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2020-07-14李红军
李红军
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走进学校并深入课堂,并为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发挥了特有的价值。信息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正文】
阅读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积累素材、感悟文本语言魅力、训练和提高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背景、丰富学生生活阅历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过程。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使学生进行更有效的阅读,从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深入,高中语文教师既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又需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并在课堂中进行恰当的应用。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或自学,能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以此不断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继而采取有效策略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高中语文阅读课文的题材、内容各异,不同文章均有独特的丰富内涵,教师如果能结合课文特点,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时,可以将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和秦、晋、郑三国的位置,以及原文制作成PPT。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强大的信息技术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灵活变换白板笔在屏幕上的字迹的粗细、颜色来强调语文学习中的重点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句式等),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要点清晰,易于记忆,便于掌握;也可以使用“放大镜”功能,通过放大所讲解的内容,让学生更清晰的看见老师的讲解和重点内容。这样,多变的书写色彩、白板强大的功能,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二、大胆引入影视作品,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对于一些高中生来说,部分文章的内容相对复杂难懂,阅读之后,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作者情感以及主旨等理解的还不深入。这时,老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查询、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全面理解文章;或是播放相关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等视频,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形象化的感知和深刻的理解。
例如,教学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的《论语》部分时,在进行文字文本的阅读后,让学生观看由胡玫导演、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学生就会对“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等内容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孔子一出场时,规范、繁琐的行“礼”动作;即使衣衫褴褛、无吃无喝时,也讲究“礼”的执着;拜见名声不好的卫国夫人——南子时,坚持行“礼”的定力;颠沛流离十四年回到鲁国,下车后向自己的祖国——鲁国行“礼”的深情……无不形象的阐释“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的深刻内涵。冒着生命危险,与三桓据理力争,挽救漆思弓;为平定叛乱,用油火迎击叛军时,孔子由起初的急促击鼓到无力击鼓的细节,细腻的刻画出孔子不忍杀生的痛心……无不深刻体现出“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的丰富意蕴。至于“道不同不相为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等《论语》中耳熟能详的名句,在电影中都有具体的应用场景,不仅易于学生理解,更利于引导和教育学生终生践行。又如学习《雷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荆轲刺秦王》等课文,也可以在学习文字文本后,让学生观看相关影视片。如果必要,还可以让学生对比原文与影视作品在叙述事件和塑造人物像时的不同之处。通过讨论,仁者見仁,智者见智,不仅深化了课文学习,还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样的阅读、教育效果可谓事半功倍!当然,这也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结果。
三、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只重视做阅读理解试题。这种为“做题”而“阅读”的功利性阅读,很难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涵,不仅抑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限制了学生阅读的范围和内容。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插入相关“链接”,讲解到相应位置时,点开“链接”,或介绍相关知识,或拓展文本的相关内容,既能及时复习回顾,又改变学生局限于只能阅读节选文章的状况,引导他们进行自主阅读,开拓阅读视野,进行“整本书阅读”。
例如,教读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分析概括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的性格特点,老师在制作ppt时,可以插入“塑造人物的方法”的“链接”,先复习回顾“塑造人物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分析概括性格特点。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读结束后,老师可以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发《红楼梦》全文的“链接”,或文字版,或音频版,引导学生阅读整本《红楼梦》,体会其艺术魅力。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提高学生阅读经典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阅读媒介由纸媒向电媒转变,促使学生阅读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终身阅读打下基础。
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
在信息时代,老师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让他们在大脑中储存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并逐步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机、手机等媒介,运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搜索、阅读、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或精读,或泛读;或通读,或跳读;或朗读,或默读;或速读,或品读;或序例读,或选读,等等,既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也能适应不同文本的阅读。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搜索、阅读的过程中,根据文章的体裁、题材、结构、内容等,灵活选用阅读方法,既可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又可提高语文阅读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必修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之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从互联网上搜索一些与文章相关的材料,提前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写作内容。有了相关知识背景,学生阅读文本时就不会感到吃力,这为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文章内容做好了铺垫。同时,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渐打破了以往语文阅读教学只停留在传统的书本上的桎梏,使网络、影视片、综艺节目随时出现在课堂,辅助了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喜欢,教师轻松,影像、声光齐发力,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机结合,为语文阅读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提高了阅读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淑珍.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