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以来韩国悬疑片的叙事共性研究

2020-07-14江河云

美与时代·下 2020年4期

摘  要:韩国悬疑片作为一种高度类型化的电影,在其创作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的共性原则。以新世纪以来的韩国悬疑类型片为对象,从多样化的叙事时间、不可靠叙述者造成的信息干扰以及人物矛盾的功能定位探究其类型化的叙事经验,揭示出其叙事之下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索。

关键词:韩国悬疑片;类型电影;叙事共性;信息干扰

新世紀以来的韩国悬疑片拥有独特的类型发展历史,一方面,韩式悬疑片积极学习好莱坞悬疑片的叙事经验,通过一系列经典的叙事手法设置电影悬念,构建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又结合本土化的创作实践将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注入其中,从而形成鲜明的电影风格。可以说,韩国悬疑片在长期的经验探索过程中,既保留了稳定并利于识别的类型叙事特色,又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反复思索为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从而保持观众的观影兴趣并更新观众的观影体验。

一、时间的多变:电影悬念的结构与解构

时间是电影叙事和表达的主要手段,它推动着叙事情节的展开并构建不同的电影故事结构,不同的电影类型有不同的时间表达方式。围绕悬疑事件展开的悬疑片是时间游戏的产物,利用不同的叙事时间解构故事的悬念是悬疑片常用的手法。韩国悬疑片同样善于利用时间来多样化结构并解构故事的悬念,从而构建影片的氛围。

(一)悬念设置与线性叙事时间

运用线性的叙事时间来解构悬念是悬疑片中常见的类型,这种根据故事本身开展的线性顺序和因果逻辑展开层层推进的方式,一般的故事结构都表现为悬疑事件的发生到悬疑原因的逐步揭露,直至导向最终的结局,这种方式以其符合大多数观众的理解方式从而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线性的叙事时间在悬疑片中解构悬念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悬疑事件原因的未知,试图寻找悬疑者的悬疑目的。如在影片《恐怖直播》中,悬疑者直言要炸掉汉江大桥以及大桥的突然爆炸而带来的“为什么炸掉大桥”的疑问,故事也就是随着这个事件的发生而逐步展开,逐渐揭露悬疑者的悬疑目的。另一个是对未知事件是否再发生的担忧上。影片《杀人回忆》中受害者接二连三被同一种方式杀害,在原因未明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只能在惴惴不安的等待中寻找真相。随着事件的逐步调查,被害人也越来越多,观众对于下一个事件何时发生的紧张感随着时间的流淌结果却迟迟不明而逐渐加强。

(二)悬念设置与时间畸变

悬疑片中非线性的叙事时间是使故事情节多样化的重要手段,在韩国悬疑类型片中对时间的多样化运用结构出精彩的故事内容,其中倒叙、时间延长与压缩等是韩国悬疑片中常见的手段。

1.倒叙与悬念

顺序结构反映的是故事随着因果关系的正常逻辑而逐步开展,悬疑片中顺序的时间结构随着悬疑事件的发生而逐渐推演直至最终的结局。倒叙的结构与顺序不同,它打破了正常的因果逻辑关系,使故事信息错综复杂,围绕着“为什么悬疑”“谁悬疑”等展开叙述,将结果置于显信息,而将过程与原因置于隐藏信息。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将时间的倒叙分为外倒叙与内倒叙,内倒叙能起到“事后填补叙事以前留下的空白的回顾段”的功能[1]。如电影《亲切的金子》中通过反复倒叙揭示金子天使与恶魔的双重人格,向观众揭示了为何金子的性格前后差别如此之大。韩国悬疑片通过运用错综复杂的时间线索来解构故事的悬念,然后再通过大量的倒叙解构悬念,成为寻找真相的关键线索。

2.时间的延长压缩与悬念

悬念需要一定的时间长度,否则便会沦为“惊奇”,但悬念并不仅仅是观众对在自然时间长度中发生事件所做出的反应,与悬念有关的时间往往是心理时间,来自于观众对事件未来发展可能性的猜测和期待[2]。韩国悬疑片中利用时间的延长与压缩结构及解构悬念的手法十分成熟,在影片《老男孩》中有一段经典的通过时间延长来制造与揭示悬念的镜头,吴大秀回到早年的学校寻找真相,当他想起真相时镜头将现在的大秀与年轻的大秀追寻的脚步剪辑在一起,将原来一个视野的流畅镜头割裂开来,从而拉长了原来的故事时间。这种做法避免了简单的倒叙性情节,而将现实与过去的界限模糊:一方面揭示了故事最终的真相;另一方面又通过交叉剪辑营造出紧张的情绪。同样,利用时间的压缩技巧来创造悬念的手法在影片《那家伙的声音》中也有精彩的表现,从尚宇消失到最后被找到,影片不断提醒孩子失踪之后经过了多长时间,同时不断地提醒观众时间越久、危险越大。

二、信息的干扰:不可靠叙述者的逻辑延宕

“不可靠叙述者”是当代西方叙事学的重要议题,修辞角度的不可靠叙述由韦恩·布斯首次提出,在布斯看来,倘若叙述者的言行与隐含作者的规范保持一致,那么叙述者就是可靠的;倘若不一致,则是不可靠的[3]。詹姆斯·费伦在布斯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可靠叙述理论,沿着事件层、价值层与感知层进一步区分了六大亚类型,使不可靠叙述理论具有更强的适用性。韩国悬疑类型电影中常常设置“不可靠叙述者”来干扰正常叙事进程,使真相的揭示过程更加复杂化。“不可靠叙述者”引导观众在接受层面上发生信息的误导和价值判断的偏差,这种逻辑延宕的结果使得观众在最后获知真相时产生恍然大悟的惊喜感受。韩国悬疑片的不可靠叙述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信息的隐瞒者

信息的隐瞒者即事件报道层面的错误者或不充分者,具体表现为叙述者有意隐瞒信息或选择性地报道信息,如影片《老手》中赵泰晤为了逃脱法律的责任隐瞒了杀人的事实,而将过失杀人伪造为受害者自杀的假象。由于影片开场的情节与之后的一系列信息都指向受害者自杀的事实,但是随着真相的揭露发现主人公叙述的不可靠性,从而使得故事情节具有了反转的效果,加深了故事的悬念。影片《恐怖直播》中的不可靠叙述者对信息的隐瞒同样为影片制造了巨大的叙事张力,主人公尹荣华对政府不会出面道歉这一事实的隐瞒与朴鲁圭之间的谈判构成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关注点。

(二)感知的障碍者

感知层面的不可靠叙述是詹姆斯·费伦对布斯理论的一大发展,叙述者由于知识的局限或精神智力的障碍而成为天然的“不可靠叙述者”。韩国悬疑类型片中通常设置这种角色来对叙事信息进行干扰,从而进一步误导信息的评价与阐释。如影片《母亲》中傻子尹泰宇由于表达的障碍与认知的缺陷,导致母亲对其信息发生了误判而最终导致真相的彻底曲解。《杀人回忆》中同样出现了傻子的叙述者,其对杀人信息事无巨细的阐述让真相都指向他,但事实证明他并非真正的凶手,故事在这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错综复杂。

(三)道德的缺陷者

叙述者在道德问题上表现出与隐含作者的不一致,即为“不可靠叙述者”。在电影叙事中影片会出现一些在道德上具有明显缺陷的人物,从而帮助观众判断其叙事的可靠程度。韩国悬疑片中设置道德缺陷者造成不可靠叙述是常用的手法,如影片《青蛙少年失踪案》中教授证明受害者父母是凶手的一番动作落空之后,遭到了周围村民的强烈谴责,教授在道德上具有的严重缺陷就暴露出来,从而导致之后一系列的再次判断无法再次取信他人及观众。韩国悬疑片中大多数“不可靠叙述者”都表现为代表社会正义、知识以及权力的阶层人员,如警察、大学教授和新闻工作者等,通过将其设置为“不可靠叙述者”暴露出角色的道德缺陷,从而对韩国社会进行深层次的讽刺与批判。

三、伦理的颠覆:人物矛盾的道德定位

电影人物是电影观众实现镜像认同的最有效载体。韩国悬疑片设置性格各异的人物,将他们汇聚在一起,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叙事冲突,推动叙事情节的发展。观众在追寻故事真相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由人物的道德问题引发的社会思索。

韩国悬疑片具有浓厚的社会反思意蕴,它将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浓缩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镜头中,为我们展示了现代社会人性的复杂多面。但是韩国悬疑片并没有将人物设置扁平化,而是消解淡化了二元对立的道德判断立场,正义与邪恶、天使与恶魔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罪犯不是十恶不赦,受害者也不是完美无瑕,每一个人都对事实的产生负有责任。如影片《恐怖直播》悬疑者的悬疑动机只是想要为逝去的同事讨回一个公道,要求总统的一声道歉,但是因为政府的一意孤行导致了无辜人员的伤亡,在这样的意外中到底谁才是事故的真凶呢?电影《老男孩》中吴大秀在知道美道是自己的女儿之后,选择忘记过去继续与美道保持恋人关系,这种对传统伦理价值观念的颠覆,将人物善与恶的边界问题推向了极端。这种道德边界的模糊还有《亲切的金子》中金子,天使的面容与魔鬼的化身交织在一起;影片《母亲》中寻找正义真相的母亲在发现儿子确实是杀人凶手之后选择隐瞒事实并杀害目击者,母亲伟大而正义的化身立即被解构,成为摆在观众面前的一个道德问题。

观众通过人物的行为对人物进行伦理道德的判断,人物的行为帮助观众揭示电影人物矛盾的道德品质,在这一过程中,创作者的讲述方式也在其中发挥着引导作用,正如马克·科里所说:“电影不断提出了人们是怎样将道德态度体现在叙事中的,以及怎样定义叙事中的道德作用的问题。”[4]韩国悬疑片将各种社会问题通过影片传达出来,可以说一部影片就是一次社会的映照,“能够从社会现实中挖掘出电影素材也是表达了导演对社会、对现实进行观照的强烈意识,是在用自身擅长的方式改变不公、改变社会现状”[5]。在讲述方式上,导演多采用全知视角将人物的多面性展示在观众面前,从而使得观众能够清楚地看到人物所处于的道德矛盾状态。例如影片《青蛙少年失踪案》中姜志胜监制人前后道德问题的全面展示,让我们看到他前期的道德缺失以及后期道德立场的转变。韩国悬疑片通过这种全知视角将影片浓缩成一个社会的舞台,导演在展现人物矛盾性的同时也力图实现与观众进行价值判断的交流,最终实现观众在道德伦理问题上的提升。

四、结语

韩国悬疑片成为韩国类型电影的重要一支,突出的类型化特征成为自身得以识别的重要特征,通过这些叙事元素的调整变更,影坛上不断推出满足观众期待视野的类型佳作。近年来,韩国悬疑片在世界影坛上的大放异彩足以证明这一类型的成功,悬疑片正在成为别具一格的韩国电影名片。

参考文献:

[1]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國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陈瑜.电影悬念的叙事分析[D].上海:上海大学,2009.

[3]布斯.小说修辞学[M].华明,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科里.后现代叙事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杨敏.韩国犯罪悬疑电影的叙事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作者简介:江河云,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戏剧影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理论与批评。

实习编辑:甄苗苗