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的空间动态研究
2020-07-14王芳
王芳
摘 要:本文构建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测度2008—2017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旅游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发现十年间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但增幅不一,进一步分析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的空间格局及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分布不均衡,沿海城市高于内陆城市且差异化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 科技创新 空间动态 山东
山东经济步入新常态,旅游业发展较快,但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能力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弱化,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要充分发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放大社会生产力的乘数效应,整合形成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能力,创新融合构建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寻求旅游产业发展新能力成为学术界和旅游行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在旅游产业创新能力的内涵、特征和体系阐释(张婕[1],2004;宋振春[2],2012),提升旅游产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徐岸峰[3],2010;余东华[4],2018),创新能力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陈昕[5],2013;马耀峰,2017)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随着旅游产业创新能力研究的细化,聚焦单一新能力的定量研究日益深入,基于面板数据和分析工具的旅游科技创新能力时空分析越来越多。王毅利用(2017)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评价了中国旅游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时空动态和驱动因素[6];王兆峰分析了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时空分异特征,深入探讨了该区域科技创新驱动旅游产业发展能力的演变过程[7]。科技创新是驱动旅游产业能力转换的重要途径,但其驱动旅游发展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有待深入研究。本文系统地建立了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将数理统计分析与空间计量分析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对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动态的研究,为山东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综合评价法。选取能代表旅游科技创新能力的11指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旅游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反映山东省各个城市的旅游科技创新发展的水平,如表1所示。进而分别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首位度4个指标来分析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
1.2 数据来源
研究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2009—201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2018年)、山东旅游统计便签、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2017年)、统计年鉴(2009—2018年),部分缺失数据采取插值法补充。
2 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的空间梯度分析
2.1 旅游科技创新能力的空间梯度划分
旅游科技创新相对指数(R)用各城市旅游科技创新指数与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指数平均值的比值加以表征,反映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对指数大于1表示该城市旅游科技创新能力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小于1则与之相反,等于1表明该城市旅游科技创新能力与全省平均值相当。依据2017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旅游科技创新相对指数计算结果,对各城市旅游科技创新能力进行4级梯度划分,反映创新能力空间差异状况如图1所示。第1梯度是旅游科技创新能力处于高水平(R>1.70);第2梯度是旅游科技创新能力处于较高水平(1.04>R>1.70);第3阶梯是旅游科技创新能力处于较低水平(1.04>R>0.33);第4阶梯是旅游科技创新能力处于低水平(R<0.33)。
2.2 旅游科技创新能力空间梯度的城市分布
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呈现东高西低的总体格局,以沿海城市青岛、烟台为中心,向内陆城市逐步递减的趋势。位于第一梯度的青岛、烟台,其旅游科技创新能力分别是全省均值的1.9倍和1.7倍,属于旅游科技创新能力发达地区;临沂、威海、淄博、济宁、济南、潍坊、日照、泰安8个城市的旅游科技创新能力均高于全省均值,属于第二梯度上的较高地区;位于第三梯度上的枣庄、聊城、东营、德州、滨州,旅游科技创新能力低于全省均值,属于拥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地区;第四梯度城市有莱芜、菏泽,旅游科技创新能力与全省均值有较大差距。从海陆空间视角,山东省沿海城市尤其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旅游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城市。具体分析,7个半岛沿海城市中有2个城市位于第一梯度,其余5个城市都位于旅游科技创新能力相对发达的前两个梯度。而10个内陆城市有一半都分布在后两个梯度,并且第四梯度低科技创新能力的城市莱芜、菏泽均为内陆城市。这说明与沿海城市相比,内陆城市的旅游科技创新能力普遍偏低且呈现集聚分布,沿海内陆差异明显。
3 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差异的时序特征
3.1 总体特征
如表2所示,从2008—2017年的动态变化看,各个城市旅游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5个城市实现了旅游科技创新能力等级的提升。2008—2017年沿海城市青岛和烟台一直占据全省旅游科技创新前两名的位次,而内陆城市莱芜、菏泽一直处于最后两位。从增长速度看,青岛、烟台、临沂、日照、泰安五个城市旅游科技创新指数从2008—2017年的增长超过了2.5倍,泰安旅游科技創新能力指数在2010年超越全省平均水平且一直保持,其他城市相对平稳。
3.2 时序变化
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呈现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特征,故选取研究期间2008年、2013年和2017年三年的时间截面数据来具体分析空间差异的时序变化。
2008年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均值为0.0538,极差为0.0735,大多数城市旅游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第一梯度城市缺失,只有青岛达到了第二梯度,16个城市集中在第三、四梯度。旅游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是青岛为0.0955,最弱的是莱芜,为0.0220。均值以上的城市有8个,包括青岛、济南、淄博、烟台、济宁、威海、日照和临沂。
2013年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均值上升到0.0879,比2008年增长了63.38%,极差为0.1352。8个城市实现了梯度升级,第一梯度城市仍然缺失,说明所有城市旅游科技创新能力都有所提升,但城市之间差距进一步扩大。青岛旅游科技创新能力虽然没有实现梯度升级但依然高居榜首,即山东省的最高值0.1602,比2008年增长了67.75%。济南、济宁、淄博、临沂、烟台、威海6个城市从第三梯度上升到第二梯度,枣庄、聊城从第四梯度上升到第三梯度,均值以上的城市增加到10个。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最低值仍是莱芜,为0.0250,仅比2008年增长了13.64%,增长率仅相当于青岛的五分之一。
2017年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均值达到0.1294,比2013年增长了47.21%,极差达到0.2057,说明17个城市的旅游科技创新能力持续上升且差异越来越显著。青岛和烟台升级为第一梯度,其中青岛旅游科技创新能力值仍是全省最高值,为0.2475,比2013年增长了54.49%。第四梯度城市由4个减少到2个,莱芜和菏泽,其中菏泽旅游科技创新能力值最低,为0.0420。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测度2008—2017年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旅游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并分析其空间特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平衡,青岛、烟台的旅游科技创新能力在全省处于较高水平且一直稳居前两位。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存在较大差异,内陆城市旅游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低于沿海城市。第二,山东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梯度和空间集聚格局,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且十年间这种格局相对稳定。
基于以上结论,山東省应通过资源开发全域化、旅游市场共享化、旅游管理动态化、旅游合作跨区化、旅游安全共担化等方式,促进全省旅游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协调发展[8],具体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针对旅游科技创新能力较高的青岛、烟台等城市,利用其在经济实力、科研基础、资源禀赋、市场规模上的优势,进一步创新旅游管理、完善旅游设施、挖掘特色文化,在实现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管理智慧化和旅游业态多元化的基础上,通过旅游要素流动、旅游科技溢出和旅游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对邻近区域的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第二,针对旅游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的临沂、淄博、济南、泰安等中部城市,应强化科技创新在旅游娱乐、旅游交通、旅游景区、餐饮住宿等相关部门的应用水平和消化能力,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引领旅游产业的前进方向,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第三,针对旅游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的菏泽、莱芜、枣庄、聊城等城市,要客观辩证地认识自身在经济科研基础和旅游资源单一等方面的限制因素,通过信息互通、资源互补以及对口援助等手段挖掘潜力促进本地区旅游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张捷.科技与旅游发展[J].旅游学刊,2004(03).
宋振春,纪晓君,吕璐颖,等.文化旅游创新体系的结构与性质研究[J].旅游学刊,2012,27(02).
徐岸峰.旅游产业科技创新及科技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20).
余东华.以“创”促“转”:新常态下如何推动新旧能力转换[J].天津社会科学,2018(01).
陈昕.试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科技方法创新——以云南为例[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王毅,陈娱,陆玉麒,等.中国旅游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时空动态和驱动因素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7,19(05).
王兆峰.科技创新驱动旅游产业发展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8(01).
周成.区域旅游创新研究:要素解构、能力评价与效率测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