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枸杞实蝇发生的区域差异及不同生产模式的累积效应

2020-07-14刘晓丽马建国李锋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区域差异

刘晓丽 马建国 李锋

摘要 研究宁夏各枸杞产区枸杞实蝇发生的区域差异及不同生产模式的累积效应。结果表明,宁夏自北向南8个不同产区不同样地的枸杞实蝇蛹数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样地,枸杞实蝇越冬代成虫的羽化始期、第一次羽化高峰期不同;各防控模式下枸杞实蝇蛹的累计量存在差异。

关键词 枸杞实蝇;区域差异;累积效应

中图分类号 S435.6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3-0128-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3.035

Abstrac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occurrence of Neoceratitis asiatica (Becker) in different Lycium barbarum producing areas in Ningxia and the cumulativ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duction mod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pupae number of Neoceratitis asiatica (B.) from north to south in 8 different production areas of Ningxia; differently, the emergence beginning and the first peak of the overwintering adults of Neoceratitis asiatica (B.) were different; the cumulative amount of Neoceratitis asiatica (B.) pupae under different control modes was different.

Key words Neoceratitis asiatica (Becker);Regional differences;Cumulative effect

枸杞實蝇(Neoceratitis asiatica(Becker))属双翅目实蝇科(Trypetidae),专以枸杞(Lyium turcomanicam Tury 属茄科)的果实为食,因此,命名为枸杞实蝇,称其幼虫为白蛆,被害果称虫果或蛆果[1]。枸杞实蝇在宁夏1年发生3代,以成虫产卵于果皮内,幼虫孵化后,一生都在果内生活,以果肉酱汁为食。自20世纪50年代末,枸杞实蝇被列为枸杞生产上的严重灾害性害虫,每年产量损失达22%~55%,严重时达80%[1-3]。枸杞实蝇作为重要的枸杞害虫,其出土时期是4月中旬,历史上危害最严重的时期在6月底至7月初,其虫果率高达83.1%,由于虫果不能作为商品,因此虫果率可代表损失率,即单期产量损失达83.1%。近年来,在气候变化、灌溉模式、田间管理方式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枸杞实蝇的危害呈现出区域性、差异化发生的态势。危害严重的枝条上虫果率高达93%,有些枸杞基地由于枸杞实蝇的危害难以防治而被迫挖除,不得不控制枸杞的种植面积,严重影响了枸杞生产[4]。笔者开展了枸杞实蝇越冬蛹调查、越冬蛹羽化观察及不同生产模式的累积效应研究,旨在为宁夏枸杞产区枸杞实蝇的防控方法、防控关键期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标准筛(筛孔1.25 mm)、铁锹、自封袋、标签、塑料瓶、细绳、毛笔、实蝇诱剂(台湾百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种植区枸杞实蝇越冬蛹数调查。根据全区年降雨量的不同,在宁夏红寺堡、中宁、同心、沙坡头区等地,从北向南,依次选好样地,样地编号分别为0号、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分别从每个样地取土样,然后筛蛹统计各样地枸杞实蝇越冬蛹数。采样时间为4月22日。

1.2.2 取土样方法。在上述样地中,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取样,每个样地选取5个不同的样点,取样时以选好的样株为中心,在其根部周围取出1个长宽均30 cm、深10 cm的正方形样方,取出土样后装入事先准备好的自封袋,贴上标签并做好信息记录;带回实验室进行筛查。

1.2.3 筛蛹方法。(土质较干的土样)将报纸平铺于实验室台面,按编号将土样倒入标准筛(筛孔1.25 mm)中进行筛查,筛除其他杂质,用毛笔挑出枸杞实蝇越冬蛹并放入盛有少量沙土的口杯中,杂质和其他虫体一并倒入垃圾袋。土质较湿的土样用水冲洗进行淘蛹,先将少量的土倒在筛子上,小水冲洗,细土被水冲掉,留下虫蛹和杂质,挑出实蝇越冬蛹,其他倒入垃圾袋。

1.2.4 不同种植区枸杞实蝇越冬蛹羽化始期差异性试验。

①在以上试验结果明确的情况下,在已知含有枸杞实蝇蛹的样地中,依据上一年枸杞实蝇发生程度,选取发生危害较重地块的植株为试验样株,编号并悬挂标签。

②用绳子的一端将塑料瓶口绑牢,绳子的另一端悬挂于枸杞树冠中间的较强壮主枝上。

③在已悬挂好的瓶内倒入适量的水,避免外力使瓶体外壁上的诱剂粘连枸杞枝叶,影响诱捕效果。

④将枸杞实蝇诱剂均匀地喷洒在已悬挂好的塑料瓶外壁(诱剂尽量喷洒均匀,每隔15 d喷1次),为使喷洒均匀,喷洒时实蝇诱剂瓶体需距塑料瓶体30~50 cm。

⑤每3~5 d观察并记录塑料瓶上诱捕到的枸杞实蝇成虫数量。

1.2.5 不同生产(防控模式)对枸杞实蝇种群的累计效应。选择有机枸杞生产、有机枸杞与常规枸杞平行生产、常规枸杞生产3种不同生产防控模式[5-7],开展不同生产防控模式对枸杞实蝇发生与防控累计效应的影响对比。对不同种植区进行统一编号,开展枸杞实蝇越冬蛹数监测的土样筛查,利用筛查不同种植区枸杞实蝇蛹数来推断各区域枸杞实蝇成虫的发生程度。

有机枸杞生产(A):一直采用有机枸杞生产模式,采用农业措施+诱捕防控[8];有机枸杞与常规枸杞平行生产(B):前期全部采取有机枸杞生产模式,后期2种同时采用,进行平行生产,采用农业措施+诱捕防控+撂荒休闲;常规枸杞生产(C):采用常规枸杞生产模式,采用农业措施+土壤药剂封闭处理+化学农药全园喷防。取不同生产防控模式下的土样,然后筛蛹并统计枸杞实蝇越冬蛹数,比较不同生产(防控模式)对枸杞实蝇种群的累计效应。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区枸杞实蝇越冬蛹的基数差异性

由图1可知,采自宁夏自北向南8个不同地区不同样地的枸杞实蝇蛹,其枸杞实蝇越冬蛹数存在明显差异。0号、2号、5号、6号、7号样地均筛查到枸杞实蝇越冬蛹,其中5号样地筛查到的枸杞实蝇越冬蛹数最多,平均6.3头;2号样地筛查到的枸杞实蝇越冬蛹数次之,为3.8頭;7号样地筛查到的枸杞实蝇越冬蛹数最少,仅为0.2头。而1号、3号、4号样地未筛查到枸杞实蝇越冬蛹,其原因可能是3个样地上一年均无枸杞实蝇发生或发生危害较小等。

2.2 不同种植区枸杞实蝇越冬蛹羽化始期的差异性

由图1可知,0号、2号、5号、6号、7号样地均分布有枸杞实蝇越冬蛹,因此,布置于0号、2号、5号、6号、7号样地,于4月28日开始,持续调查至5月31日。

由图2可知,不同样地,枸杞实蝇越冬代成虫的羽化始期不同。5号样地的枸杞实蝇越冬代成虫羽化最早,即5月1日发现有第一头枸杞实蝇成虫,2号样地、7号样地枸杞实蝇越冬代成虫是在5月2日羽化;0号样地、6号样地枸杞实蝇越冬代成虫在5月4日羽化;之后各样地的枸杞实蝇越冬代成虫以不同速度羽化,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样地枸杞实蝇越冬代成虫羽化量存在差异。影响各样地枸杞实蝇越冬代成虫羽化量增长趋势的因素有降雨量、温度、土壤松软度等。

2.3 不同生产(防控模式)对枸杞实蝇种群的累计效应

于2018年3月8日采土样,同时对枸杞实蝇蛹进行淘洗并统计各防控模式下枸杞实蝇蛹的累计量。由图3可知,有机枸杞生产累计枸杞实蝇蛹数为20头,有机枸杞与常规枸杞平行生产累计枸杞实蝇蛹数为2头,常规枸杞生产累计枸杞实蝇蛹数为163头。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样地筛查到的枸杞实蝇蛹数存在明显差异,各样地枸杞实蝇越冬代成虫的羽化始期与羽化高峰期有所不同。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对枸杞实蝇蛹的羽化有明显影响,含水量在100~150 g/kg,枸杞实蝇蛹的羽化率较高[9]。从该研究结果看,宁夏枸杞实蝇蛹的分布自北向南依次增多,而宁夏地区自北向南降雨量依次增大,据此推断,不同枸杞产区枸杞实蝇越冬蛹数主要受降雨量的制约。枸杞实蝇的发生量与灌溉模式是否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

不同的防控方法,其防控关键期不同,诱捕防控关键期即枸杞实蝇羽化始期,而药剂防控关键期则是枸杞实蝇羽化高峰期前的种群快速增长期。综上所述,枸杞实蝇越冬代成虫在宁夏偏

北地区的羽化始期为5月2—4日,即其诱捕防控关键期,而药剂防控关键期则是5月9—13日;枸杞实蝇越冬代成虫在宁夏偏南地区的羽化始期为5月1—4日,即其诱捕防控关键期,而药剂防控关键期是5月6—9日。

不同生产防控模式对枸杞实蝇种群动态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有机枸杞生产对枸杞实蝇种群累计效应较常规枸杞生产具有显著影响,有机枸杞与常规枸杞平行生产对枸杞实蝇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累积效应明显。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难做到有机枸杞转换,即从常规枸杞生产转向有机枸杞生产的过程[10]。

造成枸杞实蝇灾害发生的因素:第一,枸杞种植基地的区域,不同区域降雨量不同导致土壤含水量不同,从而影响枸杞实蝇蛹的羽化情况;第二,枸杞种植基地的地貌、土质,一般山坡地、砂壤土种植区域因地势高、土质比较松软,更利于枸杞实蝇的羽化,反之,低洼地种植区,易积水,土壤易板结,不利于其羽化;第三,种植过程中人为干扰,不管是有机生产还是常规生产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枸杞实蝇防控时,要综合多种影响因素进行防控。

参考文献

[1] 吴福祯,黄荣祥,孟庆祥,等.枸杞实蝇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63,2(4):387-398.

[2] 吴福祯,孟庆祥,黄荣祥,等.枸杞实蝇及其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的研究[C]//会刊编辑委员会.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北京:中国昆虫学会,1962:323.

[3] 吴福祯,孟庆祥.枸杞实蝇的分布、为害、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J].宁夏农业科学通讯,1963(6):35-37

[4] 李锋,刘晓丽,马建国,等.宁夏地区枸杞实蝇的发生与防治[J].宁夏农林科技,2017(2):35-36.

[5] 赵明武.不同生产模式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12):59.

[6] 徐强,胡克林,李季,等.华北平原不同生产模式设施蔬菜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J].环境科学,2018,39(5):2480-2488.

[7] 梁丽娜,李季,杨合法,等.不同蔬菜生产模式对日光温室土壤质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8):186-191.

[8] 李建国,李军,姜文胜,等.宁夏有机枸杞生产技术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4):83-87.

[9] 刘晓丽,李锋,马建国,等.土壤含水量对枸杞实蝇羽化率的影响[J].林业科技通讯,2017(5):43-44.

[10] 陈清平,张晓辉,王少东,等.中宁有机枸杞生产技术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09,30(3):33-37.

猜你喜欢

区域差异
区域差异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