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解放第一天何以“剧没停戏照演”

2020-07-14马长林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周信芳梅兰芳京剧

马长林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翌日,《解放日报》创刊号即由报童送上街头。细心的读者发现,在第4版“解放副刊”的左下角,赫然刊登着几大京剧舞台的广告。在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的上海解放后的第一天,戏院里京剧照样演出,爱好京剧的观众依然能够欣赏名角的表演。一些人不免惊奇。实际上,在这背后,有着动人心弦的故事。

知名京剧演员的去与留

1948年年底,中共上海地下市委文委考虑到解放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打算建立一个党的外围组织——剧影协会。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由熊佛西、陈白尘、黄佐临、刘厚生、吕复、吴琛等六人组成核心小组,具体领导影剧界迎接上海解放的工作。

淮海战役胜利后,解放军渡江南下已势在必行。面对形势的变化,不少知名京剧演员都遇到了去还是留的问题。

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向剧影协会核心小组传达指示,要他们派人去同梅兰芳、周信芳两位先生正面接触,坦率谈心,做好工作。剧影协会六人核心小组经过商量,决定由戏剧教育家、当时担任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校长的熊佛西担当此任。熊佛西很快去见了梅兰芳和周信芳,表示自己受有关方面委托而来,转达了党组织对他们的深切关怀。熊佛西后来向核心小组报告说:两位大师都请他郑重地向党组织转达:“请党放心”,决不离开上海,愿为新中国服务。

旦角演员李玉茹毕业于北平中国戏曲学校,多年来为马连良、周信芳等名家“挎刀”,在上海京剧界甚有名声。此时,也有人劝她去台湾,幸好她当时的挚友曹禺特地来到李玉茹的寓所看望她,告诉她不要听信外边的谣言。

李玉茹听了曹禺的话,坚定地留了下来,并坚持演出。后来她在回忆中把自己当时决定不走的情况说得很直白:“不断有人来催我去香港或者台湾,甚至有一个朋友寄来了飞机票,并且安排了人来为我收拾行李。我没有走,一是那么多底包(戏班里的底层演员)指望着我跟他们一起唱戏挣饭吃,二是我的妈妈和女儿都在北京,当时通讯中断,我怎么可能扔下她们自己离开……”就这样,李玉茹每天走过堆着沙袋、筑着工事的马路到中国大戏院演出,直到迎来了上海解放。

也有去了香港而返回上海的,当时在上海京剧舞台上有“坤伶皇后”之称的童芷苓的经历十分典型。

一天,童芷苓的一位军界戏迷突然打来电话,告诉她军舰就停泊在黄浦江边,催促她赶紧收拾一起前往台湾,并照顾她连家具都能一起运走。对这突然的邀请,她没有贸然答应。不久,她演出的皇后戏院前台经理李小毛让她去香港,说那里有人邀请她与大影星胡蝶合作拍片。童芷苓除了唱戏,对拍电影十分热衷。于是,她就去了香港。然而,到了香港一等好几天,没见到李小毛的踪影,胡蝶也根本没有露面。最后,她还是决定回到曾经让她唱红的上海。1949年5月24日,她只身飞返上海,三天后,上海全城解放。不久,中国大戏院向她发出了演出邀请。

新中国成立后的融入与发展

剧影协会除了对著名京剧表演家梅兰芳、周信芳等做工作外,相关的政策和行动也纷纷出台。在1949年5月26日,剧影协会组织人民宣传队在电台进行庆祝上海解放广播,并陆续到街头和工厂演出;由京剧界组织的人民宣传队为庆祝解放特别创排了五个节目,到申新五厂、国棉一厂等处演出。其中有一个节目是《升官图》,由江南名丑刘斌昆主演。这说明,经过剧影协会的工作,一些著名京剧演员已被吸收和动员到迎接解放的队伍中来。

5月28日,上海解放后的第一天,遵照周恩來的指示,上海市文教接管委员会副主任、文艺处处长夏衍与军管会文教接管委员会委员、文艺处副处长于伶,对梅兰芳、周信芳等一一登门拜访。31日,上海市市长陈毅在夏衍陪同下看望梅兰芳。一个星期后,6月5日上海文化界举行上海解放后第一次盛大座谈会,梅兰芳、周信芳等出席。

1949年5月28日那天在中国大戏院演出的李玉茹,后来成为国家剧团的台柱;同李玉茹合演《贵妃醉酒》的俞振飞,则成为著名的昆曲大师;主演《逍遥津》的关东伶王唐韵笙,在1950年3月响应政府号召,会同梅兰芳、周信芳等为发生水灾的苏、皖、鲁等地受灾同胞举行义演,在天蟾舞台巨星荟萃的演出,轰动了上海,也成为中国京剧史上一段佳话……

(摘自《文汇报》)

猜你喜欢

周信芳梅兰芳京剧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大师排练也不含糊
梅兰芳以情打假
“戏子”和名媛的传奇恋歌
梅兰芳以情打假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周信芳旧藏反响热烈
周信芳坚持拍背影戏
名旦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