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数学探究能力,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2020-07-14廖文明
廖文明
摘要: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趋势所在。学校教育教学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上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责任。我们必须遵循新的教学理念,探求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去培养学生的数感、思维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等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探究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温床。
关键词:数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史宁中校长在长沙全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示范课观摩交流会上提出: 学校教育教学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用数学的思维去想、用数学的语言去说。并明确指出:数学的眼光是指符号意识、数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学思维是指推理能力、运算能力;数学语言是指:模型思想、数据分析观念。由此可见,数学素养是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去发现、提出问题,并能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还要会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出来的一种数学综合品质。《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并且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也为小学阶段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切实培养学
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可
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数学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数学素养水平。《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该具有对数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释和表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诸多问题所包含的潜在的数学特征。“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情境中感受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认识百分数后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修建新铁路后火车比之前提速20%请你从下图中选出你认为合适的图形来表示120%
题中要根据直条的长短去表示规定的数量就需要学生准确感知数量本身的大小,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和图形特征去作出判断,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数感。这样的教学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直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进行分析,寻求数学解决,使数学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有效地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培养信息提取能力和数据分析素养,提高思维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会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的相关数据,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关注、分析和解释,让学生从众多的文字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用于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数学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的素养和数据分析素养,增强思维推理能力。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时先出示毛竹生长速度的相关信息让学生精读材料,让学生用圈画关键词、摘录信息、画图等方法从众多的文字信息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进行记录并梳理,然后用数学的方式去验证:毛竹2天长高2米是真的吗?由于之前有了对数据的提取与整理,学生很快从不同的角度去作出推理分析,富有个性化地解决问题。另一位教师则利用不同品牌共享单车的各月骑行次数去让学生分析共享单车的受欢迎程度和变化趋势让学生在数据的阅读与分析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表征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
三、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增强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数学的严密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我们提高数学素养极其重要的因素。没有高水平的思维参与和投入,知识学习就永远只能停留在表层结构的学习上。而数学探究活动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为学生搭建数学探究的平台,让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并解决实现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面对现实生活的情境和问题本身,从而有更多的思维介入,把数学探究水平提高到另一个层次。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先让学生探讨如何去统计喜欢各种校服颜色的人数,然后让学生用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去进行统计活动,但是在统计结束后发现统计的总人数比本班的人数多出十几人,这就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统计出来的人数会比全班人数多这么多呢?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后发现有的同学两种颜色都喜欢,所以统计时举了两次手;有的同学每种颜色都喜欢那他在统计时每次都举手,所以人数算重复了。然后我引导学生去思考:我已经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了,那么怎么样去避免这样的问题呢?还有其它更好的方法吗?这样就较好地让学生在核心性学习问题的挑战中激发探究欲望,再次积极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去,既培养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夯实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經验,夯实数学素养
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数学知识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实际的本领,必须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如果只讲1 小时等于60 分钟,1分钟等于60 秒,要求孩子识记这样的换算公式只是在时间概念的表层开展教学。如果在课堂上先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探究一分钟有多长,再给学生一分钟时间去亲身体验:1 分钟能写几个字,能算几个口算题,能念多少个字等,让学生去切身感受一分钟有多长;在认识秒后让学生说说1 秒钟可以做哪些事?如可以拍一下手,眨一下眼睛、敲一下桌子等等。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说和做等活动深入理解所学的时间概念。这样的数学活动不但使学生理解有关时间的数学知识,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切实夯实数学素养。
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趋势所在。对这项工作的落实,我们应该从小学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们的日常工作做起,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上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只有深化课堂,才能把各项有益的数学探究活动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我们必须遵循新的教学理念,探求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去培养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思维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等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探究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温床。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1:1-3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3]叶建云《可以这样教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17-9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