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阳市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7-14陈贞玉

乡村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信阳市旅游扶贫乡村旅游

陈贞玉

[摘 要] 2020年是河南省信阳市“十三五”旅游产业规划的决胜之年,旅游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和成绩。但是,在旅游扶贫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忽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帮扶方式单一等。本文通过分析信阳市旅游扶贫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乡村旅游;旅游扶贫;信阳市

[中图分类号] F323.8;F592.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3-24-2

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实现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已到决胜的关键阶段。扶贫既要扶智,也要扶志,要变输血为造血,通过建立造血机制防止返贫,以达到真脱贫的目的,才是精准扶贫的根本所在。乡村旅游扶贫以当地的优质旅游资源开发为基础,通过发挥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从而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河南省信阳市处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是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上的天然氧吧。2016年《信阳市“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旅游精准扶贫,优先发展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村,力争到2020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8.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近年来,信阳市在“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依据本地区独特的生态资源、红色资源及民俗风情文化资源,将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了浉河区、新县、商城县全域旅游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带动了部分贫困人口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但在乡村旅游扶贫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阻碍了旅游扶贫取得更大的效果。

1 信阳市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

目前,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商城县里罗城及新县西河湾、田铺大湾、创客小镇等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发展成效显著,但其他很多旅游扶贫项目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总的来说,信阳市乡村旅游扶贫还存在很多问题。

1.1 过于强调政府主导性,忽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是政府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规划和实施的,贫困人口的个人意愿未纳入政府的考虑范围。由于乡村具有自身特色,而旅游扶贫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所以不能取得很好的发展成效。旅游扶贫项目的最后实施者是农民,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及合理帮扶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农民的社会资本、市场经济知识等储备不足,政府缺乏对农民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和引导,农民无法选择合适的旅游参与方式,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1.2 缺乏规范的旅游扶贫政策支持,帮扶方式过于单一

信阳市仅在2016年出台的《信阳市“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涉及旅游扶贫,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政策措施作为旅游扶贫项目的实施保障,存在旅游扶贫项目的服务管理规范问题,住宿、餐饮等关联行业的利益争夺会降低旅游扶贫项目的实施质量,影响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可持续性及贫困人口的真脱贫。近年来,占主导的帮扶方式即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和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帮扶,对农民的帮扶方式过于单一。政府运筹资金分配使用、贫困人口直接参与利益经营、农产品种植及销售或者出售自有资产都需要政府在制度上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保障。

1.3 缺乏有力的宣傳手段

目前,信阳市大多数乡村旅游项目规模小、知名度低,其主要的客源仍是本地居民,外地客源较少,宣传方式比较传统,宣传效应不强,新媒体如抖音、微博、快手等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利用不足。同时,信阳市未形成智慧乡村旅游营销推广平台,无法进行当地旅游资源和特色农副产品的详细介绍,进而无法拓展乡村旅游营销渠道来提高其市场知名度,扩大客源市场。

2 信阳市乡村旅游扶贫问题解决对策

2.1 合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农民的参与及受益机制

政府要对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掌握每个贫困人员的参与愿望、参与能力、参与机会等各项信息,根据贫困人员参与旅游扶贫项目存在的问题,保障其作为旅游扶贫主体广泛、深入地参与项目。通过宣讲旅游产业链的联动价值,使贫困户明晰本地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的独特价值,从而提高贫困人员的项目参与意愿;开展面向贫困户的乡村旅游基础性知识培训活动,切实提升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保障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让贫困人员参与旅游扶贫项目的各环节,使贫困者从旅游扶贫发展中获益,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2.2 合理规划旅游扶贫项目,避免同质化

旅游扶贫项目的确定需要在明确统计帮扶贫困人员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调研和个体分析,从乡村地区的区位特点、优势资源和基础设施配备等多方面展开可行性研究,充分考虑农民对于项目实施的要求和愿望,有效提升和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的旅游体验功能,加大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增强旅游产品设计感,提升旅游扶贫项目的质量和水平。要想避免同质化,就要立足当地旅游资源现状,坚持景村一体化的发展原则,保持自身乡土特色,彰显乡村本地元素,真正创设可实现旅游扶贫目标的特色乡村旅游精品。

2.3 实现帮扶方式多元化

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人作为旅游项目的经营者、服务者,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旅游扶贫,但各主体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易降低旅游扶贫项目的质量和发展成效。因此,政府需在政策制定、配套设施建设、旅游扶贫人才培训、财税优惠、金融支持及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采取物质帮扶、服务帮扶、政策帮扶、指导帮扶和联系帮扶等方式,实现帮扶方式多元化,最大限度地保障贫困户的利益。

2.4 利用新媒体强化营销推广

政府网站可以建立智慧乡村旅游营销推广平台,宣传乡村旅游景区,并提供农副产品的购买链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鼓励农户参与宣传,通过拍摄生态环境、乡野农趣等内容,吸引大众参与,开拓客源市场,提高知名度。学习其他成功地区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内容宣传的方式,打造“网红”旅游地点。

总之,旅游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的方式。为推进旅游扶贫,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根据贫困人员的参与愿望与能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其广泛参与,将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全面整合农旅资源,将农业生产和乡土文化特色等结合起来,构建现代化新型休闲旅游方式。

猜你喜欢

信阳市旅游扶贫乡村旅游
信阳市审计局 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良方治病利于行 扬帆远航铸辉煌
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助力平山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广西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变分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