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现状及对策
2020-07-14张同彬
张同彬
摘 要:古籍对世界、国家、民族而言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章针对高校图书馆在古籍保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山东大学图书馆近几年开展的古籍保护措施为例,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古籍;数字化
古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是后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高校图书馆作为古籍文献的重要收藏地,如何利用现代科技保护这些古籍,承担起古籍保护的重任,值得大家探讨与研究。
1 山东大学图书馆的古籍现状
山东大学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其前身是建于1901年的山东大学堂藏书楼,至今已走过119年的历程。山东大学图书馆特藏文献研究所管理着图书馆的特藏文献资源。山东大学图书馆特藏文献研究所共设有6个特藏书库,共藏有特藏文献资源40多万册,其中古籍43000多种31万余册,有87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154部古籍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
2 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馆藏古籍版本信息不完善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及管理制度的完善,高校图书馆对馆藏古籍的题名、册数等基本信息都已经掌握,并进行了信息化管理。但有些古籍书页破损、缺失或册数不全等,造成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暂时对馆藏古籍的存缺册数不能有效确认,不能明确古籍的年代、著者等版本信息。古籍版本信息的缺失,对古籍的管理、查询、修复及整理利用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2 古籍利用与保护的矛盾长期存在
高校图书馆在古籍管理的过程中一直存在古籍利用与保护的矛盾。一方面,为读者提供古籍,供其阅览和学术研究;另一方面,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若使用不当会对古籍产生人为的破坏,造成书页撕裂或被水浸渍等现象,甚至会对古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2.3 古籍修复力量薄弱
古籍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不可再生性,对古籍的修复切不能太随意,应由专业的古籍修复人员使用专用的修复材料,对破损古籍进行修复。
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缺乏古籍修复专业人员,在岗的古籍修复人员大多是非古籍修复专业出身,多是通过参加古籍保护中心的短期古籍培训班培训后上岗,缺少古籍修复经验,修复技艺水平不高,只能从事简单的古籍修复工作。
古籍修复讲究“整旧如旧”的原则,在修复过程中所采用的修复材料要与古籍自身材料相同或最大限度地接近,特别是修补配纸时,还要注意帘纹的方向、疏密程度等应与被修复纸一致,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必须存有不同品种的修复纸张,以备修复人员选择使用。目前高校图书馆古籍修复用纸相对缺乏,品种单一,没有建立与古籍修复相配套的专用纸库,使古籍修复工作难以开展。
2.4 古籍书库环境有待提高
古籍年代久远,在保存过程中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古籍册数缺失、破损、水浸、风化等现象。如果古籍的保护环境不当,就会缩短古籍的使用寿命,甚至加速其损毁的速度。
现阶段国内高校图书馆都已加强了对古籍的保护力度,但因资金及图书馆馆舍现状的限制,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古籍还是在室温下保存,达不到文化和旅游部提出的“古籍特藏书库环境温湿度应控制在温度为16~22摄氏度,相对湿度为45%~60%,并且温度日较差不大于2摄氏度,相对湿度日较差不应大于5%”的要求,上述也是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的基本要求。目前古籍存放多数还在使用传统木质或铁质的开放型书架,缺乏防虫、防尘效果。
3 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措施
3.1 古籍普查
2012年2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发布《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方案》,对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内容、步骤和成果等做出具体规范,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在全国有效展开。
山东大学图书馆作为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为彻底摸清馆藏古籍的详细情况,于2016年正式启动了馆藏古籍普查工作。山东大学图书馆特藏文献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学苑汲古”“中国基本古籍库”等古籍电子资源及相关工具书,对每一部馆藏古籍的牌记、序跋、目录、正文、藏书印等逐一进行考证和校对,最终确定古籍的题名、版本、存缺册数、著者等信息,同时在普查过程中对馆藏古籍数量、破损情况进行详细登记。2019年3月顺利完成古籍普查工作,并通过汇文系统将古籍普查信息回溯建库。
古籍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使图书管理人员摸清了馆藏古籍的详细信息,对今后古籍的管理、查询、修复及整理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古籍数字化
山东大学图书馆为更好地保护古籍,提高古籍的使用效率,于2017年購进德国非接触式大型扫描仪,对馆藏古籍进行数字化整理,在古籍阅览室配置多台电脑,除对研究版本学的师生提供古籍实物阅览外,其他读者原则上一律实行数字化阅览。
山东大学图书馆在数字化整理馆藏古籍的同时,还购买了“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方志库”“中国经典古籍库”等电子资源数据库,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开展网络宣传及定期培训的模式,引导读者利用互联网获取古籍信息,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古籍阅读服务。
古籍数字化能够真实清晰地反映古籍原貌,既方便师生阅读、研究古籍文献资源,也为日后的古籍修复保留了珍贵书影资料,有效解决了古籍利用与保护相矛盾的问题,对古籍保护及学术研究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3.3 古籍修复
古籍在使用及收藏的过程中,受周围环境及纸张自身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不少古籍出现了破损、开线、絮化、虫蛀等损坏现象,有的失去了原貌,有的无法翻阅。为修复这些古籍,山东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古籍修复室,配置了古籍修复设备,聘请山东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专家对馆藏古籍进行阶段性的修复工作。山东大学图书馆还注重对自身修复人员的培养工作,2017年派驻工作人员到山东省图书馆跟随古籍部的修复专家学习古籍修复技艺,并少量、多品种地购买修复纸张,为日后开展古籍修复工作打下基础。
3.4 书库安全保护
古籍书库安全一直是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古籍书库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古籍出入书库需要两名书库管理人员同时登记后执行。书库设有监控、防水、防火报警系统,配备了感应式自动气体灭火装置,系统预警后能及时发送手机短信给书库管理人员,确保古籍书库管理安全可靠。
山东大学图书馆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提出的《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于2018年给古籍书库配置了恒温、恒湿的中央空调,保证古籍在特定环境下存放。同时为降低粉尘及虫蛀对古籍的损害,山东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全部使用定制的樟木书柜存放。恒温恒湿中央空调和樟木书柜的启用,大大降低了自然环境因素对古籍的影响,为延长古籍的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5 宣传教育
为宣传古籍文化,提高学校师生的古籍保护意识,山东大学图书馆每学年都会举办有关古籍宣传与保护的活动。近几年,先后举办了“馆藏珍贵古籍名录展”“传统字画装裱体验”“古籍修复进校园”等活动。
古籍宣传与保护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师生有机会深入了解古籍的发展史及相关修复技艺,让广大师生明白古籍的珍贵性和保护古籍的正确方法,为普及古籍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古籍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高校图书馆作为中华古籍保护的重要分子,有责任把它们保护好、利用好,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玉雪.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9(21):96-97.
[2]王小芳.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实践与探索—以陕西省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为例[J].图书馆界,2019(2):52-5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