民党军警追捕,在组织安排下再渡美国,在美国加州大学任共产党支部书记,并创办《美洲华侨日报》,宣传抗日。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唐明照从美返回祖国,在外交部、中联部任职。1972年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
恩平县人民政府旧址
恩平县人民政府旧址位于沙湖上凯岗村,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的故居。
旧址原名“因树书屋”,建于1905年,东西厢房有楼阁式建筑,楼西是花果园,楼东为厨房,屋前有坪地和池塘,四周建有石围墙。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扫荡上凯岗10余次,书屋遭敌人放火焚烧。1949年4月25日,中共粤中临时区委批准成立恩平县人民政府,原粤中纵队广阳支队五团政委郑鼎诺兼任县长,县政府机关设在这里。
1987年,恩平县人民政府拨款按原样改建为水泥框架结构,屋内的字画及中厅的陈设均按原貌摆布,此外还增加了文物及图片等内容。
恩平“三老亭”
在恩城北郊鳌峰旅游区有一座“三老纪念亭”,该亭是为纪念恩平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冯燊、禤荣、吴有恒而兴建的。
纪念亭由主亭和游廊两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第一期工程耗资110万元,于1997年9月30日落成。2006年7月,纪念亭被中共江门市委定为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长安农会旧址
长安农会旧址位于圣堂镇长安村的“灯寮”。1926年6月,在梁振山、禤荣(全光)、梁栋荣等人的组织领导下,恩平第一个农会—长安农会在此成立。会长梁栋荣。农会有7名委员,有自己的印章、旗帜和牌子等,当时会员有120多人。
长安农会成立后,建立了近百人的农民自卫军,对霸占公田的大地主梁衍朗进行公开清算,组织互助救灾会,禁烟禁赌,兴办学校,深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恩平县委旧址
位于恩平市牛江镇东边朗村,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恩平县委驻地。该址为郑锦波家宅,建于民国初年,建筑面积100.26平方米。
1938年11月初,中共西南特委副书记冯燊在郑锦波家里召开会议,传达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共西南特委的指示,并宣布恢复成立中共恩平县工作委员会,冯燊兼任书记,郑锦波为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39年3月中共恩平县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共恩平县委员会,郑锦波任书记兼组织部长。
朗底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
位于恩平市朗底圩南边的朗底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坐西向东,靠近朗底河边,原为励英学校。该址于1929年建成,为水泥、砖瓦结构,建筑面积约384平方米,前后座均为两层楼房。
1945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朗底整训,司令部及所属机关驻扎在励英学校。22日,国民党当局派遣重兵进攻该驻地,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奋起反抗,激战整日,后利用深夜突围脱险。
朗底镇政府于上世纪80年代初拨款修理,2009年省和市老促会拨款进行第二次维修。
黄飞烈士纪念亭
位于恩城镇鳌峰山东麓的黄飞烈士纪念亭,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引道、纪念亭和纪念碑组成。亭为六角琉璃亭子,圆柱钢筋混凝土水磨石构筑。
黄飞,广东花县人,1921年出生于香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香港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参加人民武装起义,历任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大队长、南路东征独立团团长、新恩开总队长等职。1948年12月28日在恩平县鹏岗战斗中负重伤,不幸牺牲。
1955年,恩平县人民政府将其骸骨移葬于恩城中山公园。1985年3月迁建于现址。
清湾革命老区碑园
清湾地区有著悠久的革命历史。1927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就在沙岗、岑洞等地发动群众建立农会。抗日战争期间的1945年初,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政委罗范群、参谋长谢立全、政治部主任刘田夫的率领下,以清湾为依托成为抗日后方根据地,开展抗日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清湾人民为配合粤中纵队和南下大军追歼国民党向南溃逃的残军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清湾人民因当时建锦江水库而离开家园,外迁别处。
为了铭记清湾革命老区的光荣历史,恩平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清湾七星坑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建立纪念碑园。
牛皮塘农会旧址
牛皮塘农会旧址位于恩平东成镇牛皮塘村委会回龙里村。1926年7月,牛皮塘农会在此成立。1927年9月15日,恩平农民爆发起义,牛皮塘农会派出郑正逢、郑贵贤等人参加起义。
旧址建于1917年,青砖灰沙杉木结构。厅宽4.2米,右耳室宽3.6米,进深8.4米,占地面积65.52平方米。正门门额上写有“迥龙里”三个仿宋大字。上世纪80年代重建。2008年,该农会成员郑贵贤的儿子郑梓方捐资,在原址旁建立了新的牛皮塘农会纪念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