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考命题理念初探

2020-07-14许舒帆

考试周刊 2020年58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考核心素养

摘 要:教学评价,尤其是终结性评价如何渗透与体现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如何综合有效地考查与评价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将对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和日常考试评价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与反拨作用。文章尝试通过对2017~2019年福建省中考英语试题的研究比对,探索中考命题理念的发展趋势,以达到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完善日常考试评价设计的目的。

关键词:中考;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创新语境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行以来,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本理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已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于各种教学评价,尤其是终结性评价之中。科学、准确、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设计将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对课堂教育教学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从而促进教学与评价的协调发展。那么如何通过命題评价设计使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这是新课标背景下我们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 福建省近三年中考命题突出特点及题例分析

2017年是福建省中考改革的第一年,2017年起福建省中考由各地市自主命题转向全省统一命题。通过对2017~2019年福建省中考试题进行横向的命题框架结构研究,及从核心素养考查层面的纵向对比,我们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语言能力立意转向综合素养立意

教学评价设计的立意,在立足语言能力考查的同时,要全面考虑对其他学科能力素养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考查。这个命题立意的原则在近三年福建中考试题中得以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地呈现:

1. 听力测试倾向考查综合能力素养

例如,2019年试题听力第8小题。

M: I think shopping online is boring. Its not easy to choose things.

W: For me,its a good way to relax.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bout shopping online?

A. Boring.   B. Easy.   C. Relaxing.

本题考生除了需要在语言能力上理解说话者选用的语法结构,听懂观点态度外,还需理解问题以及判别提问的对象。同时,要将听到的信息“to relax”转化为描述性形容词“relaxing”。

(二)阅读立足语言能力,关注思维能力渗透

思维品质的培养在《新课标》颁行以来一直广受关注,在理论探索、实践检验和评价反拨等方面都有大量深入的研究。福建省统一命题三年以来,在阅读理解试题中不乏渗透文化意识、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考查的优秀题目:(见表一)

A. 受亏待的B. 受控制的

C. 受宠爱的D. 受欢迎的

根据大数据统计,考生失分最为严重的题目中,除了部分思维能力立意的题目,也有最为常见的以考查考生基础语言能力为目的的细节理解题。越来越多的细节理解题目出现综合考查的趋势,而文段的选择又日益地道而含蓄,为学生的准确理解造成了困难,导致了失分。

(三)立德树人在命题中合理均衡全面体现

纵观2017~2019年福建中考试题,从一带一路到C919大飞机(2017);从中国机长到改革开放40周年(2018);从港珠澳大桥到祖国70华诞(2019),无不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性,突显出家国情怀。然而,这些积极向上的主旋律话题如何在试卷中合理均衡呈现呢?

1. 以“小”语境渗透“大”话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词汇量与认知水平限制,很难读懂或表述某些主旋律话题、社会热点。因此,我们要将这些主旋律话题以学生看得懂,听得清的“小”语境渗透到试卷中去。以2019福建中考试题为例,这类的“大”话题大部分都集中在听力、单项选择上。(见表二)

这些正能量满满的主旋律话题,为语言的考查提供了丰富真实的语境,是我们时代的强音。

2. 以“大”语境呈现“重”话题

《新课标》中英语课程涵盖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下10个主题群,32个子话题,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部,2018)。这为学科育人提供了丰富的话题和语境。仍以2019福建中考试题为例,试卷文段的选择除了在能力素养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查外,在立德树人目标方面的考量也是很突出的。

这些弘扬主流价值,传承文化基因,讲述中国故事,彰显中国实力的试题在考查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刻教育,更对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学科育人渗透做出了的引领与示范。

(四)重视语境距离感与文化差异理解

福建省的中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考试两考合一。试题的命制设计,既要使英语水平不一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功能;又要有一定的区分度,体现考生的学习潜力,为高中人才选拔,择优录取学生提供准确参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评价选拔功能日益凸显。而相对陌生的认知语境与跨文化知识是设置试题难点与拉开试题区分度的重要因素。

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词汇知识建构并不是任意性的,词汇学习也不是孤立发生的,它必须指向其赖以生存的认知语境、刻画相应的知识领域。”(陈荣,2011)因此,熟悉的语境有助于语言学习者回忆起词汇含义,反之,陌生的语境则会对学习者的理解产生干扰。而作为致力于考查考生语言综合实践能力与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能力的中考,在语境创新上必然有一定要求。例如:

2018年完形填空,在学生熟悉的环境保护植树造林话题下,引入了学生不太熟悉的语境“印度森林之子”帕耶的故事。稍微陌生的语境与文化上的陌生感,就为考生理解文段,完成考题制造了一定障碍。

再如,2019年听力填词文段,文章是封书信,话题是很常见的家庭活动,娱乐计划,但因为放在了学生稍微陌生“化妆舞会”语境之下,考生在答题就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陌生语境对学生造成的理解困难的原因:一方面由学生语言能力不足,词汇掌握的深度与广度有限,语言熟练程度不高导致;另一方面也是由跨文化意识不强,知识面有限决定的。

三、 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及日常考试评价的启示

基于对《新课标》及近年来最新中考命题理念的认识,我们意识到综合的能力素养就只能在综合语言学习活动中产生,而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具体教学实践,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注意。

(一)在听说能力训练方面,我们应该克服教材设计上缺陷:如听说语境不够真实,听力角色不易分清,听力题目浮于表面,缺乏思维深度等,深挖教材,重构话题,设计真实有效的听说任务,减少“听啥选啥”的低效听力训练;同时,适当补充有时代性、趣味性、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纵向深挖学习深度,横向拓展学习广度。

(二)在阅读理解方面,我们更应该注意课外材料的补充与拓展。在选择阅读训练语料的时候,应该注意语言的地道性,多设计综合考查多种能力素养的练习,进而帮助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构建文化意识与形成学习能力,提升综合能力素养。

(三)我们在进行日常考试评价命题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 语境的创新与包含多元文化因素。2. 留意其价值取向,弘扬主旋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许舒帆,福建省泉州市,福建泉州市培元中学。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中考核心素养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