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这些,就不要说自己是“话痨”!
2020-07-14萌萌子
萌萌子
“你这个话痨,话也太多了吧!”如果你是个热爱表达的人,那你一定收到过这样的评价。但是当你说话时,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对自己说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你都了解它背后的真正含义吗?当别人细究你的遣词造句时,你能不能解释出词语的来龙去脉呢?如果做不到这些,就配不上“话痨”这个称号!
如果搞一个“话痨排行榜”,英国作家马克·福赛思一定排在前几名。这名英国学者、记者、作家,在收到一本《牛津英语词典》作为礼物后,就在词源学的探索之路上一往无前。他的“话痨”属性,在他写作的这本《读完本书你可能会成为一个话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本有趣的书,讲述了111个常用英语词汇的词源故事,以首尾相连的方式渐次出现。虽然有联系,但是每个词源故事也可以单独成篇。短小精炼的篇幅将各学科、各门类的趣味知识融入词源学这门学科里,彻底将词源学从无聊的词典里解放出来,充满了智慧,也充满了英式幽默。
你问我究竟多有趣?说它是一本“冷知识百科大全”也不为过。比如,当你看到基因库的单词genepool,你或许不知道其中的gene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genos,它的意思是诞生。由此你会发现,在你背过的英语单词generation(一代人)、regeneration(再生)以及degeneration(退化)中,都有这个词根。除此之外,genos這个词还藏在你学过的化学中。18世纪后期的化学家们,为了给大气气体命名想秃了头,因为这些气体无色无味,大都也没有重量,但是功能却不同。我们熟悉的氧气,曾经被叫作flammableair,也就是易燃气体,但为什么现在叫做oxygen了呢?这是因为前者听上去不够“科学”!没错,科学用语一定要高深莫测,才能让人肃然起敬!所以,一个叫拉瓦西的法国人决定将燃烧室产生水分的气体叫作water-producer,但是作为一个科学家,他要让这个词看上去很“科学”,于是他选择用希腊语来表示,也就是“hydrogen”,没错,这就是氢气。同理,产生硝酸钾(nitre)的气体就被称为氮气(nitrogen)了,氧气被叫作oxygen。而之后的一种不会产生任何物质的惰性气体——氩气,再后来也被称为argon,在希腊语中它表示“懒惰”。
真是万万没想到,在我们的日常里能够接触到这么多和词源学相关的知识。也许之前当你说到氧气时,你只能说它是一种气体,能够燃烧,无色无味,英文是oxygen,但是现在,你能说的可就太多了!在这本书里还讲述了和尚和猴子的关系、火鸡与土耳其的纠葛、影迷与水牛的渊源、内裤一词的起源,还有“China”这个词的起源……让你在快乐学知识的同时,感叹词源学真是一门充满八卦的学问,抛梗无数又妙趣横生。
法国作家莫里哀说过:“语言是上帝赐予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当我们在说话时,我们不仅仅在说某个词某个句子,背后还隐藏着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和历史折射。当语言为人所用时,也充满了“人性”,它是流动的,也是变化的。没人知道一百年后的语言会变成什么样,只有不断吸收学习,才能让自己跟上这不断变化的时代。
(友情提示:需要记英文单词的朋友,也可以把它当成另一种形式的英文单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