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社会议题教学的实践
2020-07-14邰玉韦
邰玉韦
摘 要 针对“科学思维”“社会责任”两个核心素养要素的培育过程,新课标特别强调了生物学社会议题教学的必要性。本文结合实践,从重视创设真实性情境、深入开展实践性论证、有效引领价值性目标、积极创造拓展性应用等角度,浅谈基于核心素养开展生物学社会议题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生物学教学 社会议题教学
议题,常常具有很大的争议或很多的批判与反思的成分。它既包含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需要深度学习才能充分表达。生物学课程中的社会性科学议题也称作“生物学社会议题”,是指包括转基因技术、试管婴儿、克隆技术、抗生素滥用、环境污染、基因治疗等公众广泛关注并有争议的环境、科技、生态等复杂生物学问题。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即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其中,针对“科学思维”“社会责任”两个核心素养的培育,都强调了生物学社会议题教学的必要性,生物学社会议题教学是一种常见教学样态[1]。在深入实施生物学课程的过程中,社会议题教学中所展现的真实性情境问题、实践结构层次化、重视“议”中思辨、积极价值引领等特征,能够有效避免学习的“形式化”“浅层化”,推进深度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高价思维和社会责任的形成[2]。那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开展生物学社会议题教学呢?
一、重视创设真实性情境
生物学社会议题教学注重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精心创设真实性情境和情境问题。好的真实性议题情境一般具有生活性、争议性、复杂性、生成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减少探究与实践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增强使命感和意义感,促进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案例1】2019年,上海等多个城市迅速步入了垃圾分类的时代,有关垃圾分类的话题也频频上热搜榜。一方面,“垃圾分类”涉及到千家万户,受到政策、法规、社会、资源、经济、物质、心理、价值观、环境、生态、历史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情境是真实的和复杂的,又具有争议性。因此,“垃圾是否分类处理”属于生物学社会议题。另一方面,生物学社会议题教学注重问题情境的系列化,常常围绕一个大的议题展开,然后再针对此情境和相关学科知识设计层层发展性或递进的问题。问题1:“上海垃圾分类事件”引起很多争议,有些人赞同,有些人反对,请你分析其合理性。问题2:“上海垃圾着急分类处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垃圾不分类处理会产生哪些后果?你持什么观点?有哪些证据?问题3:为了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引发学生关注多个角度的信息,对概念、能力和品质进行意义建构,让学生在分析、判断、论证、评价和交流中,发生多元思维碰撞,引发深度学习。
二、深入开展实践性论证
生物学社会议题具有复杂性等特质,不是简单地回答“对”或“错”就能根本性解决问题,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所选择的立场,需要严谨的思考后来科学表达。因此,重视“议”的过程就是突出理性思辨与多元对话的过程[3],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素养和情感品质不断提升。
【案例2】针对案例1中的3个问题,需要开展充分的实践性论证,促进学生作出符合科学思维逻辑的决策,形成符合学生和社会发展的观念。学生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查阅相关资料,在分析各种主客观条件或因素基础上去区分、识别和判断,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努力寻求解决办法。教学活动设计如下:①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垃圾分类”的知识,如“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关注生物圈”“環境在恶化”“保护生物圈”等。②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和生活,进行相关的现状调查或探究实践。及时开展讨论活动,对搜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全面有效的筛选和重组,形成系统的、有层次的资料证据,初步作出决策。③小组间开展“面对面”的商议论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展示多轮意义对话与讨论,发展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发深度学习。④议题教学的展示,除了通过 PPT、报告、小论文等形式,还可借助微信公众号、QQ群等,引发更多的人对议题的关注和思考,形成合理性决策。⑤学生针对议题展开拓展性活动,如走进社区宣传和普及。在“思辨论证”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及时地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反馈,推动议题活动的进程,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三、有效引领价值性目标
中学生正处于社会价值观选择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议题“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开展“价值对话”,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需要渗透高层次认知、情感体验、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等素养的培育;需要唤醒学生做新时代公民的意识;需要肯定学生积极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态度和精神。
【案例3】在生物学社会议题“是否应该支持转基因食品”的举证、论证过程中,刚开始,学生正方代表观点过分强调转基因技术是“安全的”“基因技术是一项重要的育种工具”;学生反方代表观点过分强调“科学界和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并没有达成共识”等。随着议题探讨过程的不断深入,学生正方代表也会表达“转基因食品或作物当然并不是完美的。像任何技术一样,转基因技术也需要有效地被监管或管理。”学生反方代表也会表达“我们也支持对转基因技术的继续研究,但也要多考虑转基因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潜在风险[4]”。通过辩论、推理和深度思考后,学生正反两方基本上达成了“中立”的价值观,这就意味着学生的思维认知在向高层次发展。在论证生物学议题教学中的“利”与“弊”时,一方面要将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作为观察和思考的视角,深入开展基于证据的实践论证;另一方面,因议题具有时代的意义和特征,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从多个视角综合分析,从而形成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价值观。
四、积极创造拓展性应用
深入开展生物学社会议题教学,进一步丰富议题的学科内涵和创造性表现形式,有效促进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和观念等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内化与运用,有效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反思性提升。一方面,倡导落实课堂教学常态化;另一方面,积极整合生活和社会资源,开展拓展性应用。
【案例4】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属于生物学社会议题,也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针对“转基因技术”概念的初步了解,可以开展小组思维游戏活动:①各小组协商选择一种具体的动物或植物,应用转基因技术原理进行服务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技术改造;②各小组为改造后的新动物或新植物重新命名,用彩笔写在卡片上,并用关键词简要注明其特殊的新能力和支持这种能力的基因来源;③各小组将成果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并选出代表班级层面交流、解释与说明;④评选最佳优秀作品。针对“转基因技术”概念的深入理解,可以通过开发生物学社会议题校本课程来实现生物学课程发展的现实需要,在选择中心议题的基础上,再划分系列不同的小议题进行实施;也可以选择4~5个相对独立的中心议题来开展活动,表现形式可以是辩论、角色扮演、现场模拟活动、探究实验、模型展示、游戏、小论文、海报等,从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展示学生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的内在渴望和担当。
将生物学社会议题引入生物学课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对社会议题教学课程的理解与感悟,正确理解新课标对科学思维的三个聚焦点:质疑是思考的视角、实证是判断的尺度、逻辑是论辩的准绳;积极感悟社会责任在生物学课程中的特定要求和期待,积极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正能量[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毕建华.议题式教学促进深度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10).
[3] 郭亚琴.论议题式教学的“议层、议境、议味”—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9(03).
[4] 郑泉,张增一. 转基因议题中科学话语的建构策略分析—以美国“智能平方”举办的一场转基因辩论为例[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8(04).
[5] 刘恩山,曹保义.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