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开发需要拓展新的模式
2020-07-14梁伯钧
梁伯钧
恩平的革命斗争是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的一个侧影。它留存的大部分都是小型革命遗址,同样面临着全国大多数小型革命遗址的共性难题:缺资金、遗址历史不清、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对于这种现状,广东省委、省政府早开展破局。2019年8月,广东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启动《广东省红色革命资源保护利用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其中,全省组织开展新一轮革命遗址大普查,全面了解全省各地丰富的革命遗存,掌握各地革命遗址的基本现状,为省委和省政府进一步制定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这对于恩平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作为“温泉旅游之乡”,恩平在全国知名度较大,有很好的基础。但如何实现“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化,还需要探索新的模式。
江门市旅游部门相关人士曾表示,江门“红色旅游”景点缺乏吸引力,与部分景点历史资料不足、宣传力度不够、没有与周边的著名旅游景点搭配很有关系。
如广东抗日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旧址,目前还处于没有完全对外开放的状态,讲解员是兼职的。像这种景点,要旅行社推广是有难度的。
对此,广东的其他地区有很好的探索。云浮注重将分散在全市各地的红色旅游点串珠成链,重点规划建设三条“红色之旅”线路,包括:重现粤中纵队艰苦卓绝的奋斗之旅、寻访革命名人的人文故事之旅、感受攻坚克难壮志豪情的“南粤红旗渠”之旅。通過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云浮改善了革命老区周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引导老区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竹器工艺、石材工艺等特色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恩平有“三老”故居、牛江莲塘村、举人村和锦江温泉、帝都温泉、金山温泉、山泉湾温泉、水禾田温泉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优越的条件,突出红色旅游、休闲农业两大主题。做到深度融合生态资源、红色旅游、现代农业、民俗文化“四大要素”,坚持产业相融、农旅结合,让“苏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实现“农业强、生态美、百姓富”,将是需要地方党委和政府深度思考的课题。
在恩平参观红色旅游景点,还有一个遗憾之处,就是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匮乏,所到之处都是静态景物,缺乏红色历史“情景再现”工程,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创造性推出集娱乐性、参与性、体验性、知识性等新内容的旅游模式,吸引年轻人来学习恩平红色历史、爱上红色文化。
让革命遗址“活”起来的关键支撑点,就是要扩大红色历史的社会覆盖面。就恩平现状而言,革命文物和革命陈列还普遍存在内容相近、展品较少,展示形式雷同单一、手段落后等问题,文化内涵挖掘不足,观众参与性、体验性少,给观众留不下深刻印象。下一步如何加强革命史实研究和革命文物价值挖掘,提升展陈水平、讲好红色故事,加大宣传力度,将之建设成为革命文物活化的发力点,也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依据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