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传佛教擦擦造像的造型语言形式初探
2020-07-14闵庆慈
闵庆慈
摘 要:青海地区遗存的各类擦擦造像,以多样的造型形式、朴素的艺术姿态、简练的表现技法、绚丽的色彩运用,丰富了藏传佛教雕塑的造型类别,拓展了我国传统雕塑艺术的表现语言。通过对其造型语言构图方式、形式构成等的研究,可以发掘作品蕴含的内涵,加强对藏传佛教雕塑造型的理解和吸收。
关键词:擦擦;造型语言;构图方式
擦擦是藏传佛教传统的雕塑艺术形式,青海地区是其主要的流传地和保有地。擦擦因材质、功用和类别等的不同分为许多种类。青海地区擦擦的造型语言传承了传统藏传造像的形式原则,通过模塑,擦擦得以广泛传播,影响深远。擦擦造型整体古拙浑厚,强调点、线、面等组合排列的构成表现,形式手法多变,形成极具民族地域特色的造型风格。擦擦造像的主题丰富,形式多样,体面关系单纯明确,演化出自成风格的构图体系特点。擦擦造像主次关系明确,线条运用得当,空间位置交错,产生独具气韵的构图法则和画面节奏。
1 单体形式
单体造像的形式在擦擦造像的各种类型中出现最为频繁,多采用三角形构图。佛像处于整体造型的中间位置,端坐于须弥座之上,身饰简洁衣纹,旁饰形状各异的背光、莲瓣等纹样,整体呈现端庄、沉稳的形态。这样的处理方式恰到好处地突出主体,丰富了画面的节奏。单体造像的擦擦外部轮廓多呈圆形、拱形或连续弧形等,视觉上和端坐的佛像形成了对比与调和。佛像和背饰、轮廓相互衬映,平添了一种端庄、稳重、威严的气质。
以图1为例,释迦牟尼佛端坐莲台之上,面容祥和,手施降魔印,衣纹简洁。从佛像头顶、双膝至莲台略成三角形的构图。这样的构图加强了画面的稳定性,凸显佛像庄严、稳重的气质。浅浮雕形式的背光和边缘连续的经文,从佛像周边往外层层加厚,打破了构图的稳定,调和了画面,增强了层次和节奏。擦擦的整体形式在这样的调和中更加祥和、灵变,平增了几许颜色。
2 多体形式
2.1 散点式
散点式的构图形式通常以一个佛像为主体,周边围绕多个体量稍小的佛像。或是诸佛分层并列,不分主次;或以白塔为主体,围绕造型各异的佛像。常见的八药师佛、五尊像、百尊佛等皆属此列。
“救难度母”是青海擦擦造像常用的题材。图2中八救难度母像就遵循了散点式的构图形式。主体稍大的一尊度母端坐莲台上,手施说法印,头戴帽冠,身后背光,左右二肋侍,莲台下饰倒三角状的花纹图案,整体略呈菱形图式。主像围绕七尊造型相同的度母像,打破画面的沉重感,活跃了画面的气氛。周边度母身后律动的飘带和圆形背光相结合,加强了图式的充盈和动感。擦擦的视点中心位于画面的主体部位,其余七尊围绕周边,符合传统造像的多视点法则。造像中人物处在看似悬浮,周边律动的飘带交相辉映,于方寸之间共同完成祥和安宁、如梦似幻的艺术氛围。
2.2 三尊式
三尊式擦擦的造像形式上为一佛居上两佛居下,呈“品”字形造型。居上一佛体量稍大,居下两佛形体略小,是散点式的一种简化形式。造型各异的长寿三尊是三尊式的典型代表。
藏传佛教中,长寿三尊是福寿吉祥的象征,以长寿佛为中央主佛,左下为白度母,右下为尊胜佛母。图2中的长寿三尊像,上方长寿佛半跏趺坐于莲台,手施无畏印,身后背光,左右飘带。白度母位于左下,施与愿印,其余形式和长寿佛略同。三头八臂尊胜佛母位于画面右下,手持法器。造像整体呈“品”字形,画面稳重大方,背光、飘带、花纹图饰又增添祥和的气氛,加深福寿吉祥的本意。
2.3 一佛二菩萨式
一佛二菩萨的造型是佛教雕塑传统的造型样式,通常坐姿主佛旁侍体量较小立姿二菩萨或二弟子、二天王等。擦擦造像在继承传统形式的同时,还有一定延续和发展,形成了莲花生三尊、莲花生与二明妃等特殊的造像形式。
图2中的莲花生三尊像秉承了一佛二菩萨的造型样式,而又有所突破。传统造型中,通常主佛威严庄重地端坐居中,文殊、普贤二菩萨或阿难、迦叶二弟子静态侍立左右。莲花生三尊像打破了这种造型静态的局限。莲花生大士静坐居中,头戴莲花帽,宽衣大袖,法相庄严。手持镶寿瓶颅器,肋挟天杖,威严肃穆尽显造像之中。旁侍堪布菩提萨埵、赤松德赞王,造型上打破了静立的状态。一人左手持宝瓶,右手做托天状,形态更显力量、肃穆。另一人做“S”形动态状,一脚踏地,一脚翘起,臂挟降魔杵,造像在威严庄重中增添了特有的律动和奔放。旁侍二像不只是主像的陪衬,而是展现了自我的性格。主辅像相映成趣,增强了造像的宗教理念和神秘气氛。
2.4 放射式
擦擦使用放射式构图方式多见于多臂的威德金刚像、大黑天像等造像。通常造型立于画面居中,多条手臂以放射状发散于造像两旁,呈扇状分布。粗犷威严的画面中,因规整的扇面造型,增添了一丝程式的韵律和形式的宁静。
图2中的大威德金刚像诠释了这种放射式的造型形式特点。此尊造像九面多臂,拥抱明妃,立于火焰莲座之上。九头呈三层排列,居中牛头威武,头发上指,骨轮骨饰。造型古拙威严,多臂腋后呈放射状分布,手持法器肃穆肃杀。放射式的构图形式增强了造像的向心力,主体更为突出,睥睨之态森严醒目。
3 立式
立式的构图形式多见于菩萨像,如十一面观音像等。造像以直立的姿态立于画面正中,浑厚拙朴,肃穆庄严。
图3八臂十一面观音像就是立式造像的典范。观音立于造像正中,画面对称,造型古拙,不追求精雕细刻,体态丰腴,璎珞饰身,八臂各持法器。擦擦边缘略呈莲瓣形状,经文以阳刻的形式镌于其上,厚重朴素。造像整体手法古拙,浑然天成,更增添了朴素苍茫的意境。
4 塔式
塔式的擦擦多为圆锥或棱锥造型(金字塔形),因形制简单,材质多为泥制或陶制,便于拓制,在青海地区保有很大的数量,运用广泛。其上分层雕镂出形体极小的佛像,形式稳定,造型简洁,而又显现诸佛林立的意象和氛围。
青海藏传佛教擦擦造像造型语言朴素多样,构图、形体、结构、空间等要素应用合宜,自成体系,体现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其构图形式灵活,大小、疏密、对比、穿插等关系协调连贯,共同完成擦擦造像的形式表现。不拘程式,灵活表现,综合运用各样的构图形式,展现擦擦造像古拙淳厚的气韵风采。
参考文献
[1]李翎.佛教造像量度与仪轨[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9.
[2]罗伯特·比尔.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M].向红笳,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
[3]金申.西藏佛教美术讲座[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4]刘寅.繪画构图要领[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