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就业先保中小企业
2020-07-14张旭
张旭
前些天,一家中式快餐品牌的老总有一个壮举:他撕掉员工递交的“零酬劳”联名信,并“硬核”表态,卖房卖车也要确保员工有饭吃。几许无奈,几许悲壮。疫情冲击之下,中小微企业大都经历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倒春寒”。先看一组数据:中小企业贡献了约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和80%的就业。帮助中小企业就是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更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有力保障。通过更精准、更解渴的政策供给,更纾困的减负办法和更深入的企业帮扶,为中小企业树立起正向预期,如此才能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一起共渡难关。
政府:各地政策助闯关
近两个月,各地中小微企业陆续复工复产。然而,有一些企业却倒在了战“疫”的路上,再也没有起来——用工紧张、原材料短缺、物流成本飞升、经营成本提高……桩桩件件都是“绊脚石”“拦路虎”。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时,就有人提出过,保就业要先保中小企业。
网上有许多网友抱怨:拿着简历不知投向何方,企业都去哪儿了?一些中小微企业老板也很无奈:要么裁员,要么倒闭,招人是不太可能了。眼看着一大波裁员潮、毕业潮就要到来,稳定就业,是后疫情时代的重中之重。
面对疫情防控和返岗复工需要,2月5日,人社部、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确保重点企业用工、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有力举措,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随后,人社部、公安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对用工集中地区和集中企业“点对点”的农民工专车(专列)运输服务,保障成规模、成批次外出的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复工。
3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立足当前推动尽快返岗复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织紧织牢就业保障网。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稳就业正成为各地政策的一大着力点。全国多地密集出台稳就业政策“礼包”,一系列快、准、细的就业政策,让稳就业工作更加扎实。
江苏省出台《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稳就业保用工的工作措施》,推出全力支持重点企业用工、有序引导其他各类企业用工、帮助务工人员便捷上岗等八大举措,千方百计稳就业;湖南省出台《稳企稳岗稳就业十条措施》,以真金白银的支持、真心实意的服务、真抓实干的担当,促就业、稳就业、保就业。
作为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武汉的中小企业得到了银行的大力支持,渤海银行规定,湖北省内小微企业贷款,在现行基础上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信银行武汉分行对小微企业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在现行利率基础上下降0.5个百分点。微众银行规定,针对150万湖北小店和正在抗击疫情的30万医药类小店,不抽贷不断贷,并对利息下调10%。
苏州、上海、北京、山东、宁波、福建、徐州、青岛等地纷纷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政策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減少企业负担,延期或减免企业各种税费和租金,比如,重庆规定,对受疫情影响,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中小企业,可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核后,给予不少于2个月的应纳税款减免。二是为企业输血,各银行机构加大信贷力度,且保持较低融资成本,比如,苏州明确规定,确保2020年小微企业信贷余额不低于2019年同期余额,融资成本不高于2019年同期融资成本。
辽宁省也在持续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行职业培训补贴政策,面向贫困家庭子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群体提供免费培训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并开展以工代训。继续推行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引导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或技工教育提升技能水平,实现技能就业、技能脱贫。
一位深圳的企业主,看到政府的政策诚意很受感动,专门开车转了一圈深圳湾,坦言“这是一座温暖的城市”。帮助中小企业过难关这件事,政府就要像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完善的深圳这样,怀着感恩之心去做,把事情做实做细,做到企业家心坎里。
专家认为,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复杂的就业形势,从中央到地方按照就业优先政策的思路,接连出台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力度、确保重点企业用工、稳定劳动关系、做好人力资源服务有关工作、加强对重点群体的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政策的“组合拳”,找准了稳就业的着力点。
企业:绝处逢生抓机遇
企业要顶住压力。企业过不了巨大压力这一关,就没有然后了。正如“非典”之于当时方兴未艾的快递业,既可能是灭顶之灾,也可能是飞升之机。有的抓住了机会,把企业做成了巨头,有的则一蹶不振,从此销声匿迹。
疫情重压之下,有不少企业以莫大的勇气在寻找危中之机。面对疫情导致的需求下降,一些中小企业从内部挖潜降低成本方面多动脑筋,灵活调整生产经营计划,开拓线上业务,创新经营思路,催生出新的业态,焕发出新的生机。
线下陷入疫情困境之时,电商购物、网络订菜、直播带货、远程办公、网络教育等线上交易却愈发火爆。上海林清轩化妆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孙来春给员工写了一封自救鼓励信,并从那天起做了一系列数字化转型的动作。“全面拥抱短视频和直播,全面转型天猫和腾讯、抖音平台。武汉地区竟然靠这个办法和去年同期业绩打平了。2月的第一周,全国业绩不降反升,达到了去年的145%,超出了我的想象!”孙来春兴奋地说:“零售和服务业必须数字化!一定能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旗下拥有饿了么和口碑两大品牌,副总裁刘晓菲说:“生活物资网上订购和配送量大幅上升。买菜增长了9倍,商超增长了2倍。”平台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策略帮助行业复苏,如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的佣金减免,外卖极速上线的绿色通道,配合政府部门保障民生供应,无接触安心送等等。很多演艺人员、知名淘宝主播加入直播,义务帮助商户卖货、公益带客。
高密市大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CEO傅希昌表示:“疫情也是一次机遇,我们用好各种政策,强化内部运营,优化选品,拓展了新的平台。员工借此机会同供应链伙伴深入沟通,居家办公之时也是提升线上协同能力之时。”
或许这正是中小企业的抗疫“秘笈”——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甚至是毫无防备的冲击,用咬紧牙关、始终发展的确定性来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疫情中萌发出来的新模式、新业态,期待它们熬过冬天,怒放于春天,点点繁花长开不败。
企业家:见不贤内自省
疫情带来的影响的确让人焦虑,但当下拿出积极的心态应对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中小企业主,要认识到环境只是一种经营条件,我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环境,还有企业自身的调整。要坚信企业发展是最重要的,企业自我成长要力争不受环境的影响。我们看到已经过去的2019年,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自我调整发展模式,转型业务及增长方式,但从这次疫情来看,我们还需要有更强的危机意识,更坚定地开展自救之旅。
自疫情爆发以来,我们看到许多中小企业开展了不同方式的自救,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保住现金流。只有确保现金流,才能确保竞争力。面对疫情,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缩减费用,剥离不良业务,杜绝亏损及没有质量的增长,一些还未产生价值的业务可以先停下来,亏损的业务一定要停掉。
不难发现,自国内疫情爆发以来,许多企业即便没有倒闭,也出现了裁员、降薪等一系列“瘦身”举措。一家国内知名的运动服饰企业,最近几年转型成功,业务规模极速扩大。然而一场突出其来的疫情为这家企业的持续扩张按下了暂停键,但是老板却仍然坚挺,号称不裁一人。可是没过多久,业务部门就下发文件,要求所有员工每个月要卖掉8000元的商品,完成任务后,发放工资总额的70%。完不成任务,按当地最低社会平均工资发放。员工们虽然对这项举措表示不满,但是最起码还能保住饭碗,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想辞职再就业难于上青天。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那些拥有维持企业运转现金流的中小企业,迅速做“减法”的同时,也要做“加法”。“加法”就是关注真正的顾客价值,并创造顾客价值。在疫情中需要非常清晰的方向判断、足够强的勇气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更需要理性决策。如果能在危机中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并增加投入,之后所获得的增长将是无法估量的。
在这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企业的带头人。许多企业老板将企业的衰退归咎于此次疫情,要知道,大浪淘沙,那些经不起风浪的企业,是因为本身在经营管理上就存在漏洞,所以危机一来,便如大厦倾颓,不可挽救。因此,企业老板要将功夫用在诗外。
首先,要积极拥抱变化,顺势而为。这里所讲的变化,并不是盲目地标新立异,而是要顺应市场发展趋势,迅速做出改变。以春节档贺岁电影《囧妈》为例。由于疫情,票房惨淡,电影制作方迅速调整策略,改为线上收看,开创中国电影业先河。教育培训行业同样全力向线上转型,电商、游戏、知识付费、线上办公软件都迎来流量高峰。每一个行业都应该思考,那些还没有“触网”的中小企业主们,现在应该在血的教训面前意识到变化的重要性了。
其次,中小企业主要思考未来的用工模式。因为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远程办公、在线服务等多元方式,相比之前单一的用工模式,更多的中小企业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用工模式,如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临时性季节性用工、工作量计件合作,甚至业务合伙人。未来的公司更可能成为一个社区化的工作集成平台,而不必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办公区域。
最后,应该马上丢掉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企业用人风险的加大和用工成本的增加,必然会成为未来的趋势。那种占用公司资源却创造不出业绩的员工更会加重中小企业的负担。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主意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一直在尝试做精细化管理。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以追求市场为第一目标,加之人员结构相对单一,精细化管理很难推进。因此,2020年的中小企业,“管理”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和遥远的梦想,它将切实关系到中小企业主的实际成本付出和企业费效比。
中小企業的生死存亡,不仅关乎地方经济,也攸关整体中国经济的活力,攸关就业保障和产业安全。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疫情带来的冲击是短期的,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小企业稳住,我们能赢;就业稳住,光明就在眼前。
作者单位 中国建设银行 沈阳于洪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