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整合单元教学
2020-07-14周佳燕
周佳燕
一、问题的提出和思考
(一)一次集体备课的冲突
2016年,我从初三返回初一教学,正好成为了部编版新教材的第一批试教老师,接受了三年的新教材培训,对这部新的教科书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备课组总会在一起研讨教学。
有一次,我們正在研讨八下第一单元课程时,我们备课组出现了分歧。八上第一单元编排了四篇阅读文章:《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还有一个写作《学习仿写》和口语交际《应对》。其中三篇文章大家都很熟悉,最后一篇吴伯萧的文章。
在教授的过程中,我们备课组出现了分歧:一批老师只是按照课时的安排进行授课,重点讲授《社戏》和《安塞腰鼓》,仿写《安塞腰鼓》,对口语交际忽视,认为只要稍微讲一下“应对”的技巧即可。另一批老师认为需要调整教学的顺序,先进行需要说的《口语交际》,再进行课程的教授,在教授的过程中进行写作《仿写》的训练。整个教授的过程中需要有统领性的任务。一方觉得太麻烦,影响课程进度;一方觉得教学太死板,没有体现新教材的特点,分歧就这样产生了。
(二)思考和反思
部编版教材推行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很多的一线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碎片化“课时主义”的教法,并不理会新教材“大单元”的教学设计,导致读、说、写的教学是彼此分割的,知识的教学大于活动的教学,学生学的枯燥,课堂也缺少活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改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形态。部编版教材的出现更是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时代呼唤。新教材立足长远,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在单元的设置上,倡导大单元的整体设计,提出“大单元、大任务、大情境”的要求,还原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
与此同时,语文教学界也在提倡项目式学习,试图以有意义的项目式活动,代替传统的机械的抄写背诵,以多元互动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更多的交流合作,以多元能力的发展,打破单一能力的培养,更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高阶思维得以更好的发展,最终达到“在内,能够建立自己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在外,能够走出课本,具有语文素养和能力”的目的。
二、理论依据和基本认识
所谓“大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将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确立为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
语文的大单元教学是基于真实的任务情境,通过选择、开发、重组单元的内容,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活动。它改变了传统的单篇语文课文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仅仅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的教学,而是基于真实的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境。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要求,参照“项目式”学习的学习方式,笔者按照“目标内容-情境任务-协同活动-反思评价”的方式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项目式大单元教学设计。
以上项目式大单元教学设计主要包含四块内容:
一是目标内容。根据教材的单元要求和课文篇目的内容,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方向。
二是情境任务。根据内容,创设具有教学价值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教学情境。大情境可以细分若干小情境,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根据情境,确定这一单元的大任务和小任务。任务可以是问题式的,也可以是项目式的,为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创造条件。
三是协同活动。根据任务,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交流与协作,在协同合作的同时,形成我们的项目式互动式学习。
四是反思评价。评价可以是形成性评价,也可以是过程性评价,比如学生的展示、互动的表现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而且,要特别注重过程性评价的作用。反思包括自我反思和小组反思,通过对话的方式对学习活动、学习过程进行梳理反思、总结经验。
三、教学探索,让语文素养落地
如何聚焦语文素养进行大单元项目式课程设计?语文学科教学与项目式学习如何完美融合?教师如何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更简便操作?如何能更有效的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些都是我们项目式大单元教学设计迫切需要解决的。语文教学迫切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追求知识学习的条件化、任务化和活动化,突破传统语文教学中大量存在的“有任务,没体验”“有任务,无知识”“为情境而情境”的困局。
下面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例,展现基于学科素养开展大单元设计的重要步骤。
(一)创设真实的单元语文情境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教科书中所存在的一些情境,有的熟知有的陌生,有的简单有难度。如果教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精心选择或创设一个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又与作品相切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可以大大减轻学生与作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认同感,增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往深度方向发展。
如七上第一单元的主题为“拥抱自然,热爱生活”,老师要创设一个真实地情境,比如可以设置“九月的校园生活”这一学习情境。如下图所示。
七年级学生刚刚踏进校园,对校园环境充满着好奇心。创设“九月的校园生活”这一情境,符合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下开设的三大学习任务,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环节与环节之间紧密联系,思维逻辑清晰明了:学生通过观察校园,从而达到认识自然的目的;学生通过阅读名家作品,从而达到感悟自然的目的;学生通过写作,从而达到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独特理解的目的。通过这样的真实贴近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家作品。
(二)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真实任务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任务驱动的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真实任务,需要教师别具匠心,进行真实情境下真实学习任务的设计。我们语文教学的最总目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由学生自己来进行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就必须要贯穿我们的语文学习过程的始终。
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就不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方式,而是多样化的,有学生体验和探究意义的活动形式,例如,“以建构式的作业为基础的项目式学习”或者是“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的学生活动”,或者是“以单元主题为中心的小课题研究”,又或者是“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例如八上第一單元。依据设定的单元目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如下以学生为中心的,与单元内容紧密相关的,层层递进彼此关联的单元学生任务。
任务一中的“说说家乡的民俗”让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务二则是通过学生参与民俗的推广,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展开。任务三通过建构式作业,完成名俗卡,进行传承和学习。
(三)组织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
大单元教学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线索,需要通过课程整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并且这种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突出生动性、活泼性、探究性与交互性。
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生之间甚至是师生之间需要合作和互动,学生往往从个体的学习者,转变为活动的参与者,甚至是活动的设计者,通过交互的学习,合作、探究、批判性思维等实现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七上第五单元的设计。如下图所示。
七上第五单元主题是“动物在身边”。三大任务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人与动物生存现状,欣赏并学习作家描写动物的写作手法,把握作家与动物的情感,思考人与动物相处的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从学生活动来看,围绕任务一,学生运用了用摄影、绘画等形式,进行身边动物的观察记录;可以用口头表达,分享自己与小动物相依相伴的故事;可以通过海报和讲座,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存境遇。围绕任务二,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策划论坛方案,进行方案的撰写,海报的设计宣传等一系列的活动。而“作家面对面”活动,可以通过访谈形式,理解作家和动物的心路。在任务三种,学生可以观看纪录片,查找资料,进行动物密码的破译。“我是演说家”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演讲来表达自己的动物观。
在以上的活动设计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丰富多彩,综合运用了摄影、绘画、演讲、讲座、访谈、策划、观看纪录片、查阅资料等多种学习活动,通过各种互动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互联网+,拓展大单元教学空间
“互联网+”环境,使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常态。学生能够高效利用资源,拓展学习空间,促进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实现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互联网+,使得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发生了变化,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实现了基于大单元目标引领下的资源、平台共享。
1.技术支持,拓展大单元教学资源
传统的教学着眼于单篇教材的建构,内容被局限在有限的课本材料中,教师上课的拓展面狭窄。移动互联网技术大大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教学资源甚至可以扩展到整个世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引进更多的教学资源进入课堂,并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和使用。同时,随着VR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和成熟,在移动环境进入到语文课堂的资源会更加海量和鲜活生动。
如,“悦读”APP。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主题的文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点击量有效了解学生阅读兴趣,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分类推送文章。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书写的图文信息等学生间可以共享,课堂上学生也能借用平板来进行分享阅读观点。在学生开展讨论分享活动时,学生也在积极展示自我的“个性化”学习与阅读。
例如,在教师节当天,我们推送的文章即和教师节相关文章,学生可以根据点击率的多少,自主选择相应的文章进行阅读,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观点都可以在这里进行碰撞,学生们还可以在其他同学的评论下进行回复,达到了多方交流分享的目的。
2.技术支持,拓展大单元教学学习空间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空间被局限在教室中。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学习空间变得更加开放、多样、多元。学生的学习、阅读、交流、对话在移动技术上有了新的开拓,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多款app的开发,也更加能够吸引学生,使得教学效果延伸到了课外领域。
如,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抖音“读吧”——恰同学少年。学生可以个人朗读,也可以小组合作,将自己的朗读作品发布在抖音平台上,向同学、家人进行传递。学生在课后,可以互相学习,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抖音“读吧”成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空间,久而久之,学生的交流评价能力,甚至是协作反思能力都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例如,我们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开展“春季诗会”的活动,将学生的朗读拍成短视频,发布在抖音上,根据学生点击量,关注度等标准,评选出最佳“朗读者”,进行颁奖和奖励。
3.技术支持,改变大单元教学组织形式
大单元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技术支持使得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得以实现。资源共享、学习空间的自由选择,学习任务的完成形式等,对学生而言显得更加的自由,更加的个性化。与此同时,学习过程更加多样化,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多元对话,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水到渠成。
如针对传统教材阅读方法,可利用PAD语文课堂教学将教材进行重新设计和组合。如在教授《秋天的怀念》时,将课文中母子对话内容以剧本的形式加以改编,上传至PAD教学软件中的“智通课堂”,课下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角色进行表演性朗读。学生在使用PAD朗读时随时使用书写功能补充想法,点击上传,与教师即时互动。将教材文本阅读拓展为详实剧本新形式,在分角色拓展朗读中感知情感和人物形象,紧扣单元教学目标,以学生补充改编课文的形式调动学生朗读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深度。
如,我校基于PAD教学运用的教学软件则能有效针对学生阅读兴趣实现分类分层阅读。例如,教师可通过教师端“美文与写作”APP设置阅读对象,结合本班学生类型发送相应难度的文章,实现分层阅读;也可结合教学知识点(作者、主旨、文体等)挑选发送具有关联性的阅读文章,实现分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读写功能进行批注阅读,教师可通过教师端随机查看学生上传阅读作业,有效落实阅读任务。
例如,我们利用“美文与写作”的软件,以“那一次,我看见——”为题,在设置作业对象的时候,实现分层写作,对作业字数和作业的要求进行降低。学生上传的作文,教师可以及时利用书写笔进行批改,写评语,甚至可以及时将好的文章通过软件分享到学生当中,避免了传统好的作文进行投影,朗读或者文印的办法,让写作的反馈更具有即时性和有效性。
通过PAD开展有效的名著阅读,同时渗透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学生既能学习新知,又能提升感悟和表达能力。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促进了教与学的方式转变,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成为可能。
例如,我们在教授名著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平板的形式进行落实和共享,将线上学习和线下作业相结合,对于学生好的名著作品进行一键共享,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教师也可以及时进行点评,让教育更加有效落地。
(五)教-学-评一致
评价是大单元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评价包含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当然语文大单元教学更侧重于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全面考量,要结合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做到教、学、评一致性,真正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占一定的比重。评价方式包括单元检测、作业本练习、当堂检测等,可以跟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开发适合学生的评价任务、制定细化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评价所占比重比较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活动,还可以利用我們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过程性学习资料的收集和记录,例如智学网。
当然,不管是形成性评价还是过程性评价,都有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要让真实的评价落地,真实体现学生现有的水平。当然,在操作的过程中也需要细化“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例如,在八上第一单元中,对学生写作的民俗心灯卡制定了如下评判标准。
四、成效和反思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它改变了碎片化的课时教授模式,实现了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一)贵在“不散”
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下,避免支离破碎,子任务之间的逻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避免“见书不见人”的情况。学生的语文学习过就就是要围绕单元整体目标,开展一系列听、说、读、写活动,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进行体验合作探究的过程。
(二)贵在“巧为”
得本色,贵在巧为。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要求使得我们教师真正成为了学习任务的设计者以及学习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课不再是教师的秀场,而是学生的主场。任务的推进,有赖于学生真实学习的进度,这就必须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会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参与任务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当中,去磨砺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贵在“适切”
正是因为有了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要求,所以教师会思考口语交际、写作等学习活动何时开展更为适切,积极调整顺序,先说、后读、再写,围绕同一个单元目标开展多次读写活动,同时力求实践内容与主题的一致,从而更符合学生大单元学习的需要。
基于大单元要求的语文项目式学习,是以课程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为中心,精选和重组了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而设计有意义的真实的情境和任务,并且利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事半功倍。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作者单位: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