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猎人”余天一

2020-07-14李蕊娟

作文·初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绿绒蒿青海科普

李蕊娟

1 9 9 6年,余天一出生在北京,从9岁起他就疯狂地爱上了植物。一次,他得到了一本《常见野花》,便沉迷于其中的植物图。但是很快,植物图鉴已无法满足他的胃口。

有一天,余天一偶然在书上看到了绿绒蒿,瞬间就被它湛蓝的颜色吸引住了。这是一种野生的高山花卉,生长在海拔3 0 0 0米~4 0 0 0米的流石滩和冰川的边缘。初一那年的暑假,余天一终于说服妈妈带他去云南,虽然旅行之前他查阅了不少有关绿绒蒿的资料,但很遗憾这次他没有发现绿绒蒿的踪迹。

余天一不甘心,初中毕业后,他再次踏上寻找绿绒蒿之旅。一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博士生带他爬上海拔4 0 0 0米的高山。背着沉重的单反相机和微距镜头,经历走几步歇一会儿的艰难过程,余天一终于在流石滩上看到了挺拔鲜艳的绿绒蒿。为此,他还获得了“少年植物痴”的雅号。

其间,余天一从野生动植物科普图书入门,自学了林业专业的大学课程,某些方面的知识水准相当于林业大学毕业生。从小学到高中,他没有一个暑假是宅在家中的,而是借此机会去全国各地“寻宝”。

在余天一的眼里,任何植物都深藏着许多秘密,他决定要记录它们的成长,为它们写日记。他在微博上贴过一张岩生银莲花的照片,那是他和几位植物爱好者探险时偶然发现的。一大丛岩生银莲花如白衣仙子在风中舞蹈着,花朵很大,贴着地面生长。当时下着雨,他们只好轮流打伞和拍照,那一个个惊艳的刹那显得无比珍贵。

余天一很崇拜厄恩斯特 ·威尔逊,他是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的花匠,为了寻找奇花异草,于1 8 9 9年春天来到中国,开始了长达1 2年的风餐露宿采集植物的历程。余天一想做一名“中国版植物猎人”,便去各种偏僻的地方寻找稀有植物。余天一最爱一种叫槭叶铁线莲的植物,它是北京特有的物种,类似动物界的大熊猫。它生于山区岩壁或是土坡之上,花朵洁白。余天一觉得槭叶铁线莲可以带动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于是他呼吁更多人重视北京植物的多样性。

2 0 1 4年高考完不到一个星期,余天一就接到了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徐健老师的邀请,与一批植物专家一起参加对青海澜沧江源的调查,他负责植物拍摄工作。这是他第一次亲身参与植物调查项目,而他也成为调查人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主要是针对某一地区生态、物种的多样性进行影像方面的调查,然后搜集物种的信息,包括它的G P S位置、拍摄细节。这样一来,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距离自己十万八千里远的动植物是什么样的状态,同时给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

在澜沧江囊谦河段的岩壁上,余天一和队友找到了2 0世纪末才发现的物种——王氏白马芥,还有仅分布在流石滩的圆穗兔耳草,以及青海标志性物种青海刺参和绢毛苣等。这次青海之行,余天一和队友创造了发现6个植物品种的新纪录。

澜沧江源头附近有一个叫扎西拉乌寺的地方,附近就是雪豹的栖息地。令余天一惊讶的是,当地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存,植物也是一样。这让他在颇受启发的同时,更加坚定了做“环境卫士”的決心。正因为这份执着的热爱,余天一考入了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业余时间投入画植物科学画中。2 0 1 5年,他开始在《博物》杂志开设专栏,发表科普文章和进行科学绘画创作。

此后几年,余天一还多次为新物种及科普文章创作墨线图和彩色插图,图文先后在《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地理》《中国绿色时报》《森林与人类》等报刊上发表,并广受好评。

如今,余天一的足迹遍布辽宁、内蒙古、河北、浙江、山西、新疆、四川等省区。在一些人迹罕至的野外,余天一常常可以创造发现物种的新纪录。平时,余天一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科普宣传,让公众认识湿地之美,自觉珍爱湿地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他还在知乎上热心地解答网友提出的关于植物的疑难问题,向公众介绍各种珍稀物种。到2 0 1 9年,他已成了拥有大批粉丝的“网红植物大神”,以及媒体眼中的“博物学家”。

(摘自《知识窗》2 0 1 9年第9期,稍有改动)

猜你喜欢

绿绒蒿青海科普
藏药红花绿绒蒿资源、化学及药理系统研究进展
科普达人养成记
大美青海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青海“闯关”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